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665000 杨 英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国土面积4.5万km2,山地占 98.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100~2780 mm,雨水丰沛,干湿季分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玉米生产,尤其在山区、半山区和沿边境线一带,玉米是主要的栽培作物。
普洱市玉米高产创建从2009年开始实施,创建百亩核心区3片28hm2,到2010年增加到30片208.66hm2;千亩示范片2009年为3片246.7hm2,到2010年增加到20片1333.3hm2;万亩示范区2009年完成3片 2626.7hm2,到2010年万亩辐射区发展到17片,完成面积1.18万hm2,示范片数量逐年增加。
2009年普洱市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691.86kg,比项目区前三年常规玉米平均 亩 产 400kg亩 增 291.86kg,增72.96%;2010年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759.59kg,比计划任务750kg亩增9.6kg,增1.3%,比2009年亩增67.73kg。
2010年普洱市玉米产高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70.6kg,亩比非示范区增114.8kg,累计增粮2035.4万kg,按每kg玉米市场价2元计,累计增加产值4070.5万元,以项目区涉及农户47005户188025人计,户均可增纯收入865.97元,人均可增纯收入216.49元。
在云南农业大学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普洱市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搭建了“人、技、物”配套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平台,把行政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结合在一起,把种子、栽培和植保技术捆绑在一起,把高产创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整合在一起,有效发挥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生产技术得到了明显改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产出率。
高产创建项目技术含量要求较高,集成了农业生产中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等各专业先进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获得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更新机会。农民学会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员学会了农村工作方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为我市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
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普洱市农业局一是成立了以市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局行政班子成员和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玉米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了玉米生产督促指导组,由市农业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10个工作队,分别由处级干部带队定期不定期的深入10县(区)生产一线检查、督促、指导生产情况。三是成立了由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局属有关单位农业专家为成员的项目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各县(区)农业部门也参照市级农业部门的做法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市级包县、县级包乡、乡级包村,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为全市玉米生产提供强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根据高产创建片区实行市、县、乡三级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充分明确职责,使玉米高产创建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2010年,结合普洱百日抗旱促春耕工作,全市抽调1030名技术人员(其中,市级103人、县级309人,乡镇618人)组成10个技术组,分赴10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并根据创建面积大小,实行定点、定员、定产量指标的分片包干负责制,要求技术人员从备耕、整地、下种、施肥、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到收获与群众同甘共苦,手把手地传授农业技术,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在“提前计划,尽早储备,保障进度,及时兑补”的配套物资补助原则下,及时调运必需农用物资,根据生产实施进度,第一时间内兑现发放给项目实施农户。在物资供应上,重点抓好良种供应,确保项目实施,组织好种子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供应商等尽早就位种子。
一是制定技术方案。示范片涉及面广、生产水平多样,各县(区)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技术方案和路线。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在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邀请省、市级有关专家授课、开通技术咨询电话、田间技术指导、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指导栽培及配套技术。据统计,实施高产创建以来,普洱共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687期22430人次,培训农民266799人次。三是免费印发技术资料。通过普洱农业信息网、科普报等形式,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累计免费印发技术培训资料16万份,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各级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单位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的组织宣传工作,在认真制作安放高产创建标志牌的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高产创建项目相关工作和有关内容,扩大社会影响,为高产创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项目实施期间,全市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玉米高产创建,电视专题宣传28期,请普洱市电视台拍摄制作《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专题片》一期,发布信息216条,发布简讯565条,组织现场观摩13场。
在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各个关键时期,省农业厅领导、云南农业大学技术指导专家、市局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检查督促指导,现场办公,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010年特大旱情中,普洱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全市用于玉米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等抗旱资金达250万元,并要求农业部门成立抗旱救灾领导小组,抽调大批技术骨干深入生产第一线,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上下齐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玉米高产提供了重要保证。
通过高产万亩示范片的创建,推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规模种植和应用水平;通过不断加大辐射带动的力度,推广了高产优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大面积实现玉米统一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板和推广模式。
针对普洱市冬春干旱,土壤湿度低,温度高,日照强的特点,广大科技人员尝试技术创新,全部采用玉米杂交包衣种播种,浇透水,出苗后边盖膜边破膜的方法,既解决了因土壤湿度低、温度高、日照强造成的玉米出苗困难,同时也解决了不能适时播种或播种出苗后因干旱死苗的问题,这种方法既能保证玉米出苗整齐,又能充分利用地膜的保湿作用保证湿度,确保壮苗,为玉米高产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测产验收,可以将先进的经验在全市进行宣传,将先进技术在全市进行推广,而州(市)级交叉复测又可以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
通过高产创建总结出一套适宜普洱市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各高产创建点将多项技术综合组装,为普洱玉米生产集成了一套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为指导全市玉米高产提供经验,也为全市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