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农业局 651200 张正明 吕晓诚
为了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消费,结合禄丰县的实际,充分发挥禄丰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整合人、财、物资源,进一步提升禄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禄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调研,情况如下:
一是组建了一支4人的禄丰县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健全了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二是具备农产品农药残留定性快速检测能力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建成,投资400余万元,新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全自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电子(分析)天平、样品采集运输车、各类便携式速测设备、其他小型设备等检测设备80余台(套)。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速检。目前已累计抽检3000多个样品,合格率达98.45%。
在农产品“三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方面,禄丰县已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2.81万hm2;其中,粮油1.48万hm2、蔬菜6800hm2(产量74973t)、经济林果 6000hm2(产量 62400t)、水产506.7hm2(产量847t)、畜禽37.1万头(只、羽,产量6961.1t)。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2个。
禄丰县在大力引进和宣传贯彻执行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及省、州地方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加快完善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申报和制定工作,已先后制(修)订了无公害省级地方标准;无公害山药标准化生产技术、无公害石榴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观念也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安全意识逐渐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增强。
突出表现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方面,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但目前市场上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内在的品质优良并不能确保卖上好价钱,造成生产者收入减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下降;消费方面,群众对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信任度不足也影响了消费者以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购买的热情,从而延缓了优质优价、相互促进的可持续进程。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如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包装、储运等,都要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组织生产,这样才能生产出高标准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目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主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很难有效地统一起来,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生产记录制度、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工作很难开展,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难以实施,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涵盖农业生产的比例不足40%,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
作为认证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经营相对滞后,给禄丰县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带来一定影响。全县还有较多的优势农产品没有进行认证,不能进入大市场,有些认证的农产品数量非常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生产布局上,优质专用品种还比较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还未全面形成;在生产管理上,企业对基地的调控能力不强,全程质量跟踪和监管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力量薄弱,检测手段落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监管检测机构在仪器数量、构成和部署方面尚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和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造成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及病虫害、疫情和土壤、水质、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检测监测不到位、不及时。因此,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的检验检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判阶段,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乃至真实性。另外,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是一项长期、持久、无偿的工作,由于没有专项资金而难以长期、全面开展。
一是继续完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体系。在大力引进和贯彻执行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及省地方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加快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申报,填补标准空白;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积极增扩各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使全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开发规划,指导其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促进认证品牌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大对已认证产品的市场推介、产销对接力度,提高认证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调动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的积极性。
首先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在强化县级检测监管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一支县、乡、村(企业)相结合的精干稳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队伍,加大对生产源头的监管;其次要切实落实例行检测经费、所需试剂、药品购置等方面的支出;三是要多渠道整合资金,完善和提高现有检测手段,组织各有关单位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重点用于完善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公信度,同时也为领导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妥善处理和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消费者之间的质量纠纷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充分挖掘现有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队伍的潜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检测设备更新和检测人员培训力度,抓好监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和机构认可工作。
县人民政府应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优质安全的粮、果、菜、畜、禽基地作出长远规划,组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形成整体优势,避免基地建设零星分散。同时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实施规模化农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合作社)参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积极探索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合作社)直接挂钩的路子,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确保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一方面要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角度,大力宣传消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消费优质安全农产品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消费时尚;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生产者专业化技术培训,尤其要突出对优质农产品生产理念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普及,重点培训企业基地管理人员、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提高农民按标准生产的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让广大群众切实掌握无公害生产管理的技术要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生产和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测监管,建立和实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信息发布公告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的长效监管制度,在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同时,加大对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环境,确保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三要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全程质量监管制度,探索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预警体系机制。
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按照禄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整体规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年终进行考核评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传统的数量供求矛盾逐渐转化为质量供求矛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食用优质、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1]杨肖娥,倪吾钟,等.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J].中国农业科技报,2002,(4).
[2]邹艳虹.云南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农业,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