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作 者:王 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20世纪,西方的主要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在阅读这些文学名著的时候,有效地找出这些象征物,并结合文章的内容,挖掘出潜藏在其中的作者意图,对理解作者创作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了象征与象征作用的研究与运用。弗洛伊德指明了梦与文学的关系,一个共同点就是“象征”手段的运用。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指出,分析梦的方法完全可以用来分析文学作品,而用释梦的方法来解释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发现生活真正的涵义,揭示人类精神生活中无意识的东西。
海明威是受到弗洛伊德主义影响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象征手法的应用。海明威的作品向来以语言平实简洁而著称,在他的作品中对话犹如电报一样精确。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但他是一位极为擅长运用象征手法来含蓄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既具体到人或物,也辐射到整个作品的背景。整部作品读起来,让人觉得象征中有象征,渲染力极强,而又耐人寻味。而那些画龙点睛的小说名字更是直接将读者引入到作家那丰富的感情世界中。
海明威作品中,很突出的就是在标题中运用了词汇的多义性作为象征手法。例如,大家熟知的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这篇小说标题中的arms这个词,除了有“武器”、“装备”的意思之外,还有“怀抱”的意思。而“怀抱”意指“爱人的怀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爱情”,所以,“永别了,武器”的同时,也“永别了,爱情”。也就是说,残酷的战争和美好的爱情这两条主线同时贯穿在全文中,但是小说的标题暗指,残酷的战争虽然为人所厌恶和反对,它结束的时候也埋葬了美好的爱情。海明威通过文字的多义性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厌战反战的情绪,以及残酷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的伤痛。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般的山丘》(The Hills LikeWhite Elephant),白色让人联想到美好纯洁的东西,大象象征着吉祥如意。然而,“awhite elephant”是条固定的英文短语,意为“沉重的负担”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而小说的内容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带着他怀孕的女友去做人工流产手术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作者没有长篇累牍地刻画青年男子矛盾而纠结的心理,但是小说的标题透漏出了这一主题,“白象”既象征着怀孕是这对恋爱男女爱情的结晶,可能是开始了新的美好生活,也可能是这对青年男女未来生活中的沉重负担,女方的生活可能因为这个生理改变而带来诸多不变,男女双方都会为这个将来要承担的父母亲角色而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
海明威的作品里也不乏运用具体的事物或者是人物来象征某类事物和人物的例子,他本人也曾说,自己的创作就像是漂浮在海里的“冰山”。海明威的晚期小说《老人与海》,其中的象征意义更为丰富。文中的老人桑提亚哥正是象征着作者本人。年轻时的老人争强好胜,有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力量,能使黑人大力士甘拜下风,而老年的桑提亚哥没了年轻时代的锐气和旺盛的精力,身体行动也迟缓起来,使他在捕鱼时都不能得心应手了。同样,青年时代的海明威也是一个勇敢的硬汉,他曾作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并且战争中负的伤使得他晚年遭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尤其是他脑部的多次受伤更是不断摧残折磨着他,严重影响了他的创作。老人在海上打鱼时,侥幸捕到的马林鱼,很显然这象征着人类在与残酷的自然搏斗中,凭借幸运而偶然获得的美好的东西。即便老人奋起反抗,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与鲨鱼勇猛地搏斗,但是他毕竟已不再年轻了,只能眼睁睁地看见凶猛的鲨鱼轮番扑向马林鱼,将本属于他的猎物吞噬掉,只留给他一副马林鱼的空空骨架带回港湾。这里的鲨鱼很显然象征着自然界中邪恶的力量,可能是残酷的自然环境,也可能是人类社会中残酷的竞争,最终造就了主人公的悲惨结局。而作者本人,虽然顽强地与疾病作着斗争,但确实是到了无力支撑下去了,他最终选择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有人说,海明威由于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作品完全沉浸在悲观失望之中。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例如,老人失掉了本属于他的马林鱼,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他步履沉重地回到自己的小屋睡下后,却梦见了非洲的狮子。