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黄培标
(右江民族医学院图书馆,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c85520210@gmail.com)
我国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下文简称《纲要》)中明确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压缩或减少必修课,增加学生自由选课力度。因此,各医学院校在修订教学方案时把医学文献检索课转变为选修课或和其他课程整合。在此情况下,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只有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中,正确把握医学发展方向,不断吸收新知识,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1 学校对医学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先后三次下文,以行政手段推动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发展[1],但是在各高校具体教学课程体系安排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体现为:课时安排少,多以选修课程为主,授课专业覆盖面窄。以我校为例,本科教学课时设置为32学时,专科为26学时,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普遍感觉到,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在学时安排上相互冲突。医学文献检索课设置为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在选课程修学分的时候非常矛盾,难以取舍,从而影响到选修课程的学生人数。作为一门提高信息获取技能的课程,对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好课程,但在各校授课专业上都有很大不同,比如我校只在公共卫生管理、药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设置有此课程,这样设置使得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得到信息技能的训练,对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产生了不良影响。
1.2 教学内容和手段相对落后 文献检索课包含有信息属性,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医学信息飞速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医学文献检索课应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出版的相关教材并不多,2009年出版4套,2010年出版7套,2011年出版1套。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参考资料和范本,教材不能根据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内容,就会制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虽然多媒体教室和课件已经基本普及,但是教学方法仍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2],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此外,由于学校经费紧张,计算机的数量有限,更新慢,学生上机实习的场地和时间受到限制,不能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3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较少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倡导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时,学生更多的是选择求助于图书馆或网络。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如果你没有相应的信息查找能力、辨别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很难得到圆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习惯独立完成课堂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与文献检索课教师合作,是一个合作动力问题[3]。文献检索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教授,不能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会使得学生在不能满足专业信息需求的时候,感到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空洞抽象,对本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2.1 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程的重要地位 医学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干课程,在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医学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学校必须明确以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为目标,规范医学文献检索课的开设,广泛宣传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保证教学所需配套设施及时到位,使在校大学生都能系统地接受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教育,确保文献检索课的正常化、规范化。教师在教授传统的信息技能外,还应加大课程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信息[4]。
2.2 更新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订购网络电子资源上,这样我们的教学重点就应该以教授计算机检索为主线。然而,网络资源的更新速度已远远超过了教材更新速度,在教学内容上,任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传递文献检索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变化速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便于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多地发掘专业数据库进行重点讲解。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更多更新,已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也应当适时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只有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文献检索课的使用价值,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5]。
2.3 改革教学方法
2.3.1 在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中采用PBL方法 PBL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学。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长期记忆的形成[6]。文献检课教师在讲授完一个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后,分别设计不同的多个课题,分配给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课后利用数据库的多个检索入口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最后再对各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点评解答来解决问题。
2.3.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网络教学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摒弃灌输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互动教学。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把多媒体课件、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的重点、要点、难点都呈现在网站上,供学生课前预习。还可以在网站上设置资源整合,把各专业的相关网络资源分类整合到网站上;设置在线自测题,考察学习者对某一章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每题都提供标准答案,便于测试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设置综合利用范例,提供大量的课题检索范例给学生课后实践作参考。
2.3.3 加强课程实习环节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的课程,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彻底和记忆深刻,并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亲手检索课题,才能真正了解文献检索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利用能力。要上好文献检索课的实习课程,就要完善实习环境的软硬件设施,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软硬件建设要跟得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步骤。合理安排图书经费,合理购买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网络试题库等资源,使教学拥有充足的软件设施支撑。重视实习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管理,实行一人一机一套题,并在每套题目的设计上附加知识拓展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掌握情况选择完成附加题目。实习报告可要求按照查新报告格式写作,通过电子文档形式发给教师。
2.3.4 医学文献检索课与医学专业课程相整合
2.3.4.1 专业课教师全程授课 任课教师对专业知识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有高级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掌握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技能。这样就需要文献检索课教师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学校的统筹安排和规划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专门开设面向教师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师根据各自的时间安排选择报名学习。文献检索课教师可以根据图书馆的资源变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当信息素养教育出现新的研究内容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实现新知识的推送[7]。由专业教师将信息素养培训融入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相关研究问题讲解查找信息源的过程,讲解如何利用查找到的信息,使得教学实现无缝链接。
2.3.4.2 文献检索课教师直接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这种直接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必定会使专业课学时增加,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统筹规范。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教师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文献检索课教师要认真研读该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信息需求点,确定切入的教学点,确定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步骤与方案。专业课教师要对课时分配和彼此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安排好教学进度。在该专业课程开课时,要让学生知道本专业资源的分布,了解图书馆拥有的与该学科相关的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课堂上,专业课教师提出问题后,文献检索课教师进入课堂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源,构建检索策略,教授检索方法。只有把医学文献检索课与医学专业课程相整合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文献检索课教学才能真正见实效。
[1] 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302,335.
[2] 陈丽.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5):45,48.
[3] 杜安平.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进展——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J].图书馆建设,2006(2):70-73.
[4] 李雁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12):167.
[5] 于成杰,张军亮.从信息素质内涵谈文献检索课改革[J].科技传播,2011(2):62-63.
[6] 陈庆,林艺雄.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72-74.
[7] 杜春光.信息素养课融入大学专业课程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