品味曾经的味道

2012-08-15 00:48周其伦
满族文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茶叶蛋露天电影小摊

周其伦

罐罐饭

那时,国家对百姓生儿育女持放任态度,我们那条街,随便从哪一家都能牵出一串小孩,景象相当壮观。那的确是一种如今难以品尝到的生活味道。

记忆里,母亲的形象一直模糊。这不能怪我,因为母亲因病去世的时候我才5岁多。脑海里几乎没有留存母亲的具体印象,高矮胖瘦一概说不上来。但是,母亲为一家人做饭时的一些动作画面,似乎还能捕捉到。

家里我最小,没钱送我上幼儿园,我自然像一个跟屁虫,整天围着母亲转。印象里母亲没有悠闲时光,她总是有做不完的家务。到了每次煮饭的时候,她一边用刚刚洗完衣服的湿漉漉的手,给我揩净常流不止的鼻涕,一边打米做饭。那时刚好遇到灾荒,粮食定量供应,人人的肚子里几乎没有油水,似乎就显得特别地饥饿。我也如此吧?

困窘的生活能够激发出家庭管理者的智慧,好多家庭主妇们都是按每人的实际定量来蒸罐罐饭,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一家人吃饭时的尴尬和矛盾。我母亲也特地为一家人准备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用来蒸饭的陶瓷罐罐。每个人的饭罐都是固定的,不管你够吃不够吃,都只能吃自己的那一罐。

那时我小,尽管啥子都还不懂,想象中的感觉应该是有的。母亲蒸饭时都要按定量给每个罐罐打米,我应该眼睁睁地目不转睛地望着母亲的手上下起落,要是碰巧母亲哪一次在打米时一不小心洒落了几粒米粒在地上,我便会立马用自己那脏乎乎的小手把这些洒落的米粒拣起来,非常开心地放进属于自己的那个陶瓷罐罐里。

看到我的举动,母亲心里一定是酸得难受,只能是背过身去。更多的时候,母亲也会把自己罐罐里的米粒往我的罐罐里拨拉少许。据说,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二哥为此哭闹不已。

那时,兄弟姐妹五六个,人人面临饥饿。幸运的是,我最小,应该享受到的是最多。

我不晓得父亲饿不饿。反正饭桌上出现二哥为吃不饱饭哭啼的时候,父亲会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姿态,把饭往二哥碗里一扣,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再把眼一横,骂了一句:前世饿死了来投胎呀!骂完了把嘴一抹,起身出门,去了老虎灶茶馆听书了,留下我们面面相觑的一家人。

我的两个姐姐很懂事。附近农民的菜地里莲花白菜砍去卖了,菜兜上经雨水洗礼后生出了很多的菜芽,她们立马跑去拾掇回家,用水煮了,再加上不多的油盐煎炒一下,既为家人增加了下饭的菜,也可以暂时地解决填饱肚皮问题,一家人便吃得欢乐而自足,犹如过节一般。记忆里的小罐罐,只有在这个时候,它却不显得小,而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了。

那个小罐罐,随时间推移,在不知不觉中,多数都消失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把余下的两个,收藏了起来。收藏了那时的生活,也收藏了那时的味道。

盐茶鸡蛋

盐茶鸡蛋,顾名思义,就是用茶水和食盐混合在一起煮熟的鸡蛋,只是后来有人在茶水里添加了各种香料把它变成了一道美味小吃。童年时,家里穷得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即便是作为小吃的盐茶鸡蛋,几乎是品尝不到的。

父亲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父亲偶尔挑着零担走街串巷卖一点炒胡豆豌豆瓜子花生爆米花什么的,阴一天阳一天地找点钱支撑着这个家。那是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是纯粹的家庭妇女,她从附近农村嫁给我爸,除了生儿育女,还有永远也操持不完的家务。

偏偏父亲又是个十处打锣九处都能看到他影子的角色,只要家中的米缸有了够全家人一两天吃的大米,他就会放下担子,百事无忧地跑到街上的老虎灶茶馆,喝茶谈天听书观棋,自得其乐,有的时候可以为了一盘棋的输赢和别人较劲大半天,只是把忙碌的母亲愁得不得了。

街口,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下,有个卖盐茶鸡蛋的小摊。这个小摊,曾给我相关饥饿感觉的最深烙印。我每天都要近乎崇拜地远远望着那个水汽缭绕的小摊。尤其是在半下午,饥饿感大多因为那个小摊儿而油然生出,及其强烈。有时路径那个小摊,不敢停留,强忍茶叶蛋香的诱惑,一次次吞咽着口水,望上几眼便快步逃离。

看久了,摊上老伯制作茶叶蛋的一招一式,映画一样留在我的脑子里。

老伯先是在炭火炉子上坐一个通体被煤烟熏得漆黑的大铝锅,把木桶里面的水一大瓢一大瓢地舀进去,顺手从一个布袋子里抓出一大把老阴茶往锅里一撒,大漏瓢在锅里搅上几搅,锅里茶叶随着漏瓢搅出的水波翻飞起舞好看极了,犹如变幻莫测的流苏。随后老伯把竹篮里面的鸡蛋一个个拿起,对着树荫下稀稀落落的阳光用他那眯缝的眼睛照上一照,看看有没有那种黑了坏了的蛋。做完这些他才一五一十地把篮子里的鸡蛋放进发热的茶水里,一边手握长长的漏瓢轻轻地沿着锅体慢慢搅动,一边用蒲扇猛力地煽火,一直到煮蛋的水烧得开花开朵了,他才停下手中的蒲扇,长长地喘一口粗气。之后,揭开锅盖,撒上一把盐,再稳稳地盖好铝锅,用火炉子的炭火煮上十几二十分钟,阵阵香气就在那棵遮天蔽日的黄葛树下面弥漫开来。

