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50江玲玲
武术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技击太极拳武术

江玲玲

(湖北理工学院体育部,湖北 黄石 435000)

1 自主学习与太极拳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得以巩固和强化,体育教育工作们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情感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体育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式、开放式、自主式等。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主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坚持学”。[1]

长期以来,武术教学中,当然也包括太极拳教学中,一直沿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学、练。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师在教学中唱重头戏,讲解、示范、纠错,一遍又一遍,忙得不可开交,而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从看不会、学不会到学了忘、不想练,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因此,在太极拳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习意识,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2 太极拳项目的特殊性与教学的目标定位

太极拳作为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除了具有一般体育的健身功能以外,还具有特定的文化功能、技击功能和教育功能。而太极拳的文化性和技击性正是太极拳的灵魂和本质所在,也是其历史传承的根本和核心。王岗先生指出:“重构学校武术教育必须体系必须强调‘文化意识’,因为文化意识是维系武术传承的命脉,有彰显塑造民族身份的功能,时刻张扬武术的个性,体现武术教育的教化功能、诠释武术的审美情趣,因此要树立文化与技术更重要的认识观,要始终把文化传播放在武术教育的核心”。[2]而技击功能也是武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武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在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汲取了一大批可用于实战的攻防格斗技术,如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技术核心[3]。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的技击功能已失去运用的土壤,但也正是这种神奇的攻防技术吸引着海内外不少武术爱好者。以太极拳为例,很多学生喜欢太极拳、想学太极拳,是因为听说太极拳能够“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理解太极拳的攻防技击原理,也是理解和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关键,更是了解中国太极文化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武术教育家都意识到:武术教学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一般的体育教学,武术教育管理部门甚至提出应当把武术课程从体育课中拿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虽然我们目前并不能做到,但是,它至少反映了人们对武术教育认识的一种进步。我们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保持太极拳运动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文化功能、技击功能、教育功能与健身功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太极拳的全貌,而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这也是太极拳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和必需。

3 太极拳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自主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一切活动练习中能够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独特的个性。[5]因此,在太极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使学生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下,将课前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通过自我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同伴配合的练习、自我提高等等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汲取知识,了解和认识太极拳文化知识、太极拳攻防技击的原理,并能坚持锻炼,自我监督,达到积极主动地运用太极拳来强身健体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课前预习阶段

在每次课前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预习,即:能结合已学的太极拳基础知识,如太极拳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等,对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地学习,特加是新出现的太极方法要作为预习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太极拳的图解的认识方法和常用的术语,太极拳图解是用图来表示动作的方向变化、路线变化和姿势的变化,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过程、方法和要领。并且,针对不同对象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提要求,而不能做统一的要求。

3.2 复习已学动作阶段

太极拳套路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每次课前应及时对前一课时动作进行复习,在复习部分时,可先不做统一带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忆动作,可按学生掌握情况,分成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如可先一次大致回忆动作路线和方法,再一次精确到手、脚、身体的具体细节和位置、要求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目前动作的记忆状况,然后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动作,并与自身的动作进行对比,一是可以完善自己遗忘之外,二是找出自己动作的错误或不足。教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提高。教师要特别辅导一下不能完整掌握动作的学生。最后再让两个学生一组进行一个练、一个看并纠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3.3 学习新动作阶段

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可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布置适合学生能力的学习任务,由学习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者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其它同学也积极参与,开展组内的讨论学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对各组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监控,重点是对小组长的动作进行纠错。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确保学生能大致掌握动作路线、方向和方法,第二步是进一步精确、完善动作细节。在此,教师要提示学生动作改进的方法,一是可结合太极拳视频、图解等媒体进行动作对比、较正,注意搞清楚动作要领;二是提示学生可根据太极拳运动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进行参照性修改。最后由老师对动作进行验收和评比,并要求其它同学对该组动作进行客观评价。

3.4 巩固动作阶段

学生学会动作后,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求学生重复练习,很容易使其产生疲劳和反感。在巩固动作阶段,可运用攻防演练来代替传统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攻与防是太极拳动作的一招一式的检验和运用,通过对动作的实际运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师可先选取一个动作,演练攻防的方法,阐述攻防的原理,最后再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对其它新学的动作进行攻防演练和反攻防演练,并且还要举一反三。这种攻防演练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更深刻地理解太极拳的文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攻防演练时,要指导学生结合太极拳技击规律和运动特点,分析动作的攻防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掌握程度。

3.5 欣赏与评价阶段

太极拳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体育项目,也已成为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的体育项目,因此学习太极拳,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太极拳学和练的方法,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评价能力,提高太极拳交流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拳套路竞赛规则,掌握太极拳规则中对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分标准,对其它常见错误的扣分等,还要根据太极拳运动中对身体各部分要求、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等,结合视频、图解、教师示范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太极拳动作进行欣赏并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

3.6 课外阅读阶段

太极拳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掌握太极拳基础知识,了解太极拳与传统文化关系,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太极拳相关著作,形成自己对太极拳运动规律和特点等的体会和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因素,开出一系列的指导书目,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太极拳方法、历史、哲理等方面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太极文化素养,并在看完后写出一定的读后感,在课堂中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可提高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提高太极文化素养,也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1]白忠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析[J].文教资料,2006(5).[2]王 岗.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12).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4]胡大威.自主、合作、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技击太极拳武术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
42式太极拳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