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健
(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古之言兵必言剑”这句话表明,在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初期,剑在战争中的显赫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再加上剑的本身变化,进而剑又被人们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并以传统文化的形式加以发展。剑的萌发与演变和我国先民的文明发展史是息息相关的。现今,人们对剑的研究已经跨越了一个时代。但是,研究的程度尚不够深,只对剑的性能、外观、作用、实用价值做了一些探讨,但是尚未达到人们满意的程度。基于此,本文对中国历史上剑、龙、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薄的研究和论证。
龙是我们先民特殊的图腾崇拜物。后来又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剑与龙的特殊身份和所处的地位,不言而喻,极容易产生“神秘互渗”,乃至融而为一物。中国人常把剑称为“龙泉”、“龙泉宝剑”。剑为龙,当然就能飞腾、能鸣吼。飞腾时便也如龙一般腾云驾雾。李涉《与弟渤新罗剑歌》即云:“识者知从东海来,来时一夜因风雨。”龙是居于水中的,那么剑亦喜水。剑乃龙,以毒攻毒,传说中屠龙斩蛟的勇士,手持的武器无一不是三尺利剑。
中国人又常把剑称为“龙泉”、“龙泉宝剑”。至今,中国生产最优质的宝剑的厂家,也称浙江龙泉宝剑厂。所制宝剑,上面都镌刻有“龙泉古剑”的字样。为何剑又称为龙泉呢?据史料记载:晋时人张华与雷焕因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判断为“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于是挖掘屋基,挖至四丈余深处,挖得一个石函,打开一看,里面金光闪闪地躺着两把剑。其中一把,就是著名的龙泉剑,张华与雷焕各得一把,后来张华被杀,剑也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雷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然从他腰间跳出跃入水中。雷华派人下水寻找,没有看见宝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雌雄二剑见识雌雄二龙,剑跃入水中是二龙团聚。在这个故事里,剑明明白白就是龙的化身。龙泉,后来也就成了宝剑的代名词。唐代诗人裴夷《观淬龙泉剑》中就有“投水化为龙”的诗句。
剑为龙,当然就能飞腾、能鸣吼。《闻见录》云:有老百姓耕田,“忽声出地中,耕牛惊走,得铜剑一,长二尺余。民持归,挂牛阑上。入夜,剑有光,阑牛尽惊。移之舍中,其光益甚。民愚,益惊,惧掷于户外,即飞去。”《世语》载:王子陵在京陵时,曾见有人盗掘战国墓,挖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剑“停在穴中”。盗墓人想进去取,谁知“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最后宝剑“径飞上天”。
剑为龙,飞腾时便也如龙一般乘云驾雨。“识者知从东海来,来时一夜因风雨。”龙是居于水中的,那么剑亦喜水,张华与雷焕,就曾“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耀目”。《水经注》则有“梁国多池沼,池中出神剑”之说。
在文人的吟诵中,剑与龙总是互取譬喻,二惠竞爽。如孙炎诗《宝剑歌》有“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寒,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霖雨”。刘禹锡《虎丘寺路宴》则有“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这些诗句都把剑比喻为龙,剑龙一体,到底是龙是剑已经分不开了。原始图腾的内容和形式,一开始就决定了我国民族传统形式的特征。龙的盘曲飞舞的形象,凝聚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理想,是“力”的化身,是“美”的象征,这使中华武术从产生开始就讲求“气势磅礴”、“神韵流动”、“刚柔相济”。武术动作(包括剑术在内)中的穿滚扭转、钻闪翻腾,既表现了自然对象和客观世界的节奏、韵律,又符合变化、统一的形式规律,足见中华武术从产生到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密切相关。
《俎异记》载:有个武胜之的人,见雷公在河滩上追逐一条黄蛇。雷公用石头掷黄蛇,掷中却“铿然有声”。雷公走后,武胜之一看,竟是一柄铜剑。这是最早喻剑即龙的故事。黄蛇,应该就是龙。
龙和蛇都是十二属相中其中的一个,有人称属相为“蛇”的人,也可以称之为属相是“小龙”。可见,龙和蛇是有一定渊源的。那么,龙和蛇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圣经说:“大龙就是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这是否说魔鬼就是龙,就是蛇?圣经里之所以龙与蛇完全等价,是因为刚开始写作圣经的时代古希伯来语还没有dragon这个词,只好用蛇来指代,所以《旧约》里只能看到“蛇”而没有“龙”字出现过。实际上这里的许多“蛇”表示的都是龙。到了写《新约》的时期,希伯来语从希腊语中引入了单词“dragon”,所以我们在《新约》里才看到“龙”出现,而《新约》中的“大龙就是那古蛇……”显然还具有解释说明《旧约》中龙与蛇之关系的作用。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有出息和有成就的人称为龙。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性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
我们清楚地认识了龙与蛇的关系,这样就更有助于我们对剑与龙关系的研究。进而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剑、龙是合二为一的统一体,龙的前身是黄蛇,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和崇拜。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长河,我们发现剑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即春秋、战国时期,两汉、三国、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剑文化的一次新的发展和一次新的突破;每一个时期的发展又代表了剑文化的又一次升华和又一次飞跃。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的发展是后一个时期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就应该是前一个时期的继续和前进。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剑——这个中国的一支独秀已经成为了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然而,历史赋予了一切,时代造就了积极向前发展的事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武术诸多兵器中,剑被号称为“百刃之君”、“诸兵之帅”,并不是朝夕所得到的美名,而是它作为中华民族一项灿烂的文明能够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并被国人乃至世界所接受和喜爱。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会在中国传统武术史上独占鳌头,在诸多兵器谱中名列前茅、永远流传。正所谓困境当中助成长,剑也一样,正是在艰难、曲折又漫长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剑文化是寓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称剑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久远,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的原始劳动中萌发和孕育出来的,并与之同进步、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中,剑术可谓“一枝独秀”,它的历史最早、最久远、最高深、最高雅、最富传奇性。因此,其文化特征丰富、底蕴深厚,是人们千百年来一直百谈不厌的话题,更是文人墨客提笔不忘的书写材料。
[1]明,茅元仪,《武备志》104卷.
[2]《晋书·张华传》.
[3]唐代,李涉诗词《与弟渤新罗剑歌》.
[4]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116.
[5]郑 勤,田云清.神奇的武术[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