遇到有人买蛋,老伯迅速揭开锅盖,任由那一股热气扑面而至,捞出蛋来。买蛋的路人剥开茶红色的蛋壳,张嘴就是一口,一脸的惬意和满足,常常害得我胡思乱想,想象着那盐茶鸡蛋的滋味,一定妙不可言。

那天真是鬼使神差,像是有一个不能抗拒的强力拉住了我回家的脚步,让我动弹不得。我内心忐忑而又恐惧,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让我不能自已,那个不起眼的蛋锅吸引着我走近它。我吞咽着不争气的清口水,心里想着:我悄悄拿一个就走……对,我就拿一个……

恍惚是在梦里,一个热乎乎的茶叶蛋递到了我的手上,我不敢睁开眼睛,生怕这个美丽的梦幻随即破灭。但是我的手上又实实在在地握着一个暖暖的茶叶蛋,我猛地睁大眼睛:难道我偷了老伯的茶叶蛋了吗?我心里害怕极了。

老伯轻声地说:周老幺,我晓得你饿了,拿一个去吃吧,快回家,莫要到处乱跑了。

面前是和蔼的笑容,耳边是轻声的话语。

我的脸热了,发烫了。伸手拿过那颗蛋连句谢谢都没说,乐癫癫地跑开了。

至今我都能够记住那个茶叶蛋的滋味。长大成人后的我,只要一看见茶叶蛋,就会想起那位老伯。老伯的味道,和盐茶鸡蛋一样,令我回味绵长。

露天电影

饥饿和贫困,并不是那个时期我们生活的全部。喜欢耍,才是我们这些小娃儿的天性。快乐,往往会把饥饿和烦恼抛到云里雾里。比如去长江边游泳,比如看电影,更多的时候是疯跑疯玩,是那种无目地的疯,疯出了生活中的另一种味道。如今的娃们,已经不知道疯跑了,甚至看电影也看不出应该有的味道。

我家所在的街道是没有电影院的,只有一家工厂利用带灯光的篮球场为我们不定时地放映露天电影。篮球场是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朝江的平坝上。预告放电影那一天,吃罢晚饭,大家都蜂拥着向蓝球场走去,我们这些半大娃儿更是按耐不住地蠢蠢欲动,一路吆三喝四地,那情景有点像北方赶庙会。虽然是露天电影那也是要买票的,不贵,一张票也就5分钱吧。问题是我家没有钱让我去看电影的,大人认为是糟蹋钱。所以我从来都不会用凳子去占什么位置的,我那么早跑去也就是因为那里人多好耍,图个闹热罢了。

放电影的师傅来了,随便招呼一两个年轻人爬上那高高的木杆顶端去挂上银幕。随着白色银幕的缓缓升起,等着看露天电影的人群热情更加高涨,嬉笑声怒骂声既招摇又铺天盖地,就像过年过节一般。

正式开演前,开始清场。除了刚才帮忙拉银幕的那两个年轻人可以悠闲地享受免票待遇外,其余的人全部都要退出场外去重新验票入场。

我们这帮小娃儿当然是没有资格获得免票待遇的,只能是悻悻地被追赶出场外。邻居小伙伴家本来经济条件就比我家好,况且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父母更是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他父母也就比较慷慨地经常拿钱给他买票,他那得意洋洋的神情我们都羡慕极了。我很多时候都只能是在场外观看电影,有时候看银幕的反面,有时候就跑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远远地看侧面。

记得有一回看了电影《英雄儿女》,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感想。我和小伙伴们为英雄王成手握着爆破筒跳向敌人的方向争论不休,我说王成叔叔是从左边跳下去的,而小伙伴却非常肯定非常认真地说王成叔叔是从右边跳下去的,而且他说得很细致,我感觉很多细节我都不知道,于是,争论得不可开交,为此我一直郁闷不已。

老师解答后我才恍然明白过来,因为我是在银幕反面看的,自然和伙伴看到的电影画面角度不一样。我在同学中闹了这么个大笑话,也暴露了我家贫穷,连电影票的钱家长也不肯出。我觉得自己很没有脸面,都不好意思去上学。

从此,小伙伴们就有点关照我的意思了。其实他们也没有经济实力来帮助我,最多也就是要么陪我一起在电影场外面看,要么就是把父母给他的两次看电影的钱攒起来和我一起买票进场。

细小而微妙的生活细节,其味道何时能够忘怀?我和小伙伴的关系,因为那个令人难忘的味道,一直维持到成人,维系到如今。

猜你喜欢
茶叶蛋露天电影小摊
不买小摊食品
家乡的茶叶蛋
WHAT
露天电影院
变 身
浅谈民国露天电影的发展与演变
卖茶叶蛋
变 身
茶叶蛋
被调戏的茶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