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15 00:52赵益鑫
运动 201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田径改革

赵益鑫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1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的调查

1.1 对以往部分高校田径课教学情况的调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经济迅猛的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号角也随之吹响,选课制的实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广泛熟知和采用。一些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球类项目和新兴的体育项目在大学校园中备受瞩目,选课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开展的效果也很好。与此同时,田径课的开课情况每况愈下。通过对大连市部分高校的走访调查,并与这几所学校相关的28位专家、体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访问,主要针对过去几年里这几所大学田径课开设教材的内容、实际上课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田径课程开设的时间占体育课总体时间的比例、学生选课人数、教师本人的情况以及对田径课的态度、学生对待田径课的态度、田径课教学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学校领导对田径课重视程度等十几方面相关内容进行询问和了解,得知过去几年中大连地区部分高校田径课程开设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调查的28位专家和一线的体育教师中发现,有89.3%的人认为高校田径课开设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排在首位;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新颖、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硬性、主观,分列第2、第3、第4位,分别是85.7%、78.5%和75%,剩下其他的几项影响因素也相继过了半数。可见,过去高校田径课无论是从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田径课开设前景不容乐观。

1.2 对大连其他高校田径课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

通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得知,从过去的几年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专家和学者高度关注高校田径课改革的问题。就高校田径课在全国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对于田径课的去留问题、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纷纷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研究成果在小范围内的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果。

在与访问的大连市部分高校一线体育教师中知晓,由于大连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相对于内陆一些地区发达些,新鲜事物、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新兴的体育项目开展的也比较快。从国家对高校体育课实施改革以来,允许学校自主设置具有地区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些学校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率先进行大尺度的改革,推陈出新,开设了许多趣味性、吸引力很强的新兴体育项目,代替了原有的传统田径项目。有的学校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同时,不忘传统,对田径课也进行积极地改革创新,使其与新兴体育项目同样具有抗衡力。在与曾经参与过校内田径课改革并取得效果的十几位资深教师们进行探讨时总结,田径课要想一如既往的有活力的开展必须彻底改革,从理念上有所改变,重健身、娱乐性,轻竞技性;改变传统教授的内容,采用顺应时代的、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也应调整;具有社会延续性,要散发出新时代田径课的魅力,使大学生形成一种有益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和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要使学生真正懂得田径课功能价值和形成掌握一套有关田径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等。只有这样,田径课才能继续生存。也正因如此,田径课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大连地区少数高校田径课才得以顺利开展。在调查的10所高校中,虽然有7所学校放弃了田径课,但仍有3所学校正在开设田径课,并将继续开展下去。

1.3 对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田径课改革设想情况的调查

经过与十几位资深的一线体育教师的探讨、总结,构想出高校田径课未来发展的前景,并根据此种模式专门为选修过田径课的本校大二的同学设计了一份有关田径课假设选课意向的调查问卷。目的在于把旧模式的田径课与新思路的田径课形成对比,看看新旧体制下学生对田径课的态度是否有所区别。在调查的265名同学(男生126人,女生139人)中,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旧模式的田径课不满意,认为其枯燥、很累,不能对自己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不希望今后再选田径课。有92.1%的男生和95.7%女生分别支持田径课的教学内容应有所改变,有87.3%男生和84.9%女生支持创新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有90.5%的男生和91.4%同意改革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并且最终有46.4%的人愿意选择新型田径课,高出传统田径课接近19个百分点。

通过大二学生对待旧模式田径课程的态度以及对待田径课改革和选课意向的意见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很清楚田径课的利弊关系,骨子里还是喜爱田径课的,只是惧怕这一痛苦的过程,但经过重新调整、创新后的田径课,学生们还是很期待和向往的,希望能够尝试。这充分说明,创新后的田径课,在未来的选课中还是有生机的。

