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宋词《江城子》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2012-08-15 00:42师文颖中北大学太原030001
名作欣赏 2012年32期
关键词:词牌名江城子许渊冲

⊙师文颖[中北大学, 太原 030001]

一、诗歌翻译与美学

中国古典诗词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学习美学对于这些诗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翻译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争论已经持续多年,大部分学者都同意翻译的双重属性:既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但反观诗歌的翻译,艺术性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明显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诗歌是最精炼的文字和表现力最强的语言,它能反映出文学的美,体现出语言的艺术性,这也使得诗歌翻译变得尤其的难,甚至有人觉得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但是Susan Bassnet却在《翻译种子》一书中明确指出:诗歌是可以被翻译的。诗歌翻译的过程就像是种子移植的过程,一方面要表现出原诗的精髓,还要考虑到与原诗相关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贴切地表现出原诗的形式、风格、内在深意和文化内涵等。①

许渊冲就曾指出翻译的三个层面:思想层面、语义层面和美学层面。这恰恰能佐证一个观点: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是因为有美学高度的要求。所以,美学标准应该成为诗歌译作优劣的评判标准之一,只有在这样标准的要求下诗歌的译作才有可能向读者传达出原作的精髓。在这样的环境下,翻译美学便应运而生。“追寻翻译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翻译的影响,在美学视角下辨析翻译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这正是翻译美学的三个基本任务。”②

二、《江城子》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一)《江城子》和三个英译本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Tune:“A Riverside Town”(Dreaming of My Deceased Wife on the Night of the 20th Day of the 1st Moon,1075)

For ten long years the living of the dead knows nought.Though to my mind not brought,Could the dead be forgot?Her lonely grave is far,a thousand miles away.To whom can I my grief convey?Rivived,e’en if she be,oh,could she still know me?My face is worn with care And frosted is my hair.

Last night I dreamed of coming to our native place;She’s making up her face Before her mirror with grace.Each saw the other hushed,But from our eyes tears gushed.When I am woken,oh,I know I’ll be heart-broken Each night when the moon shines O’er her grave clad with pines.③

杨宪益译本:

Jiang Cheng Zi(Recording my dream on the night of the twentie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Yimao.)

Ten years parted,one living,one dead;Not thinking Yet never forgetting;A thousand li from her lonely grave I have nowhere to tell my grief;Yet should we meet again she would hardly know This ravaged face,These temples tinged with gray.

At night in a dream I am suddenly home again;By my small study window She sits at her dressing-table;We look at each other and find no words.But the tears course down our cheeks.Year after year heart-broken I fancy her On moonlit nights By the hill covered with young pines.

基于K-means算法的优秀班集体评选方法,在选取均衡发展的班集体作为种子数据点后,将种子数据点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聚类,直到类中心不发生改变或前后两次收敛函数值之差小于给定阈值,则聚类结束,并将种子数据点所在的类内的所有数据点作为优秀班集体。采用K-means聚类算法“类内紧密、类间疏离”的特点进行优秀班集体的评选,能够将均衡发展的班集体聚在同一类,解决了传统评选方式中班集体因为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而被评为优秀的弊端。

Burton Watson译本:

Tune:“Song of River City”

The year Yimao,1st month,20th day:recording a dream I had last night(Written in 1705.The dream was about the poet’s first wife,Wang Fu,whom he married in 1054,when she was fifteen.She died in 1065,and the following year he carried remains back to his old home in Sichuan and buried them in the family plot,planting a number of little pines around the grave mound)

Ten years-dead and living dim and draw apart.I don’t try to remember But forgetting is hard.Lonely grave a thousand miles off,Cold thoughts?where can I talk them out?Even we met you wouldn’t know me,Dust on face,Hair like frost.

