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羽毛球正手发球的技术训练①

2012-08-15 00:54夏桂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3期
关键词:高远球后场发球

夏桂红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 528237)

浅谈羽毛球正手发球的技术训练①

夏桂红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 528237)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1873年由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的公爵鲍弗特所创立。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羽毛球成为一种常规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被大众所接受、所喜爱。本文从羽毛球的发球特点出发,着重的阐述了羽毛球正手发球的技术要领,技术特点,训练方法。

羽毛球 正手发球 训练

羽毛球作为一种被大众所喜爱的运动,最早出现在中国、印度,那时流行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直接传入英国后,才逐步的发展成为现在的羽毛球运动。在现在竞技体育中,羽毛球成为一种常规运动,其发球在羽毛球重要技术中,是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十分关键的技术。发球作为一场比赛的开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主动或被动,以致赢球得分或丧失发球权。由此可见,羽毛球的发球权在比赛及日常的训练当中,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的训练中练好羽毛球的发球技术。

在羽毛球发球过程中,一般可分为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通常情况下,正手发球或反手发球两方式都可以适用于发网前球、平快球、平高球,而对于发高远球这种特殊的发球,则须采用正手发球。在实际比赛或者日常锻炼过程中,可以根据战术的需要或者视自己的习惯来选用正手或反手发球。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单打多属于腕关节内旋运动,所以在正手发球往往在单打过程运用的较多,而在双打、混合双打多属于腕关节外旋运动,所以反手发球在双打、混合打中较为常用。羽毛球发球与乒乓球相比,在技术方面有许多的不同,并不能象乒乓球发球一样,能够产生旋转使发球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可以通过羽毛球的发球手法和技术手段,通过发出不同弧度、不同落点的球,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使本方的进攻更加的强劲有力,创造得分的机会。

从球飞行的角度和距离两方面来讲:可将其分为后场高远球、后场平射球、后场平高球、网前小球四种。在实战过程中,对于方式发球的选择往往是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主要是预判发球的最佳时机,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发球动作的隐蔽,使发球达到突变、落点多样的要求。

在实际的发球过程中,要注意身体重心的移动、注意手腕的鞭击、注意手臂的挥动,使这几个动作在发球过程要做到力量协调,使得整个动作连贯协调,达到把身体各部分的力量,通过球拍作用到球上,从而达到发球的效果与目的,以下将着重的讨论一下正手发球的技术特点与训练方式。

1 正手发球技术

我们所讲的正手发球在实战中被广泛采用,效果十分的明显。其具体是指在身体的右侧,使用正拍面击球的发球方式。在实战过程中,可根据战术的需要灵活运用正手发球,通过对于正手发球的把握而发出不同的球,如后场平高球、网前小球、后场高远球、后场平射球等符合实际情况的球,由于弧度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1.1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

后场高远球在单打中普遍采用这种发球技术,这种发球方式是指用正手握拍并以正拍面击球,使球获得飞行高、远的初速与动能,当球飞行到对方的端线上空后,球发生突然的变向运动,以与地面垂直的运动轨迹,落至端线附近或底线附近。此种发球方式的落点处于对方端线附近或底线附近,这样就从最大的程度上调动了对方,使对方对于落点的判断能力变弱,其进攻的威力会大打折扣。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分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准备姿势。对于发球站位,主要是根据平时的训练习惯和个人的打球习惯,可以选择站在场地中场附近。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住羽毛球中部,两脚自然分开,左脚在前,脚尖朝向网,将球自然抬举干胸前方,同时要求右脚在后,脚尖稍向右侧,重心放在右脚上,右手正手握拍屈于身体的右后侧,达到发球的准备姿势。

其次是击球动作。击球动作的要领首先是松开持球手,在球达到自然下落时右手持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环引拍动作,同时开始转体,当拍挥至身体右侧前下迅速内旋带动手腕发力,用正拍面将球击出,同时实现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的转移。

最后是击球后的动作。当身体重心达到转移的目标后,重心完全移至左脚上,持拍手由于动作完成而自然向左上方挥动。在发球中要确保双脚不能离开地面,如发生移动则被判为无效。