2 高校田径课改革过程中仍然面临的问题

2.1 改革具有盲目性

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走过了数个春秋,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从事田径课教学的教师、相关学者还没有真正地领会到田径课改革的目的、任务、宗旨是什么;一些人忽视了田径课特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形式改革,随波逐流,顺应改革而改革,迫于被动的程度过多,缺少主动的创新性;随着受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冲击,大家都在急于改革,疲于改革,有些人对高校田径课的改革设想与实施的方式方法还不够成熟,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有些人实际操作过程中过于极端化,效仿其他体育课改革的模式,过于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味地强调田径课的娱乐性,偏离了田径课本质的功能,造成了田径课就是一些球类项目和素质内容的大杂烩,不伦不类,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就目前来看,高校田径课的改革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虽然是百花开放,但失去了主体的方向,种种迹象表明高校田径课改革的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2.2 重谈理论,轻抓实践

针对高校田径课的去留问题以及改革问题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一直是被大家热议和关注的焦点。相关高校田径课改革的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比比皆是,可以从中查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一段时间内,许多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都纷纷发表个人见解,献计献策,大量的理论研究、对策、建议涌入眼帘。貌似长期难以攻克的问题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景象,可以立竿见影、迎刃而解。但是参照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6部联合组织调研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在京公布的结果得知,中小学生体质止跌回升,大学生体质全面下降,大学生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m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m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了。可见,虽然参与研究高校田径课改革的人数较多,但是究其观点,鱼龙混杂,多而不精,理想主义情节严重,值得借鉴,可应用于实践东西的不多,或者说是空谈理论,搞形式主义,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结果导致高校田径课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重要作用,实际情况与理论研究成果形成鲜明的对比,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

2.3 缺乏社会的延续性

纵观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为什么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喜欢上球类课程以及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而淡化田径课程呢?原因在于这些选项课不但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延续性。目前,大学体育课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都是社会人气较旺、呼声较高的热门体育项目。也就是说,即便大学毕业走出校园之后,这些项目完全可以与社会上的某些健身项目进行无缝衔接,同样可以继续追求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锻炼,便于开展,较易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符合个人的体育价值观。虽然不少的大学生同样也热爱田径课、喜欢上田径课,深知田径课对自身锻炼的价值所在,但对于未来的前景比较茫然。因为田径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一定的社会延续性,不便于今后开展。考虑到当他们走向社会时也不可能独自去面对着一片空地掷铅球和标枪、摆上几个栏架去跨栏、挖个沙坑练习跳远来锻炼身体。想到此情此景他们显得望而却步,转而不如选择其他的选项课,如果果真需要锻炼各项身体素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不如办个健身卡,求助于健身房。这种思维方式不占少数,看来我们传统的田径课真是走到了瓶颈。

3 高校田径课改革方案的设想

对高校田径课开设的种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田径课继续坚定的走下去,同以往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发挥其他项目无可比拟的作用,必须在保留田径课宗旨的前提下进行思路的创新、授课内容的优化、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教学方法的变换和评价体制的更新。那么,通过细致精巧的创新、改编、搜集和整理等手段,挑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项目,以发展体能训练为主的体能训练课程为教学内容,来代替传统田径课程的跑、跳、投项目,内容会更加丰富、新颖,更为能够贴近实际预期效果和具有非凡的意义。加之循环训练法的应用,避免短时间多次重复同样的练习而导致疲劳、枯燥和乏味,再加上优选专项游戏的趣味性、辅助多媒体影像资料理论知识的补充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的采用,完全可以达到以往田径课的目的和效果。

[1]李增武.东北三省部分高校田径课开设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8):75-77.

[2]张允杰.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6):92.

[3]李金珠.江西省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0-12.

[4]王妮.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8):74-77.

[5]吴斌.论高校田径休闲娱乐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08-111.

[6]时传霞,王继平,李志伟.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采用“小型运动会”教学模式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86-87.

[7]严宇.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田径改革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改革之路
成语魔方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