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克庄书画题跋的艺术价值

2012-08-15 00:42:44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州510507
名作欣赏 2012年20期
关键词:刘克庄李公麟题跋

⊙周 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广州 510507]

作 者:周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刘克庄创作了大量的序跋文,其中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在序跋中表述其对诗词文创作的看法;二是在序跋中保存其对书画品鉴的见解。目前,学界较多关注刘克庄在序跋文中对诗词创作的看法,而对刘克庄书画品鉴的见解很少涉及。因而通过研究刘克庄的书画题跋,不但可以考察刘克庄品鉴书画的艺术眼光,还可以了解他的艺术观。

一、书画题跋中的艺术品鉴

刘克庄精通书画,曾多次参与艺术鉴赏活动。他曾为方采收藏的数十幅北宋墨迹作题跋,也为方审权所收藏的书画碑帖留下将近三卷的题跋文字,还与林希逸共同鉴赏书画作品,诗跋赓和。这些书画品鉴活动,展示了刘克庄较高的艺术品鉴能力。

第一,对蔡襄书法的品评。刘克庄品鉴蔡襄的书法作品是最多的。《跋蔡端明临真草千文》称“忠惠蔡公书法为本朝第一,然二王帖、真草《千文》《乐毅论》皆有临本,而《千文》尤为妙绝,岂非备众体然后能自成一家欤”,《跋蔡端明三司日录》称“蔡公本以名节翰墨著名”,《跋蔡公帖十二》称“蔡公临《转授诀》九分逼真,使率更见之,不能辨也,可谓艺之至者矣”,《跋欧蔡二公帖》称“蔡公与笔工信求散卓,且寄丝辏勒帛与之,前辈克勤小物如此”,《又跋蔡公书四轴》称《孝严殿记》“在公众书中笔画差瘦,盖公暮年得意书,与《清暑堂记》皆从心不矩之笔也”。蔡襄逝世后,刘克庄颇多感慨“,自蔡公仙去,里中书学遂绝”①。

蔡襄喜欢写楷书。《跋蔡公书朝贤送行诗序》指出“:余闻古之善书者,由楷以入行草,非由行草而入楷也。羲、献、虞、褚皆然。本朝惟蔡公备此能事,米无楷字。盖行草易而楷难,故藏帖之家有赝米无赝蔡。”刘克庄认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应该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一样,首先从练习楷书开始,再到行书、草书,而本朝只有蔡襄能做到“由楷以入行草”,而米芾却“无楷字”。因此藏家收藏的字帖中“,有赝米无赝蔡”,原因就在于“行草易而楷难”。

刘克庄还赞赏蔡襄创作的《观书记》字帖。《跋蔡公帖十二·〈观书记〉》中说:“蔡帖惟《观书记》真行草诸体皆备,当为公遗墨之冠。此轴若使灵宝见之,必穴厨后窃去;使京东学究见之,必设计豪夺;使米颠见之,必要作赝本脱换。敬则其善藏之,无落诸人奸便。”刘克庄认为《观书记》字帖是蔡襄“遗墨之冠”“,真行草诸体皆备”,并用幽默戏谑的口吻写出此帖在面对灵宝、京东学究、米芾时,可能要遇到的遭遇。

第二,对李公麟绘画的品评。刘克庄也欣赏李公麟的绘画创作。如《跋李伯时罗汉》评价其创作“:前世名画如顾、陆、吴道子辈,皆不能不着色,故例以丹青二字目画家。至龙眠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诣,譬如幽人胜士褐衣草履,居然简远,固不假衮绣蝉冕为重也。于乎,亦可谓天下之绝艺矣!”②刘克庄认为,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等名家绘画喜欢着色,而李公麟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作绘画皆不着色,富有创造性地开拓了“扫去粉黛,淡毫轻墨”③,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新“白描”画面,为“天下绝艺矣”④。

李公麟作画“,以纸不以绢,以墨不以丹青”⑤。刘克庄指出,判断李伯时画马作品是其自作还是临摹,最简单的方法是:“若用素纸,不出色,是伯时马也。”⑥针对“画神鬼易,画狗马难”的言论,刘克庄认为“此论殊未然”,并指出,“自古至今,画神鬼者多矣,唐惟一道子、本朝惟一伯时入神品”,称赞李公麟神鬼之作为“神品”“,其画天王大神通、大威猛之状,与夫侍女之妍,将吏之武,兵械之盛,不施丹绘而萦映巧妙,变化恍惚,观者莫知其作如何下笔,非伯时不能作也”⑦。

