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

2012-08-15 00:50:25王福杰杨兵昌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效能体育课

王福杰 杨兵昌

(1.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西峰 745000;2.庄浪县第二小学,甘肃 庄浪 744699)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

王福杰1杨兵昌2

(1.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西峰 745000;2.庄浪县第二小学,甘肃 庄浪 744699)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普通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课倦怠成因主要有:陈旧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影响、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增大、自我控制和学习动机。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科学的自我调节和调整学习动机等方面对体育课倦怠进行干预。

大学生 体育课 倦怠 干预对策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提高体育能力的重要时期。体育课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牢固地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的载体。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体育课普遍存在倦怠现象。而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只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预防或减轻倦怠心理的产生及影响。

1 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内涵

关于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倦怠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当前大学生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加剧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等,使大学生出现认同缺失、抉择失误、人生目标悲观渺茫、消极逃避挫折,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体育课倦怠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由于文化课学习压力、缺乏体育课学习兴趣、抑郁或兴趣转移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而对体育课呈现出厌倦消极懈怠的态度和行为。其心理及行为表现主要是:对体育课的学习缺乏兴趣、无主动锻炼的动机、出现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借故请假、无故旷课、学习动作时拖拖拉拉、毫无热情和只求及格、不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变,其影响的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和体育教学本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正确分析体育课倦怠的成因,对学生体育课倦怠进行有效干预,进而减轻或消除倦怠,从而促成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

2 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成因

2.1 陈旧的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体育在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文化基石的儒家伦理与政治哲学中被评为“技末之学”,在“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社会和家长给学生灌输的往往是“重智、轻体”的思想,长此以往,使得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体”思想,对体育课的意义表示怀疑,不关心自己体育课情况。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统称为注入式,又称“三段式”,即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为顺序进行的。这种以体育教师指挥的、整齐划一的“军体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使大学生对体育课失去激情,感到上体育课没意思,甚至感到乏味,从而出现倦怠现象。

2.2 体育教师的影响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然而现实当中,由于有的教师不懂得如何育人,只是简单机械地教学,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不求知识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乏味;有的老师在课堂管理上放任自由,对学生听之任之等等,这些往往纵容了大学生的体育课倦怠现象的产生。

2.3 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其在某一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支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任务选择,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形成期待,从而影响人的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同时缓解对个体或组织的消极影响。对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对新的知识和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有较高的自信心,具体表现在:上课积极性高,学习主动性强,乐观向上,持之以恒。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判断和期待都很低,容易产生逃避学习或学习依赖等不良行为。

2.4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表现在自控力和自我控制方式上。自控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学生对一系列学习任务完成的掌控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控能力。自主性强,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往往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性差、自控能力弱的个体往往会因惰性强而出现学习倦怠。另外,自我控制的方式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自控方式主要体现在内外控制方面,一般来讲内归因者与内控者一致,而外归因者多为外控者,因此内控者学习具有主动性,外控者容易出现学习倦怠,如果内控者过分强调个体对学习的决定作用,反而会造成个体过分焦虑,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发挥。

2.5 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驱力量。学习动机的缺乏与专业兴趣、人格、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等很多心理因素相关,学习动机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抱负水平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缺乏驱动和保持的内部力量,不能坚持学习行为,逃避学习,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感。另外,不同学生学习动机不同,不同的学习动机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态度。求知进取、成才发展等积极性动机更容易激发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单纯追求物质、逃避失败等消极被动的学习动机容易引发学习倦怠。情绪低落等。久而久之,体育课倦怠自然形成。

3 大学生体育课倦怠的干预对策

3.1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

从社会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出发,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使大学生不仅明确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个性情感,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而且还应该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学习和健身能力,养成体育学习和健身的习惯,从而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础,同样是学校体育目的。力争从思想的源头,使大学生摒弃“重智、轻体”的陈旧思想,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创新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表现为出现了厌倦情绪,表现为经常逃课或借口身体不适而拒绝练习。上课紧张、恐惧,严重者甚至对体育课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方法。

3.2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科都厌学,据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某些学科厌学、往往与授课教师有密切关系。所以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高授课效率及教师自身素养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风度。良好的教师风度是形成教师人格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情绪就会高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最后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大学课堂同样需要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的难度和重点。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好导入、授课、高潮和结束每个环节,而不能随手打开书照本宣科,教师讲的枯燥无味,学生听地死气沉沉,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最终只留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要认真备课,传统理论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擅于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或是适时组织讨论,或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是制造竞争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形成教学相长的积极状态。

3.3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个体潜能最有力的主宰,它激发个体为实现目标积极努力,化失败为动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需要采取多元结合培育的方法,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锻炼,充分了解自己,清楚自身的不足与优点,认识自己的价值,积极发展;其次,应当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让个体成功的体验成为自我突破的动力;同时,合理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克服消极影响。家长和教师需要给个体合理的指导、建议和鼓励,在个体获得进步和成绩的时候,通过肯定和鼓励强化成功经验对个体的积极影响,在个体失败的时候,合理分析失败原因,激发个体的自信和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建立在个体体验中,这就要求大学生有多种锻炼机会,而认为学习第一,把学习的事情处理好无需做别的事情的想法不利于个体发展,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长期下去,反而会造成学习倦怠。

3.4 进行科学的自我调节

第一,认知调节。心理学研究证明,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足够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人过高估计自己,过于自信,自我期望值过高,容易招致失败的打击,丧失兴趣和信心。而有的人则相反,自我期望值或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在学习中迷失自己。因此,大学生要努力转变自身观念,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同时要学会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反馈,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控力,减少和削弱体育课倦怠。第二,行为调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放松心情、调节压力。例如:体育锻炼、听听音乐、野外郊游、外出旅游等,都可以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此外,注意调节情感,及时倾诉宣泄不良情感,发泄心中的郁闷,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审视。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也是非常必要的。

3.5 调整学习动机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首先应当通过完善教育机制、提高教师水平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应当培养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发展对带动大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切实的作用。另外,学习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既要避免学习动机不足,也要避免学习动机太强。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最利于能力的发挥。学习动机不足会使个体对学习过于懈怠,学习动机太强会引发高度的焦虑,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日常学习,还会影响考试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1]Meier,Schmeck.The Burned-out College Stedent ADescriptive Profile[J].Journal ofCollege StudentPersonal,1985(1):63-69.

[2]连 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3]王一敏.职业倦怠综合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1.

[4]杨 忠.高职体育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7).

[5]白素英,李长庚,徐文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6(7).

[6]杨丽娴,连 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54-57.

The Causes and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 of Colleges Students P.E.Class Burnout

Wang Fujie1Yang Bingchang2
(1.Physically Educatio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Xifeng Gansu 745000,China;2.The Second Primay School Of Zhuanglang,Zhanglang Gansu 744699,China)

Learning burnou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E.class burnout refers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P.E.classes have no interests in P.E.class study,paying less attention on P.E.class learning,because of class study pressure and lack of interests or impression of spirits causing a kind of tireness attitude and behaviors.The main reasons of P.E.class burnout include:the dated educational idea,influence of traditionally educational mode,influence of teachers,lower self-efficient sense,increasing employment stress,self-domination and learning motivation.It should be intervened through cultivating student's right setting-up consciousness,reforming educational mode,advanc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bringing up student's self-efficient sense and scientifically self-controlling and adjus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Undergraduate Physical education burnoutCountermeasure of intervention

G807

A

1004—5643(2012)08—0107—03

1.王福杰(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效能体育课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