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孟兰云
(江阴市山观中学 江苏江阴 214437)
体育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郁闷的调节
陈强 孟兰云
(江阴市山观中学 江苏江阴 214437)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高中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导致他们不同程度的心理郁闷。调节心理郁闷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体育活动已经被发现并承认是积极有效的一种。本文通过对当代高中生不良心理表现及其原因分析了体育活动对高中生心理郁闷的作用。
高中生 体育活动 心理郁闷
现在的高中生,他们身上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太大,而使他们心理产生不健康倾向。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很多,在校园中常见的表现就是垂头丧气的长叹一声“郁闷啊”。一个高中生如果心理存在问题,必将影响他的学业和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治疗,严重的会影响他的一生。调节心理郁闷有很多的方法,体育活动是极其有效的一种手段。高度关注心理不健康的及亚健康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才。
研究对象:在校高中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网上收集法。
“心理郁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理障碍而造成的心理不健康理。“心理健康”这个概念并非与人类同步走到今天的,它是很年轻的,但它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长期忽略这个问题,社会将在病态中倒退,这决非说的那么无关痛痒,如果那一幕真的上演了,那么人类将和灭亡绑在一起。高中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有:行为强迫型,人际关系敏感型,性格偏执型等,其行为表现为:焦虑,个体对眼前或未来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在一起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甚至恐惧等心理;麻木冷漠,个体对挫折的一种心理反应方式,是其对挫折情景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性反应。高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且对挫折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即可表现为漠不关心的冷漠状态,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思维停滞,缺乏进取精神随波逐流;逆向心理:主体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态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高中生的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的行为表象,而是一种交叉,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表现方式上,有的一种独立出现,有的几种同时交叉出现。高中生产生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独立能力较差,学习生活压力大,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的庇护造成了脆弱的内心。
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肩负着家长和老师的厚望,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为了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不的不争分夺秒的学习,挤占了本应该休息的时间,造成睡眠时间短,从而造成大脑皮层机能减退,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使他们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也一落千丈,这种现实落差会打击让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情绪紧张,倍感焦虑。而表现为口头表白“郁闷啊”。
由于高中学校的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乡镇和地区,难免在生活中会有矛盾冲突发生,有些学生因为从小被父母宠坏而不知道去理解别人,从不接纳别人的建议和思想,只会否定别人。他们就会不容群体,人际关系紧张,因此内心非常郁闷。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伴随各种矛盾及困难,成人尚且会因此情绪低落,中学生更难免因生活中的挫折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考试的失败、与他人的矛盾、家庭的变故、同学之间的竞争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的诱因。
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随着他们的性生理机能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特别的好奇和幻想,甚至会有一些不健康的性行为,如手淫等,而当我们对学生的性教育相对滞后时,他们对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行为不能正确认识,从而产生自卑,羞愧和自责。进而导致心理障碍。
有些学校惟恐场地和器材器材被学生破坏。只有在学生上课时才把器材室的门打开。这大大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同时减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叹息中丢下几句怨言而重新回到教室里。
有些学校害怕出事而担负责任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单纯的因为逃避责任而禁止学生进行某项体育活动。比如:足球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学校因为害怕在踢球过程中受伤而要对学生负责等原因禁止学生在课外踢足球,一旦发现将会被通报批评。经常发现足球场地的大门除了上课时间全部紧锁着。
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健全的人才,不能因为现在的不重视而毁了他们的一辈子。现在我们学校里去心理咨询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焦虑,强迫症,厌学甚至有的学生有轻生的念头,我们作为园丁有减少甚至消除这种状况的任务。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水平,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激活起来。因此,运动能使各系统的器官从血液中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它们在形态和机能上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从而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为心理障碍的克服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大量资料表明进行适宜、科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体免疫能力提高,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同时又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采用运动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调节和治疗,可有效避免学生生理水平下降和心理问题恶化的恶性循环。所以运动不仅是一种肌肉操,也是一种神经系统的体操,心理体操,它既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也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部分的调节,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达到缓解或者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爱好有很大的区别。女生一般喜欢抗性较弱的球类运动和游戏性质的运动,此类运动娱乐性趣味性较强,易引起女生的兴趣和热情。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在此类活动中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可以帮助克服闭锁心理和孤独心态,并能获得互助互利的结果。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0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在对调节和治疗对象实施调节和治疗前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准确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类型,以便对症下药,对不同性格类型的患者采用最合适的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此类学生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运动时应选择足球、篮球、排球、拔河、合作跑(如:接力跑、捆足跑)等集体项目。长期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会慢慢改变其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此类学生胆子小,做事怕冒风险,易脸红,怕难为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摔跤、攀高、器械体操等,这些运动项目要求他们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和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胆量就会自然变大,遇事也会变得更加老练成熟。
此类学生处理事情常常犹豫不决,不够果断。在参加运动时应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任何犹豫和徘徊都将错失良机,遭遇失败。久练这些项目,可有效增强参与者果断的个性特征。
此类学生遇事急躁、感情易冲动,遇到挑衅或冒犯极易发火动怒。在运动中应该多参加棋类、太极、慢跑等项目。能有效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慢慢改掉易冲动、易急躁。
体育活动动对调节和治疗高中中学生的心理障郁闷有着独特功效。我们广大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调查掌握心理问题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根据他们不同的性别、气质性格类型和心理障碍的种类及患病程度,采用与之相适应运动处方进行调节与治疗,并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对某些不合理的手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为学生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校园里永远充满欢笑。
[1]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下)[J].中国学校体育,1998(2).
[2]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M].体育科学,1997(5).
[3]运动生理学[M].杨锡让,泽.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8:56-57.
G807
A
2095-2813(2012)12(c)-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