刘克庄的画跋,还记载了李公麟画作中的异国风情。如《跋李伯时画十国图》中,刘克庄认为,尽管有的外邦“去汉唐旧都万余里”,但李公麟所画却“非虚幻恍惚意为之者”。在李公麟的《十国图》中,画的是海外邦国向北宋朝廷进贡的情形“,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或剪发露肝,或丫髻跣行,或与群下接膝而饮,或瞑目酣醉,曲尽鄙野乞索之态。惟天竺者乘象,往往国俗皆然,不必文殊、普贤也”“,又一国不知名者,为鸷兽将犯穹苍、或张弓抽矢、或徒手欲搏之状”。刘克庄高度评价李公麟的创造,指出“画外国人物非一家,精妙鲜有及此”,只可惜此画今已失传。

第三,对其他人书画的品评。刘克庄还对历代其他书画家及其作品进行过评论,其评论能抓住关键,简短几句,就勾勒出书画家们艺术创作的特点。刘克庄品评书画作品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鉴真伪。一幅字画如果不能确定其真伪,其他恐怕无从谈起。刘克庄在其书画题跋中,对不少书画作品进行过真伪鉴别。如刘克庄鉴定林希逸所藏的断石本《禊帖》为真品,希望林希逸能“珍之,十五城勿轻换”⑧。又如刘克庄在鉴别苏轼《玉堂词草》时,根据“坡公之文,使不善书者书之亦可爱,况公自札乎”“,夫六十老人,词头夜下,揽衣呼烛,顷刻成章,岂暇求工于字画乎”,认为“此卷乃真迹无可疑矣。”⑨又如刘克庄认为郑子善所藏的石本《乐毅论》“,与余所藏无小异,但王顺伯跋乃赝本,非真笔也”⑩。

二是看气韵。即要求艺术作品要神形兼备。刘克庄也注重品评书画作品的“气韵”。如刘克庄评价妙善的字有“英杰之气”“,使其衣逢掖,冠章甫,力量气魄朱晦庵、陆象山辈人也”⑪;评价吕大防的字有“富贵气,极似潞公”⑫;评价米芾的字“要是世俗诡异之观,非天地冲和之气也”⑬;评价苏轼的《书与何智翁四帖》有“浩然不屈之气,非党祸所能怖、烟瘴所能死也”⑭。

三是论风格。刘克庄善于抓住书画家作品的特点,品评其风格。如刘克庄评价陈宓的书法“端劲秀丽”“、老气森严”⑮;评价陈师道的书法“亦清丽可爱”⑯;评价陈襄的书法“姿媚如此,可宝也”⑰;评价李承之的书法“,此帖端劲姿媚,有石曼卿《筹笔驿诗》意度,可实也”⑱;评价杨亿的书法“,此帖恣媚有态,盖公得意书也”⑲;评价杨补之的书法“,行书姿媚精绝,可与陈简斋相伯仲”⑳;文彦博的书法“,秀美遒劲,有李北海之意”㉑;王安石的书法具有“清劲峭之状、回斡开阖之势,居然不可掩”㉒;苏轼的《坡隶四帖》“尤清媚可爱”㉓。

四是重艺品。刘克庄常把“人品”和“画品”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家应人品、画品融于一体,从艺术家的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的人品。如刘克庄评价陈懒散的书法“,观懒散笔意,犹有才翁、子美气骨”㉔;评价方耒的书法是既能“见耕道之直”,亦能“见耕道之廉”㉕。评价苏轼“所书子美‘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可谓哀而不怨、婉而成章矣”㉖。

二、刘克庄的书画艺术观

在今存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近二百篇书画题跋,记录着刘克庄的书画艺术观。

第一,对“意”的追求。在刘克庄的书画题跋中,多次强调“意”。如评价王诜的草书,“草圣杰然有王子敬、张长史之遗意”㉗;评价文彦博的书法,“此帖秀美遒劲,有李北海之意”㉘;评价李承之的书法,“此帖端劲姿媚,有石曼卿《筹笔驿诗》意度,可实也”㉙。“意”是什么呢?在刘克庄看来,它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神韵意气,它所传达的是情趣、学养、品性、胸襟、抱负等精神内涵。如《跋石鼎联句图》指出“:其模写侯、刘二子,始而倨傲,继而倡酬,俄而起立,又俄而伏屈,又俄而避席鞠躬,欲罢不能,末而困睡,睡起觅道士不见。与道士终始雍容崛强之状,极得韩序之意。”赞扬周纯根据韩愈《石鼎联句诗序》而创作的《石鼎联句图》“,极得韩序之意”,认为周纯把侯喜、刘师服态度的前后不一,与老道士轩辕弥明态度始终如一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传递出韩愈诗序中的对此三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描绘。

