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化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论我国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系统性发展思路
曹瑞化
(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我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在产业领域、规模、效益等各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于体育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强。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传统体制与思想严重制约着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为了促使我国体育产业适应社会变革、响应体育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必须从政府、体育企业、高校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系统性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创新 人才培养 系统性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三个阶段的迅速发展之后,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等各方面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体育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链,与之相随的体育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但是目前来看,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已经较为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实践道路上,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指导,并从政府、体育企业和高校三方面着手,形成“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培养体系,全面构建政府、市场、教育机构“三维一体”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在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各种束缚,很难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基本不注重自身的开发。由于这种单一体制的掣肘,使得体育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受到束缚。对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有弊无益。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体育产业的功能也随之不断更新,对于体育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以往体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有待为了适应现代人收入水平、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生活追求、消费模式等的改变而树立全新的指导思想。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长期处于由国家体委包办的计划体制之中。虽然现在经过“转型”时期的改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已经脱离政府的行政体制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无法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对于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仍然不放权,束缚了企业与政府联合开展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可能性。
体育产业发展属于国家第三产业的范畴,积极的开展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对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如何促进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积极开展,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来讲,没有政策可循,缺乏必要的政府扶持。
长期以来,体育产业一直是国家计划经济下的公益事业,因此,国家资本在其资本构成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而目前我国体育拨款只占到财政支出的0.43%,对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更是微乎其微了。与体制问题相伴的资金短缺与资本构成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一直制约着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并束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共同进行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那么体育产业的发展将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枯竭的严峻挑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外资源也开始慢慢介入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但是从资金投入来看,仍以国家投资为主,投资渠道也过于单一,导致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投入与资金短缺的矛盾,阻碍了市场化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的形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有效的开展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解放思想,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树立全新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灵活性和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改革的浪潮越来越汹涌,体育产业也开始慢慢受到改革大潮的洗礼,其中至关重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更是需要我国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思想,逐渐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指路明灯。
根据国家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体育产业也应当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制定与之相吻合的体育竞技政策,树立全新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促进体育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
2.1.2 推进体育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目前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遇到的最严重的瓶颈,仍然是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落后对于体育创新人才有效培养的极大困扰。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一直沿袭着落后的管理体制和固步自封的运行机制。现在应当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深,政府可以根据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主要是市场前景和产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采用政府投入、政府与社会联合承办、社会力量通过市场竞争培养三种模式分情况协同开展的方式,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体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2.1.3 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多方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包括体育经济都还处于转型阶段,体制需要不断创新,产业结构必须优化。通过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境内外组织与个人投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事业,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从而促进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
2.2.1 积极参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效益投资体系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体育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集中拥有者,应当积极参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通过拓宽人才培养资源来源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本构成结构,形成效益投资体系。首先,构建支持创新的多层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资本市场体系,加快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风险投资的发展。其次,在支持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刺激市场良性竞争的形成。最后,在市场良性竞争的环境下,努力创新各种培养手段和制度,利用企业的灵活性增加企业效益,形成投资、产出的良好循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2.2.2 在培养体育创新人才实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良性竞争促进“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体系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赖以依存的计划经济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我们必须构建以企业为推动力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模式,才能让体育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保障我国体育后继有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体育企业应当在培养体育创新人才实践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良性竞争促进“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体系的形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大力推进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并且有利于提高体育企业积极参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优惠与扶持,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3.1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培养人员激励政策
在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培养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包括体校和各体育类教育院校等)老师(或教练等)必须也相应的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随着体育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体育产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了响应这一需求,以高校(包括体校和各体育类教育院校等)为中心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转变教育模式。由统一模式向个性教育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创新教育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教育转变。(2)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3)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剧本训练、创新、科研各项综合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在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上,既要考虑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体育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的追求,使得体育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1]龙建新.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路径——基于投融资的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0(7):150~152.
[2]马志和,等.论我国竞技体育后背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J].体育科学,2004(6):56~59.
[3]周斌.论新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J].中国商贸,2009(7):211~212.
[4]朱瑞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3):4~8.
[5]张莉莉.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09(6):205~206.
[6]陈立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体育专业创新性健身指导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5):122~123.
G8
A
2095-2813(2012)10(b)-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