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宝萍 叶生爱
(兰州工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兰州 730050)
为了有效监控我国学生的整体体质素质状况,及时掌握学生身体状况相关数据,制定并及时调整我国教育系统相关政策,2003年9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该《标准》自在我国教育系统各个层面执行以来,其上报的相关的测试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今我国学生群体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虽然就整体而言,该《标准》对于我们了解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及为今后的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但是纵向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情况,该群体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基础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其他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依托和基础,也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国际标准。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级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未来基础产业劳动者,高职教育发展的好坏和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高低对我国未来基础产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文件中,明确规定,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增强学生体质,突出高职体育教育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根据近10年的我国高职学生体质测试的相关数据分析,不难发现该群体的男女生在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等重要方面的指标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日常锻炼时间不足,绝大部分院校每周学生的锻炼时间仅有1.5小时,未建立具有约束机制的课外活动开展机制,加上学当今高职学生本身并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缺乏持续性的锻炼意识,学生身体机能未获得有效开发,学生体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如何全方位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高职院校课外活动开展机制在当今高职教育中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体质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实心球、耐久跑等项目作为标准测试项目。主要评测指标为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当今我国高职学生群体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存在问题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及心肺功能指标。在身体形态指标方面,男女生平均身高、体重较10年前有所上升,肥胖检出率男生普遍高于女生,女生体重偏轻检出率高于男生;在心肺功能指标方面,男女生肺活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大一男女生肺活量最低;在身体机能方面,我国高职学生体质测试总平均分为76.23分,体质健康等级评定良好。
由于我国高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和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及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国家和教育部相关部门向来就很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问题,并就关于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一问题制定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体育条例,通过法规的形式来强化高职学生的体质素质锻炼,增强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由于当今职场需求的畸形化发展和目前执行的功利性的高职院校考核指标,致使当今高职院校普遍最大化地追求就业率等能够短期提升学校办学形象的指标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人为地削减体育课课时,甚至挤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践性练习,真正能达到要求,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学校凤毛麟角,不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精神,因此给学校教师课外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自觉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带来较大打击。
由于国家教育部门长期坚持本科培养和职业培养经费拨款二元制,导致高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比省属本科院校低,相对于本科12000元的人均培养经费而言,高职学生人均经费只有2000多元,远远无法满足高职学校生存需求,能够运用到体育课程的经费寥寥无几,更不用提去改善课外活动开展条件,对高职院校课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特别是对场地及器材有要求的球类运动及形体训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锻炼选择和参与兴趣。
学校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和延续,如果能够较好地得到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消化上课所学的专业运动技能,更能创设积极的校园运动氛围,更多、更广地影响学生,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建设。但是课外活动是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开展的一种以学生群体为主的,学生自主参加的体育活动形式,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的主体是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团体其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并不能单独地承担起体育课外活动运转工作,必须通过学校、学生及相关教师和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多方面努力才能完成。然而由于学生群体和学校并不是处在一个对等的地位上,虽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发地去组织一些活动,甚至成立各种运动俱乐部,但是学生群体并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协调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所需的各方力量,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课外活动开展机制。只有通过学校机制的建立,才能对各方力量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要求其贯彻落实,最终顺畅地执行下去。
根据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研究,人只有每天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得到加强,身体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并且能延缓器官机能衰老进程,减少社会医疗负担。高职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身体磨损速度较大,只有年轻时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才能胜任将来高强度的劳动需求。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来说,高职院校必须要扭转以往的功利性培养目标和手段,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务必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论证,尽快建立相关法制法规,并形成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学校相关部门的正确认识,加强执行力和处罚力度,以此来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活动开展机制的建立和良性发展。
由于近几年我国职业需求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不良氛围的长期影响,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缺乏理性认识,招生难的问题和办学规模的缩小成了当今高职院校特别是条件不好的民办高职院校生存的一大障碍,由于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拨款是按照学生总数按一定比例下拨资金,导致高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比省属本科院校低,相对于本科12000元的人均培养经费而言,高职学生人均经费只有2000多元,连基本的上课都难以满足,更不用提课外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了。根据实际走访的几十所高职院校,不少院校的基础体育设施配备不全,室外三大球活动场所更是破败不堪,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愿非常低,很少能见到主动并且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学生。
因此,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改变本科高职培养经费拨款二元制,实现教育权平等,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支持力度,改善高职院校课外活动开展条件。可适当向高职院校倾斜,保证高职院校课外活动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特别是课外活动这样一种涉及多方面利益的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依靠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此,通过学校、学生及相关教师和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多方面努力才能完成。高职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学生锻炼意识及学习的积极性能否有效被激发,很大程度上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有着较大的关联。因此学校可加快建立高职院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机制,明确各方面责任,特别是高职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及相关奖惩制度,从而从最大限度直接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并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学分考核机制,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在保证学生足够锻炼时间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着力培养其运动技能,从而最终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最终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课外活动开展机制建设。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