刘克庄还曾以书法学习为例说明“意似”和“貌似”之别,他在《跋复斋临兰亭帖》中说“:善书者未有不临《禊帖》,然有貌似之者,有意似之者。余谓貌似之者,优孟之效孙叔敖也;意似之者,鲁男子之学柳下惠也。复斋所临,其意似者耶!”刘克庄认为,书法家都会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但真正懂得临摹的,不是像优孟模仿孙叔敖那样神态、语言完全与孙叔敖一模一样,那这只是“貌似”;而是应该向鲁男子那样,明知做不到像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还不如干脆不“坐怀”的好,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这就是“意似”。所以,刘克庄赞扬陈宓的临摹,不是仅仅追求外在形式的模仿,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兰亭序》内在的神韵意气的继承与发扬,这比“貌似”的层次更高,境界更深,应该是书画家们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

如何做到“意似”呢?刘克庄提倡要以简约疏淡的笔墨来表现书画家的个性与精神意趣,这样才能收到以淡见、以少胜多、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如李公麟善于用“白描”画法,刘克庄评价其“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诣”“,譬如幽人胜士褐衣草履,居然简远,固不假衮绣蝉冕为重也”“,可谓天下绝艺矣。”㉚又如刘克庄推崇苏舜元的书法“,书家谓才翁笔简,惟简故妙”㉛;赞扬刘敞的书法“,先生帖才四十字,酬对之语虽简,宾主之情甚真,尤可宝也”㉜;还称赞赵以夫书法“惜其墨蜡草草,或浓或淡,然笔意神逸,如星斗丽天,非轻烟薄雾所能翳也”㉝。

第二,注重专“工”不尚“两能”。刘克庄认为“:夫字以工为贵,岂以其尝供奉翰林、赐紫为贵哉!”㉞并提出“:艺之至者不两能,善画者不必妙词翰,有词翰者类不工画。”㉟可见,书画家必须专“工”,切忌浮杂。刘克庄在《跋花光补之梅》中说“:画之至者不两能,花光、补之专为梅花写真,所以妙天下。文湖州于竹,李伯时于马,皆然。今画者无所不画,既不能皆工,归于皆拙而已。”专“工”则精,浮杂则拙。“画之至者不两能”,即“艺之至者不两能”,书画家不能鹜多炫博。他赞扬花光、杨补之只擅长画梅花,所以能“妙天下”;刘克庄并以文同长于画竹,李公麟长于画马为例,说明优秀的书画家精心于某一类艺术的创作,就像“曹霸、韩干以画马遇开元天子,崔白以工翎毛待诏熙宁,易元吉以画猿蒙光尧赐诗”㊱,就能名扬天下。同时,刘克庄批评了时下一些画家“无所不画”,最终因为贪多不但不能“皆工”,反而“归于皆拙”。

如何做到专“工”呢?刘克庄认为,经常进行专一练习才能做到“工”。如他在《跋蔡端明临真草千文》中说:“艺未有不习而工者。右军书《禊帖》至数十本,智永临《千文》凡八百本,辩才年八十余,日临《兰亭》数过。”其在《跋高宗宸翰》(四)也说:“臣窃谓字至《兰亭》毫发无遗憾矣。然艺不习则不工,虽右军犹不免于临池;辨才年八十余,日临数本。能积勤然后能绝妙,非偶然得名也。”从这两段跋文中可以看出,刘克庄提出了“习”与“工”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技艺不反复练习是不会专工的,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如此,其七世孙智永如此,智永的弟子辩才同样如此。刘克庄以此为例,强调技艺练习的重要性。

第三,总结出一套鉴别真赝的方法。刘克庄在其书画跋文中,非常重视书画作品的真赝问题。但如何鉴别书画的真赝呢?刘克庄曾以鉴别“阁帖”为例,总结出一套鉴别真赝的方法。他在《跋阁帖》中说:

