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家庭”现象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①

2012-08-15 00:54曹英刘宝忠张玺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空巢农民工人口

曹英 刘宝忠 张玺

(1.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泰州 225300; 2.靖江实验学校 江苏靖江 214500)

“空巢家庭”现象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①

曹英1刘宝忠2张玺2

(1.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泰州 225300; 2.靖江实验学校 江苏靖江 214500)

从社会学视角对“空巢家庭”进行分析研究,“空巢家庭”给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第一,加剧了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使人口结构、比例失调,体育人口日趋减少;第二,使民间体育文化日益失去传承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后继乏人;第三,导致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异化,使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减弱。

空巢家庭 农村体育 影响 社会学 研究

我国传统上的大家庭以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为荣。子孙同堂、兄弟不分的联合式家庭、扩大化家庭被认为是家庭繁荣幸福的象征。当前,随着农村社会城市化的加剧以及家庭规模的改变,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势必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对农村体育发展造成诸多的影响。

1 “空巢家庭”的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1.1 “空巢家庭”的含义

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大量阅读文献获知,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的 农村“空巢家庭”可以归演为在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农村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一种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1.2 “空巢家庭”产生的社会背景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盛于90年代(至今仍持续稳定发展)的“空巢家庭”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村劳动力为满足自己较好的经济收益预期,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迁移的社会现象”,即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由于这种迁移带给农民个人和农村社会潜在和现实的积极影响,今天仍然有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加入这一潮流中。基于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的现实,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迁移方式只能是农民进城务工,因而“空巢家庭”已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实现国家城市化、现代化的特殊的存在方式。

2 “空巢家庭”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空巢家庭”加剧了人口的社会流动,导致体育人口日趋减少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衍生的文化现象,自然离不开主体的人的参与,而人口的社会流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则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口高频度流动使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留守农村的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所占比例较低,男性比例明显小于女性。

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40岁以下的占84%,男性占66.3%,常年驻守农村大多是缺乏生产发展能力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另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2004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16~25岁的占45%,30岁以内的占了61%。2000年我国16~25岁年龄段在体育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3.4%,从性别结构来看,农民工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6%。

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失调势必导致农村体育人口减少,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根据相关体育人口研究的常规,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应该具备:“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外出务工的农民是传统农村社会理所当然的体育人口,随着“空巢家庭”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人口结构模式已被打破,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既要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又要料理家务和赡养子女,这些活动已经透支了其全部身心,至于体育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是停留在电视画面而已。所以,体育人口的减少是导致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

2.2 “空巢家庭”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日益失去传承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后继乏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空间跨度较大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民族文化和村落文化交织,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文化。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一书统计,已经搜集到55个民族的676项传统运动项目,还有301项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与体育相近似或具有健身娱乐价值的身体活动,如农村曾经盛行的划旱船、踩高翘、背桩、抵杠、梅花篆表演等民间文化艺术,文化与传统相结合,风俗与民情共融汇,文艺体育要素充满其间,呈现出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而且能起到彰显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多元性、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

然而,伴随“空巢家庭”持续升温,农村中思想活跃的中青年群体外出务工已成为了一种时代惯性,他们在城乡二元化社会中面临尴尬处境,农村是他们的户口所在地,但已不再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由于长年在外打工,导致农村青年缺乏对当地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和接触,许多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面临失传的窘况,因为熟悉当地民间体育文化的多半是老年群体,随着岁月的流失,一些珍贵的民间体育文化由于无人传承而逐渐消失了印记。社会各界对于民间体育文化保护的呼声虽然从未间断,精神文化在同物质文化的博弈中显然处于下风,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走出经济功利主义的陷阱。

因此,在“空巢家庭”成为既定事实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要持续发展,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如竞技化模式、市场化模式)是理想选择,如在少数农村地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走上了产业化道路,如舞龙、舞狮等,并实行了较好的市场运作方式。”让农民从参与体育的活动中获得实惠,此举也许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后继乏人的较好方法。

2.3 “空巢家庭”导致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异化,使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减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代际与亲缘关系的组合状况。”(吴增基)现代家庭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快,逐渐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形式;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则以主干家庭(由父母与已婚子女组成,成员一般有三代人)为主,因为在现有的国情下主干家庭还发挥着赡养老人、减轻中年人负担和抚养第三代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群体,家庭发挥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包括:经济功能、人口再生产功能、教育功能、赡养与抚养功能、感情交流功能等。“空巢家庭”使农村社会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异化,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诸多农村家庭,从结构上看是以主干家庭方式存在,然而,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将年幼的子女托付给父母抚养(即隔代抚养),主干家庭的结构链已被人为中断,造成了家庭结构的断层。其二,家庭功能异化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和感情交流功能在农村家庭中的普遍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而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意义重大,它可以使青少年学习到互相尊重,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文化水平和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祖辈在“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功能和感情交流功能不到位的问题,农村青少年由于缺乏家庭体育指导,普遍缺乏体育健身的观念,体育社会化功能在农村家庭中被大大削弱,这不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影响他们融合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之中。

2.4 “空巢家庭”的出现其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虽改变了现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却难以使农民在体育需求和现实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传统的农村居民凭借“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风俗、经验、血缘等,维系着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家庭、村落等自然体系中建构起他们生活方式的规定性和日常观念活动”。这种生活方式的规定性和日常观念活动,其积极意义,亦在为个体自发地调节和支配日常生活的运行、规范其农村社会的运行机制提供着必备的基础。“空巢家庭”在实现了农村经济现代化同时,也促使农民主体身份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其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伴随着城市务工经历延长也相继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随着大批的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他们和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居民的交流和融合,其原有的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思想观念必定会得到改良,传统农民意识必定会逐步向现代化农民意识转化。这种转化从表浅的层面来说可以直接为农民工个人带来预期的经济收入,从长远、更加广泛的角度来看,大规模有现代化意识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的存在必定会提升整体农村居民的现代化意识。生活方式伴随着思想意识的转变而转变,体育作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对于体育健身活动也有了更为现实的需求。

鲁长芬等关于城市农民工全民健身调查现状数据也显示,有57.9%的农民工及其家人都认为需要参加体育健身。然而,需求并不等于现实,农民工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余暇时间不足;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认同感不高,农民工正常权益保障程度低,难以享受城市的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在农民工回乡的时机方面,主要选择农忙和春节,繁重的农活是农忙时节的主旋律,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组织和参与体育活动;春节似乎是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佳时机,但由于农民工常年外出,同亲戚朋友的感情联络较少,大多数人只有利用短短几天春节假期走亲访友。而今在农村,交流感情往往选择在一起看电视、打麻将、“斗地主”等方式来进行,体育容易被大家忽视和遗忘。因此,“民工潮”虽然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与现实性之间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农民工在体育的需求和现实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综上所述,如何在农民工的体育需求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点将是今后农民工体育工作有待关注的话题。如果找到了这个平衡点那么对农村体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民工可以运用在城市中学到的先进的健身方法回到当地来指导群众健身,提高农民的体育意识。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6:240.

[2]胡小明.民族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 (11): 60.

[4]衣俊卿.《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人民出版社,2005: 226.

[5]郑瑞,彭必源.“民工潮”:农村现代化的契机[J].农业经济,2007,(7): 8~9.

G803

A

2095-2813(2012)03(a)-0068-02

曹英(197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空巢农民工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空巢生日不孤独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