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玲,温湘玲,李永福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资料和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科门诊诊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耳共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3.5岁;病程4周~6年。询问病史患者都有不良挖耳习惯或至桑拿场所挖耳史,12例有糖尿病史,9例有长期抗生素使用史,5例长期服用激素,7例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研究对象已筛除依从性差者、有免疫系统疾病者、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符合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耳部奇痒、流脓血水、耳闷胀阻塞感或耳鸣听力下降甚至伴头痛;外耳道和鼓膜表面附有灰白色、灰黄色干痂样膜状物,或附有粉状、绒毛状灰色或黑色霉苔,可有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1]。60例患者取外耳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均发现真菌菌丝体或孢子。分离出的真菌中,曲霉菌(78.3%);白色念珠菌(10%);毛孢子菌(6.7%),新型隐球菌(5%)。9例合并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用派瑞松治疗;对照组30例,用3%硼酸酒精治疗。先在额镜或耳内镜下用温盐水仔细清洁外耳道,将外耳道霉苔、干痂取出,有脓液者用吸引器将之清理干净拭干。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治疗组将派瑞松乳膏薄薄均匀涂抹外耳道,避免过厚,3~4次/d;对照组采用3%硼酸酒精滴耳,每次浸泡10min,3~4次/d。2组均连用10~15d。治疗期间不用抗生素,不全身用药,增强抵抗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纠正患者不良挖耳习惯保持外耳道干燥。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外耳道干燥,表皮未见出血糜烂痂皮,真菌镜检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真菌镜检及(或)培养阳性。
结 果 随访半年,派瑞松组中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培养阴性5例;有效22例,其中症状消失18例,症状减轻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硼酸酒精组中治愈1例,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培养阴性1例;有效19例,其中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2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为76.7% (23/30),对照组为 43.3% (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局部使用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治疗效果优于使用硼酸酒精治疗。
讨 论 1.外耳道真菌病为浅部真菌感染,主要侵及皮肤的角质层,治疗一般不考虑全身用真菌药[3]。本病以外耳道局部药物治疗为主,清洁外耳道,去除真菌球、污物和其他不可逆病变组织仍是治愈的关键。治疗方法是先用灭菌温生理盐水清冼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干棉签拭干后,局部用派瑞松乳膏外涂,清洁外耳道时应该动作轻柔仔细彻底,避免损伤外耳道形成新的创伤,并应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外耳道狭小者,可用小功率吹风机每日吹外耳道保持干燥,改掉不洁挖耳习惯。2.近年来,外耳道真菌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以下因素:生活水平提高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自身抵抗力下降、抗生素的滥用者增多;不注意个人卫生,应用不洁物挖耳破坏了正常耵聍在外耳道形成的酸性环境,降低了其杀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利于不洁挖耳工具上的真菌传播和生长;外耳道弯曲狭窄通风差潮湿是真菌极易生长的环境,外耳道皮肤损伤后的炎性渗出又为真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因此外耳道真菌病逐渐增多并极易复发。3.无效或者复发病例根据结果分析可能有以下是因素:①未坚持使用外用药物或者使用方法不当涂抹药物过厚造成外耳道堵塞,清洁度不够,以及使用疗程不足等。②解剖因素:外耳道过于狭窄弯曲。③原发疾病未治愈亦是根本原因。④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外耳道湿疹,致外耳道口、耳屏肿胀,皮肤反应性增生增厚,使外耳道的引流和通气更差,影响治疗效果。4.现用派瑞松乳膏局部用药治疗。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派瑞松乳膏中益康唑与曲安奈德是其主要成分。益康唑为吡咯类抗真菌药,为咪康唑的去氯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的细胞膜,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曲安奈德属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两药合用既能有效抗真菌又能快速控制外耳道皮肤炎症,提高了疗效,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组病例结果显示,局部使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疗效佳,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9-1170.
[2]姜海燕,刘国侠,朱铭.耳部真菌感染56例诊断和治疗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1):121-122.
[3]马敏,赵海亮,邢奋丽.106例耳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1,8(3):183.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l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