然真帖可辨者有数条:墨色,一也;它本刊卷数在上,板数在下,惟此本卷数板数字皆相连、属,二也;它本行数字,比帖字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浓,三也;余所得江东本每板皆全,纸无接黏处,一部十卷,无一板不与汪氏所记合,乃知昔人装背之际,宁使每板行数或多或寡,而不肯翦截凑合者,欲存旧帖之真面目,四也。余得汪氏之诀,不敢独善,逢人必告。方君敬则楷用余说求得十卷,前四卷稍浑全,后六卷为或者翦截,然墨色如新,比余本无毫发异,不谓吾乡有此秘宝!帖未有端明蔡公亲题云:“黄子正示及,因习草法。”未有子正印。子正不见它书,惟端明跋某僧临《脊令颂》云:“黄元吉子正得之昙休。”子正名元吉仅见此跋。曩余先得四卷,尚未敢深信汪氏;及得江东本,始知汪氏之不诬;及见此本,益知余本之可贵。吾乡前一辈好古博雅如肯庭郑氏、云庄方氏,所收皆宾本,而相夸曰“惟我与尔”,有是夫!噫,汪氏之谱未行,虽郑、方不能辨真实;既行,虽余之浅合乃足以识真实,况若敬则好之笃而求之勤乎?顾或咎余不当以其诀授人,余曰:实帖惑人多矣,余之说传,赝帖息而真帖出,不亦书画家之一快乎!敬则其取汪氏所记、老夫所跋并刊之,以广胸次而聚嗜好也。

这段跋文,记述了刘克庄二十年来“冥搜”,终于在六十岁时得“阁帖”全本,通过参校前人记载,确定为真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通过此次鉴别,刘克庄从颜色、外形、字体、装裱等方面总结出四条鉴别真赝的方法。而刘克庄也“不敢独善,逢人必告”,毫无保留地把此方法告知众人,并指导方楷用此方法鉴别真赝。

总之,从刘克庄的书画题跋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书画艺术的昌盛,了解到刘克庄对书画艺术特质的深切感悟。

①⑮ 刘克庄:《跋卓君景福临淳化集帖》,见王蓉贵、向以鲜校点:《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01,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5页。以下凡出处相同,仅注明篇名、卷数及页码。

②③④㉚ 《跋李伯时罗汉》,卷99,第2563页。

⑤⑥ 《跋伯时临韩干马》,卷102,第2639页。

⑦ 《跋龙眠画四天王》,卷107,第2778页。

⑧ 《跋林竹溪禊帖·断石本》,卷102,第2637页。

⑨ 《跋东坡玉堂词草》,卷105,第2715页。

⑩ 《跋郑子善通守诸帖·乐毅论》,卷110,第2854页。

⑩ 《跋妙善帖》,卷105,第2725页。

⑫ 《跋吕汲公帖》,卷103,第2669页。

⑬ 《跋米元章帖》,卷104,第2698页。

⑭ 《跋苏文忠公帖·书与何智翁四帖》,卷104,第2683页。

⑯ 《跋陈殿院帖》,卷104,第2692页。

⑰㉜ 《跋刘原父陈述古帖》,卷102,第2630页。

⑱㉙ 《跋李承之诸帖》,卷 105,第 2717 页。

⑲ 《跋杨文公帖》,卷103,第2673页。

⑳㉟ 《跋杨补之词画》,卷 107,第 2778 页。

㉑㉘ 《跋文潞公帖》,卷 103,第 2664 页。

㉒ 《跋荆公帖》,卷103,第2666页。

㉓ 《跋苏文忠公帖·坡隶四帖》,卷104,第2683页。

㉔ 《跋陈懒散帖》,卷105,第2724页。

㉕ 《跋朱文公与方耕道帖(二)》,卷102,第2627页。

㉖ 《跋苏文忠公帖·书杜诗帖》,卷104,第2684页。

㉗ 《跋陈懒散王晋卿帖》,卷102,第2632页。

㉛ 《跋苏才翁二帖》,卷102,第2630页。

㉝ 《跋虚斋书画》,卷104,第2705页。

㉞ 《跋亚栖书》,卷105,第2710页。

㊱ 《跋戴崧牛》,卷102,第2639页。

猜你喜欢
刘克庄李公麟题跋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中国书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李公麟《五马图》首度公开亮相
艺术品鉴(2022年28期)2022-11-28 03:22:24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艺术品鉴(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28
本期拉页
中国书画(2020年7期)2020-09-18 08:20:30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4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6
节序词浅谈
文教资料(2016年35期)2017-04-14 03:04:25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戏剧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3:25:24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