In a dream last night suddenly I was home.By the window of the little room You were combing your hair and making You turned and looked,not speaking Only lines of tears coursing down.Year after year will it break my heart?The moonlit grave,Its stubby pines.④

(二)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词牌名的翻译。词牌名“江城子”是纯中文的感念,而且是无法与英文完全对等的概念,所以用汉语拼音直接音译很便捷。在杨译本中,词牌名被直接音译,而其他两个译本却尝试着译出词牌名本身的意义。之所以保留词牌名,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方便整理,二是为了能快速知道这首词的句式、韵律和整体结构。词牌名本身只是原歌的歌名,与新填进去的词已经没有关系了,所以将词牌名的意义翻译出来大可不必。

2.题记中的时间翻译。中国古代采取的纪年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即题记中的“乙卯”。许译中,直接将其翻译成了1075年,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虽然很清晰,但也会造成两个弊端:一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不一定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完全对应,可能会有时间上的差异;二是外国读者也没有办法通过这个译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Watson的译本中,他采用了直接音译的方法来翻译“乙卯”这一概念,作为不了解中国纪年法的外国读者,“Yimao”这个说法就会很费解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注释了,这样可以不破坏词的完整性。⑤

“正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Watson和杨宪益都翻译成了the first month,许译则是the first moon。乙卯年是肯定有第一个月的,但外国读者看到the first month时,一定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公历的一月,即January,这会导致误解,况且农历乙卯年有没有January还不确定,故the first month不够准确。再说说the first moon,这个翻译外国读者读起来可能更会摸不着头脑,而中国读者可能会把此处的翻译当成中式英语,许渊冲先生不应有这种低级错误,所以作者大胆地推测一下这个翻译是如何产生的。中国人将30天定为一个月是因为古人发现大约每30天,月亮会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残月”,从而将这个大约30天的轮回,以月亮的变化为参照,叫作“月”。许译本就是指的第一轮的月亮变化,故出现了the first moon。这个看似中式英语的说法,作者认为还是很考究的,而且这样可以避免农历和阳历纪年上的天数差别,因为西方人每月虽有长有短,但也是有圆缺变化的,所以许先生的译文就很好地向外国读者传递了这样一个时间概念:1075年第一轮圆缺变化中的第20天。可是,如果1075年的1月1号不是农历初一的话,月亮的圆缺是没法观测的。

这两个关于时间的问题是个小问题,分析显得“吹毛求疵”,但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容小视,东西方纪年法的不同会造成翻译过程中时间的不准确,对于一些认真的学者或是读者这个不准确是很大的忌讳,时间都无法确定,这之后的真实性会大打折扣。作者认为应该核查,农历乙卯年正月二十到底是公历中的哪一天,直接把这个日期当做译文中的日期,外国读者好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尊重。经查询,农历乙卯年正月二十对应公历的1075年2月14日。

3.一些短语的翻译。短语“千里孤坟”。其中数词“千里”是个虚指,并非实际情况,而且密州(今山东诸城)距离苏轼的家乡更是不止千里,三个译本都翻译成a thousand。这里作者认为应该译为thousands of miles,一方面这也是个虚指,同时也说明距离之远,更衬托出苏轼对妻子的思念。

短语“尘满面”。这里绝对不是对事实的描写,不是说苏轼的脸上落满灰尘,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来表现他多年奔波,非常劳累。据考证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1065年,同年苏轼将其遗体带回故乡四川。1069年,苏轼去到当时的都城河南开封,同年苏轼仕途不顺,出现变故,在1071年的时候他又奔波到了杭州,三年后苏轼就到了创作这首词的地方——密州。看到这一系列的奔波,各位可想而知当时苏轼“尘满面”的狼狈景象。Watson将这个短语译成了dust on face,字面意义准确,语义层面却完全没有表达出来。许译为worn with care,这个翻译就很好地译出了这个短语语义层面的意义。杨宪益先生则将此短语译为this face,these temples tinged with gray,他将“尘”译为 ravaged,正好印证了前面的分析,那并不是真正的尘土,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对妻子的思念和他的政治抱负没能实现的苦闷心情,或是精神创伤。而其中的tinged with gray也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这种精神创伤使得苏轼十分苍老,两鬓斑白。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宪益的译本是最好的了。

短语“不思量,自难忘”。字面意思很清楚,他无法忘记这些痛苦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其实当我们揣测苏轼的内心情感之后,就不难发现苏轼表达的是他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Watson的翻译是I don’t try to remember,but forgetting is hard,这个翻译准确但缺少韵味;杨译是Not,yet never,这个翻译跟Watson的问题一样,准确但少韵味,不过有一点值得学习,thinking和forgetting压了尾韵,读起来更好听,符合目标语读者对读音的审美习惯;许译为Though to my mind not,could the dead be?这个译本相比较之下是最好的,不仅字面意思准确,语义层面也表达得很好,而且两句中间补充了原文没有的连词though,这也符合义合语言向形合语言转换的原则,还有两句的结尾单词brought和forgot也压了尾韵。在“相顾无言”一处的翻译,Watson有一错译:“相顾”指的是互相看,而他译成了You turned and looked。

