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新疆农一师阿拉尔医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E-mail:ljl-0816@126.com)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有逐步上升趋势。冠心病是由于动脉壁的粘多糖代谢紊乱,使脂质易于在动脉壁沉着[1]。有资料表明许多老年冠心病患者缺乏卫生知识和主动医疗行为,致使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导致死亡,患者反复住院也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所以关注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应把出院后随访纳入护理常规。笔者通过对10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2年临床观察,探讨出院后随访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研究对象为新疆阿拉尔市医院2009年12月31日以前出院的101例老年患者。临床确诊冠心病,其中男76例,女25例,年龄60~78岁。患者出院后将所有住院资料带入门诊随访,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定随访计划,通过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随访。将定期接受随访的患者划为规范组,不能定期或非专人随访的患者划为非规范组。
2.1 专科护士负责 选派有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承担此项工作,每周固定一天与老年冠心病门诊医生一起出诊,负责患者的随访,制定个体护理措施,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2.2 制定随访计划
2.2.1 护理评估 将目前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告诉患者,指导和帮助患者具体掌握监测指标,比如对体重、尿量、疼痛的测量及观察。
2.2.2 监测脉搏 教会病人或家属测量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不能低于60次/分。结合患者情况,定出随访计划并追踪计划落实情况。
2.2.3 非药物治疗计划 嘱肥胖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和戒烟,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避免进食过饱。每日排便。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运动,逐渐减轻体重。
2.2.4 告知冠心病知识 让其了解病因、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失。让患者知道有病早治,以预防为主。
2.2.5 告知就诊须知 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时,如无明显诱因憋气、胸闷、胸部紧缩感或烧灼感等,应及时就诊。
2.3 安排患者定期检查 定期抽血复查肝、肾功能和药物浓度;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2.4 指导患者用药 让老年患者知道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时服药,随身携带保健盒,学会使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3]。指导患者或家属知道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的危险性。
2.5 随访信息 建立患者的联系方式,方便病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询问病人病情并做好记录。
2.6 使用有效的交流技巧和评估病人护理需求 医护人员交流技巧包括面谈技巧、准确诠释能力、非语言交流技巧、建立良好关系[4],满足病人在出院后随访的护理需求,向患者介绍随访成功病例,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答。
101例患者中规范随访89例,占 88.12%,其中复发 5例(占5.62%),无死亡病例;非规范随访12例(占11.88%),其中复发并死亡3例(占25.0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7,P<0.05)。89例中 9例患者 2年内心功能检查结果恢复正常。
4.1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可以减少冠心病复发频率 在实施随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患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也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各项随访计划顺利实施,老年患者自觉控制危险因素,当原有症状加重或有新症状出现时及时就诊,减少冠心病复发。
4.2 成功的随访因素
4.2.1 强化遵医行为,达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下降,要经常反复叮嘱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本组结果显示:接受全程出院后随访,按医嘱规范服药,可以使患者冠心病复发率减少(P<0.05),其中9例患者心功能检查结果恢复正常。
4.2.2 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管理 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不死于疾病本身,而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患者长期被疼痛折磨,易出现异常心理,经常中断门诊随访和常规服药治疗。因此随访人员应及时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积极配合患者防治与护理,有针对性地与他们交流,指导、强化患者的参与意识,使其增强康复信心,满足病人在随访过程中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治疗信心是老年冠心病治疗落实的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坚持随访的基础。
4.2.3 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有效的出院后随访意味着护士能够正确评估病人的长期需求,根据具体需求适时地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护理教育与指导,使之了解并掌握病人出院后的具体做法和应注意的事项[4]。护理人员除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了解最新的相关医疗进展,还要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以拓展知识面,保障出院后随访病人得到必要的连续护理。
4.2.4 随访的益处 在对患者的追踪随访中,提高服务意识,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把医疗、护理与随访有机结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患者交谈,根据患者不同个性、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5]。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不良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改变和提高,增加他们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不合理膳食,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疾病复发率也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访教育更方便广大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支持和关爱,大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4.3 存在的问题 在2年的随访中发现:有些患者不能坚持按时复诊,主动医疗行为差;一些患者多激动,易冲动;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会抵抗所有疾病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得此病,复发时延误了治疗时机;有的因舍不得花钱看病,不能坚持治疗;有的因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等原因也不能坚持治疗。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就近到社区门诊得到治疗。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办法,鼓励、支持并保障护士组织并实施出院后随访,将能够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内科学及护理》编写组.内科学及护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25.
[2]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88.
[3] 张军辉,赵新和,许新平,等.疾病护理常规[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4] 赵岳.出院计划——病人出院过程中的连续护理模式[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7.
[5] 刘颖.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