狮子是王者和胜利的象征,由此作者用这个梦中的狮子来象征老人心中依然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依然胸怀斗志,他并未因这次被凶猛的鲨鱼击败而垮掉,他仍然坚信自己能重展雄风,一如年轻时打败黑人大力士一样击败鲨鱼这类凶猛的敌人。因此,老人绝不是代表了孤独无助、悲观绝望和屈服命运的形象,而是代表了人类崇高的拼搏尊严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海明威认为,人在与大自然这个强敌的斗争中难免会遭遇失败的厄运,即使是失败了,即便是面临可怕的死神,也不能丢失人类的尊严,应当勇往直前,海明威用猎枪结束自己生命的形式,正是诠释了他的人生观。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对于故事中每个人物、动物和景物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人物、动物和景物又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共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背景,或者是作者本人所要象征的人生寓意。
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里,海明威描写了以杰克·巴恩斯为代表的一群参加过大战的美国青年,战后流落到巴黎的生活情景。这些人心灵和肉体饱受战争的伤害,他们生活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流连在咖啡馆、酒吧和斗牛场,他们无聊地打发时光,慨叹自己命运不佳,也会无端地发生口角,或是陷入纠缠不清的三角恋爱中;他们希望用酒精麻痹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借以忘却战争留给自己身心的痛苦;或在斗牛场的狂野气氛中,让狂热的野性刺激他们那麻痹的神经,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活着,没有被社会所抛弃。主人公巴恩斯在战争中受的伤使他丧失了男性的生理功能,致使他无法与自己所爱的人享受性爱的欢乐,这就造成了主人公悲剧的不完整爱情。整篇小说没有直接阐述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是通过这一代迷惘的青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来象征战争的后果。战争留给人们的除了残缺的身体,还有残缺的心灵。战争剥夺了人的生命,甚至繁育后代的能力,致使人们处于癫狂错乱的状态,生活漫无目标,自然折射出战争带给人们那种无望、颓废以及自暴自弃的后果。
在《永别了,武器》的开头,作者写道:“部队行经我们的房子旁边走到大路上去,掀起的尘土把树叶染成了灰蒙蒙的,树干也积满了尘土,那年树叶落得比较早。我们看到一批一批的部队不断沿着大路开向前线。尘沙在空中飞扬,树叶在微风吹拂中纷纷飘落,士兵们开过之后,大路上空荡荡、白茫茫的,只剩下一片片飘落的树叶。”这段景物描写语言简洁流畅,色彩的强烈效果象征着悲剧性的结局,被染成灰蒙蒙的树叶,灰暗的尘土蒙上树干,尘沙飞扬,部队行进在整个灰蒙蒙的场景,大路白茫茫、空荡荡,树叶片片飘落,象征着人类逃脱不了的灰暗前途,倒头来白忙一场,空空如也,而希望犹如落叶一样一个个失落,一种厄运即将来临的压抑气氛扑面而来,象征着故事里主人公亨利的悲剧性结局,“厄运”接踵而至,从负伤到被捕,直到最后爱情被毁灭。
虽然海明威的作品在许多研究的学者和读者看来充满了象征手法的运用,但是他本人和很多批评家都否认其为象征主义作家。据说《老人与海》发表后,许多评论家认为这个简单的故事极富象征意义,随后被拍成了电影,而海明威本人在电影院都没有看完这部电影,并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海明威也曾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没有什么象征主义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鳖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但海明威自己也明确说过:“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像鳖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去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很明显,海明威很自然地将“鳖鱼”当做了充斥于人类世界中的恶势力的象征。也许是海明威无意识地运用了这些象征手法吧?但是这些有意无意的象征成了海明威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并不断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学者研究他这一写作风格。海明威将自己的创作比做是漂浮在海里的冰山,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每每阅读海明威的作品,都会有新的认识,那是因为我们为那露在海面以上的冰山所吸引,当我们靠近冰山时,发现海面下的冰山有更大的体积,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1]海明威.海明威经典[M].王志东译.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2]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3]骆贤凤.弗洛伊德主义对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