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及建议

2012-08-15 00:48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思茅区分校665000彭云燕
云南农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培训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思茅区分校 665000 彭云燕

1 思茅区概况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3年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2010年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中国最佳休闲小城”称号,到2011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随着昆曼大通道全线贯通,思茅由改革开放末端变成了前沿阵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林产业、茶产业、矿产业、水电产业等支柱产业,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本情况

为了推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思茅区于2004年争取立项获准,区政府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区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农业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照农业部等六部委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2004~2008年共培训农民工1.25万人,培训转移就业1.1719万人。2010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计划数3700人,完成数4503人,完成率122%;转移就业目标计划数2200人,完成数2320人,完成率105%,其中,县内乡外转移1000人,乡内转移1320人;中央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下达培训任务1250人,完成1250人,完成率100%,全年共实现务工收入3200万元。

3 主要措施及做法

3.1 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目标

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区政府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区长兼任,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将上级下达思茅区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培训基地,如普洱市农校、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思茅区分校、思茅区农村机械使用者协会等。各个培训基地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3.2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意识

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党的阳光工程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每次开班第一课,由市阳光办、区阳光办领导讲解阳光工程实施政策、意义、培训对象、专业、培训方式、财政补助标准等,并向社会公示,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提高了农民参训率。

3.3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规定

我区认真执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规定,认真落实省、市劳转办提出的“阳光工程十务必”和“阳光工程十不准”要求。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由思茅区财政统一管理,在区财政局设立专户,实行报账制管理。即实施单位根据上级批复的培训计划做出培训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培训。各期培训工作结束后,实施单位将培训台账、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农业局审核验收后,再报区财政局报账。

3.4 严格培训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设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做好日常联络和准备工作,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认真采集学员信息如身份证复印件、照片等,选择贴近农民实际,通俗易懂的教材,制作“三堂课”制度登记表、学员培训台账、培训学员签到表、教学计划进程表、培训课程安排表、考核成绩表、培训结业证书等,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5 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

在培训资源上,依托农业学校、农业局、各乡、镇农业站,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场所、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培训机制上,采取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培训进村等方式,满足广大农民的培训需求,并且降低了培训成本。

3.6 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

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家政服务、美容美发、餐饮服务、乡村旅游服务、农村经纪人、农村建筑工匠、割胶工等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主要对村社干部和年龄在16~4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市场就业竞争力。

3.7 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区阳光办组织人员深入各个培训基地对培训工作进行跟踪督查,指定专人负责工作联络、信息收集、统计数据、整理材料、上报情况,有序组织实施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4 存在的问题

1)我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农民培训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劳动熟练程度达不到企业用人的基本条件,在外打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高级技工相对缺乏,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层次。

2)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人均纯收入低,自我脱贫意识不强。

3)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弱。思茅区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薄弱,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农副产品主要以种植业或初加工为主,缺少深加工,创造产值不高。加之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增多,失地农民增多,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差,带有盲目性。我区农民工在外打工的时间一般不长,流动性大,季节性劳动力转移明显,而且大多是自发性转移,大多数转移集中在本市内。

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多年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我区逐步建立起了农业、科技、教育、劳动、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系统,各镇、乡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但组织管理机构仍不健全,没有形成劳动力教育、培训、输出、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长效管理体制,行业、部门、社会力量之间缺乏沟通,存在各培各的,各自为政的情况。

6)培训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面对市场,寻找订单力度不够,培训与输出没有很好的衔接,制约了输出的速度和规模。

7)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经费难以落实。我区经济不发达,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工作经费无法落实,严重束缚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创业培训难以开展。

5 建议

5.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资源,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强化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2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更好改进、落实项目经费管理方式

①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在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区、镇、乡财政应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实工作经费。②区财政能否改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先预支项目经费给实施单位进行培训,待培训结束检查验收后,再到区财政局报账、冲账,解决实施单位无法大量、长期垫支资金的难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路子。

5.3 优化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①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办学等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②探索培训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探索各种实用、实效的培训方式,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全面培训和示范培训、岗前、岗中和岗后培训等相结合。③培训基地与用工企业对接,使农民工经过培训后具备企业用人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复杂的工作过程中,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④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现代农业生产能手,二三产业的能工巧匠,善于经营,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⑤对高初中不能升学、毕业回乡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向输出就业。⑥对具备一定资金,技术条件,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

5.4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给乡镇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5.5 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

近几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思茅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有依法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专业协会6个,大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程度,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使之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处于劣势。所以要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5.6 把农业本身变成容纳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①围绕当地重点工程项目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②围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空间。③抓住我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机遇,加强传统民族民间歌舞表演、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培训,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④依托我区茶产业的发展,进行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加工、茶艺茶道等专业培训,促进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⑤把荒山、荒地改造成经济林、水果、茶叶、咖啡、中药材等基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投入少,效益高,是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途径。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材料等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举办创业讲座,谈创业经验,在农村形成一种讲创业,想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注重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