1.2 正手发后场平高球

正手发后场平高球,多被运用到双打中,在与发网前小球配合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出很大的攻击效果,同时使得对方接发球的难度提高了很多,为已方创造机会。正手发后场平高球,主要是指以正手握拍、以正拍面击球,从而产生出飞行弧度较大的发球方式。对于球飞行高度的把握,主要是以对方跳起的时候也无法拦截为最终的目标。在这种发球的方式下,球飞行的速度很快,并且弧度不高,所以在属于具有进攻性的发球。

正手发后场平高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主要有:这种发球的准备姿势、挥拍动作、击球动作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基本完全一致。主要不同点是以小臂带动手腕发力从而达到击球的效果,要求拍面与地面有45度以内的夹角。

1.3 正手发网前小球

由于正手发网前小球是单、双打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球,可以有效地限制对方,并增强进攻的能力,达到发球的目的。正手发网前小球是指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击球,由于其的飞行弧度低,距离短,可达达到球轻轻擦网,从网上的上尚而过,最终的落点是对方前发球线附近。

正手发网前小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准备姿势、引拍动作、发球动作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基本上完全一致。同时要求在放松的情况下靠手指控制力量,用斜拍面往前推送击球,力量的发出主要是靠手腕收腕,最终实现球轻轻擦网而落入对方前发球区。

1.4 正手发后场平射球

正手发后场平射球在比赛中常常被运用,由于这种发球的速度性、变化性很大,在对方接发球方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发球方有准备的情形下,突然的发球而陷于接发球方于被动。正手发后场平射球是以正手握拍同时以正拍面击球,其击出的球飞行弧度比正手发后场平高球要低。虽然与正手发网前球有些相信,但球的飞行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在单、双打发球抢攻战术中往往被采用,此种发球的速度极快,故突击性强,是羽毛球发球战略中常被采用的战术。

正手发后场平射球的技术动作要领主要有:准备姿势、击球动作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基本上完全一致,但引拍动作从总体上来说会小一些。

2 发球中常见的技术错误

(1)正手高远球的击球点在右肩的下方,以肘部为轴,屈腕、前臂提拉发力击球;(2)对球与拍之间的时空关系不能有效的预判和掌握,造成击球不准;(3)击球过程中,动作不协调,以致击球发力受到影响。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身体在击球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转动;②身体重心没有随身体的转动而从右脚逐步移至左脚上;③击球后球拍挥至右上方;(4)双脚发球过程中,脚步出现的移动。

3 练习步骤

(1)学习正手高远球的方法。按照技术动作的要领做挥拍练习,依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分解后连贯的顺序练习,直至熟练;(2)选择适当的高度将球用绳拴住,反复做击球动作、发球挥拍练习,体会前臂内旋带动手腕的发力过程及球与拍之间的距离感觉;(3)在羽毛球场地练习发球,发球的落点是练习的重点;(4)面对墙壁持拍做发球练习,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同时达到击球动作的正确性。

4 发球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球是一场比赛每段比赛的开始,也是诸多羽毛球技术中,唯一可以随意运用的个人最佳技巧,而在这种技巧中是不受对方击球方法制约的。发球时抢占主动将是一场比赛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结果,从气势上来说,有利于运动员对于运动节奏的把握,所以要求发球的质量一定要高,保证其连贯性。平时可进行一些连贯发球后与下一拍技术的运用的练习,如发网前球后突击扣杀、如发网前球后抢网推后场、发后场平快球后接杀勾对角球等练习。另外,发球要抓住对方的接发球弱点,这点十分重要,如,采用以发网前球为主结合发后场平快球抢攻的战术,就是针对对方接发网前球较差的弱点来进攻的。

[1]李元华,邓集钢.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J].体育科技,2006(4).

[2]焦玉娥.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蔡文皓.羽毛球新规则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4]房巍.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

[5]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彭美丽.羽毛球技巧图解[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7]宋庆华.对羽毛球比赛实施新规则的尝试与认识[J].辽宁体育科技,2002(4).

[8]王化冰,张立燕.运动竞赛规则的基本理论考察[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9]曹芳平.排球规则的演变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10]林传潮,任春晖,刘国珍.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G807.04

A

2095-2813(2012)05(a)-0016-02

夏桂红(1965,9~):职称:讲师,籍贯:湖南临武,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职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远球后场发球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