4.一些句子的翻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里的“乡”,Watson和杨宪益都译成了home,笔者认为不准确。Home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或是居住了很长时间的居所,而这里的“乡”指的是王弗埋葬的地方,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曾生活过的地方——四川的梅山,并不是苏轼的出生地,所以home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些误解。许译本中将“乡”译成了my native place,意思准确而且place于下一句中的grace押韵。“小轩窗”指的其实不是小窗户,是王弗的卧室,而且还描述了王弗的卧室很漂亮。许渊冲将其直译成了 her mirror。杨宪益则译成了small study window和dressing-table这两个互补的意象。Watson的译本是the window of the little room。三个译本都不够准确。“正梳妆”很显然说的是王弗正在化妆打扮。杨译并没有说她在化妆,而是与上一句“小轩窗”互补式地翻译成了 By my small study window,she sits at her dressing-table,描写她坐在梳妆台前。用一个静态的状态代替了一个动态的行为。作者认为,王弗可能一直在等着丈夫回来但却只能相见梦中,所以苏轼会在梦中看到王弗在梳妆打扮,这是他思念亡妻的极致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此句,意思显而易见:王弗坐于梳妆台前,梳洗妆扮,风韵依旧,与此同时她还在等苏轼与她相见梦中。许译是 She’s making up her face,before her mirror with grace,与杨先生稍有不同,许译还原了动态的行为,用过去进行时表现,但是与杨译一样只描写了梳妆的行为本身,没有表现出王弗梳妆是为了等待苏轼。Watson的翻译By the window of the little room,you were combing your hair and making,这个翻译就显得很是平常了。“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其中“料得”一词看似使这句话变成一个苏轼自问的疑问句,不过答案是个肯定的回答。对于这里的翻译,许译非常出色,他把这个问句和肯定的答案合二为一,又用了一个全新的结构来强调:can I be heart-broken when I am awoken from her grave clad with pines,where only the moon shine!其余两个译本均不如许译出色。

三、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

通过上述对《江城子》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作者认为:在对古典诗词进行翻译之前,要对诗词的背景进行细致的查阅,对诗词的每一句进行严谨的分析,这是为了让译文绝对准确,信息传达相对完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翻译经验之后,还要有职业道德,我们可以宽泛地把这种道德定义为“忠诚”,即对原作、原作者和读者的忠诚,译本必须准确严谨,背景知识必须完整详细,还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让读者在阅读译本时能享乐其中;译品成型后,一定要适时地对其进行修改,一译出精品的想法是断不可有的。

此类翻译应该有指导思想,而且作者认为指导思想应该是翻译美学,首先对于诗词的鉴赏本身就是美学和文学的范畴,其次翻译过程中还涉及到多方面的转换,其中就包括审美标准的转换,再次翻译本身就可以理解成一定程度上的再创作,作品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才是好作品,最后在翻译行为结束之后,以美学为出发点对译本进行改进,也能促使更多优秀译品诞生。许渊冲先生就有著名的理论“三美论”:在翻译中应时时处处都有美,而音、形、意的美感传达是三个最基本的要求。⑥正是有“三美论”作为指导思想,许渊冲的译本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另外两个译本。

① 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the Seed:Poetry and Translation.ConstructingCulture:EssayonLiterary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7-59.

② 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90-198.

③ 许渊冲.精选宋词与宋画[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44.

④ 迟梦筠.论宋词的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实践——《江城子》的两个译本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6.

⑤ 柯军.在目的论框架下的宋词翻译——刍议苏轼《江城子》的杨宪益译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147-148.

⑥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79-82.

猜你喜欢
词牌名江城子许渊冲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许渊冲:翻译是一生的事业,更是生命的坚守
摔得挺美
江城子
江城子1
翻译界泰斗许渊冲:100岁前译完莎翁全集
江城子
江城子·悼诗人陈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