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拉市乡农科站 674100 和月明
拉市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以拉市海为中心,自然分割成海北和海南两片区,各有三个村委会,其中均良、美泉、海东、海南四个村委会环海而居。据2010年统计,全乡共有8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及户数分别为15073人,3719户。全乡总播种面积为2871.47 hm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2487.4 hm2,果蔬种植面积:苹果 268.73hm2,雪桃 272.93hm2,青 梅 132.45 hm2, 梨 50.73 hm2, 山 药28.07 hm2,辣椒127.67 hm2,大棚蔬菜2.71 hm2,夏秋大白菜 167.4 hm2,其他蔬菜11.37 hm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发展培育农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这一点对于典型农业大乡的拉市乡显得尤为重要。
1)实施调蓄水工程后,全乡耕地面积将从2191.33 hm2减至 1850.22 hm2,其中涉及四个村委会,10135人。37个村社341.11 hm2的耕地将被水淹没,这将对我乡稳定粮食总产带来很大压力。
2)实施调蓄水工程后,将对我乡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林果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近几年来,我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333.33 hm2左右,总产8000 t,但实施调蓄水工程后,粮食播种面积将至少减566.67 hm2,不在短时间内提高单产,稳定粮食生产总量,将对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的压力。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措施为良种良法,特别是优良品种的推广,但由于一个优良品种推广的周期需3~4年,而品种的混杂退化速度又相对较快,再加上农民接受意识和农业生产抗自然风险能力低等因素,导致我乡粮食面积居高不下,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相对缓慢。所以必须解决好这个矛盾,为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蔬、畜牧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近几年,我们始终把发展特色林果业、蔬菜产业作为我乡农业生产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拉市乡的产业经过全乡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到2010年,已形成了以苹果、雪桃、红梨、青梅为主,梨、李、海棠等为辅的特色林果产业 744.28 hm2,其中荒山面积 113.33 hm2,以大白菜、辣椒、山药、大蒜、马铃薯为主,黄瓜、慈姑为辅的蔬菜产业 382.67 hm2,同时以美泉、均良两村为代表的庭院种植经济,农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但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林果业存在着部分果树老龄化,套袋技术应用率低,新病虫害为害有加重趋势,生产管理技术粗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发展。
2)蔬菜产业发展中,由于生产成本高,市场和自然风险大,农民投入能力不足及抵御风险能力低的问题较为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3)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市场经济意识与拉市农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要求不能同步,制约着产业发展。
4)由于体制原因,农科部门没有工作经费保障,开展工作困难,加上缺乏果蔬专业人才,知识更新速度慢,新技术推广应用慢,导致产业提质增效速度缓慢。
在粮食生产中,必须通过以提高单产的途径来实现总产的相对稳定,使总产稳定在7000 t左右,为果蔬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①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②缩短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周期,争取缩短至2~3年,最好为2年,这是关键。③进一步推广套种、地膜覆盖等种植方式,解决好茬口矛盾,加强技术创新,从种植方式和规格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复种面积,以解决好拉市海扩容后土地减少却保持粮食产量稳定的问题。
1)进一步巩固现有的268.73 hm2苹果产业,特别抓好以海东、海南、吉余三村为主的200 hm2(红富士)苹果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建立科技示范园,让果农进一步掌握管理综合技术,改造老、低产果园,防好病、治好虫,大力推广套袋技术。
2)大力发展雪桃产业,力争实现以海东、海南、吉余、南尧四村为主的雪桃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72.93 hm2,发展到333.33 hm2以上,形成一批以海南丰乐村为中心的专业种植大户。
3)做好吉余、海东、南尧三村为主的照水梅基地建设,指导农民科学管理、施肥、防病虫,生产出优质果梅,增强市场竞争力。
4)做好以海东、吉余、美泉三村为主的88.51 hm2红梨种植,重点抓好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5)雪桃产业以雪桃公司为龙头,红梨产业以清源公司为龙头,青梅产业以得一公司、绿丫头公司为依托,做好产业基地建设,做好服务协调工作,让公司专心做市场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农民认真种植管理,科技部门做好技术服务,形成企业、农户、科技部门联动,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蔬菜基地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调蓄水工程实施后,土地面积减少的村社,特别要以均良村委会格乐村、打渔村、海南村委会吉祥片为重点,同时也应考虑雪桃和红梨扩大种植面积后,未挂果阶段种植田块套种作物品种的选择,达到提高田间管理、农民增收的目的。
1)以红程公司为依托,巩固好以海东、海南、吉余三村为主的夏秋大白菜种植,使面积稳定在200 hm2左右。
2)抓好以南尧、均良、吉余三村为主的山药生产。
3)继续抓好拉市乡传统优势的辣椒生产,保持种植面积在133.33 hm2左右。
4)小春以早春马铃薯、大蒜为主,大春以大白菜、辣椒、萝卜为主,进行新建果园作物套种示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促进果园管理。
5)以高原农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对均良村委会和海南村委会少地村社进行蔬菜种植开发,探索蔬菜种植由双季向三季发展的思路,增强农民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增加收入。发挥劳动力优势,适当发展大棚,结合我乡旅游业,开发庭院经济花卉、名优水果、蔬菜等高科技农业。
1)保持粮食生产总量稳定,是我乡农业生产工作和其他产业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的保证,乡党委政府及县农业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给予专项经费扶持。
2)对带动我乡果蔬发展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力所能及的扶持,同时对发展林果、蔬菜产业进行合法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生产的大户给予扶持。
3)成立产业办公室,以网络信息为平台,为领导决策提拱信息,从技术和市场上为我乡农业发展提供信息,同时发布我乡农产品信息,拓宽招商引资和流通的渠道。
4)重视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能人参与到我乡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来。
5)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以建设新型农民队伍为目标,按农时节令需要,加大对农民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同时应以均良村委会、格乐、打渔村为重点,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增加农民进城务工技能。
6)以拉市路海东境内、美泉村委会境内适当地点,扶持建立两个盆景、花卉苗木及水果交易市场、观光农业示范区,依托旅游业,促进庭院经济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