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宁[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天津 300204]
作 者:钱 宁,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英美文学、西方哲学。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被誉为西方的“侦探小说女王”,她创作的近百部侦探小说和戏剧并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她的大部分侦探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备受观众的青睐。《伯特伦旅馆》曾经数次被改编为影视剧,笔者认为最成功的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87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琼·希克森(Joan Hickson)出演马普尔小姐(Miss Marple),忠实地再现了小说的情节和情调,在表达作者的价值观的同时,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体现在建筑、装饰、服饰、音乐、人物等方面。
小说《伯特伦旅馆》由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于1965年,其中的伯特伦旅馆具有20世纪初典型的爱德华时代的简约风格,位于伦敦西区,贵族名流荟萃。伯特伦旅馆是克里斯蒂以“布朗旅馆(Brown’s Hotel)”为蓝本创作的。该旅馆自从1837就开始营业,目前是位于伦敦市中心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五星级豪华旅馆,充满传奇的历史文化背景,一直是名人显贵的下榻之处,包括拿破仑三世、电话的发明者贝尔、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作家奥斯卡·瓦尔德、柯南·道尔等,克里斯蒂本人也是经常光顾。而电视剧中的伯特伦旅店位于伦敦西区的梅费尔,这正是布朗旅馆的所在地。
一般来说,侦探影视剧带给观众的是紧张恐怖的气氛,而《伯特伦旅馆》始终营造了轻松、优雅、充满美感的氛围。该剧首先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用全景镜头展现了旅馆保持完好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爱德华时代的传统:陈设考究,装饰华丽,豪华典雅;又用特写镜头展现旅馆提供的上等传统饮食和精美器具。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的活动,反映爱德华时代上流社会的遗风:从经理到服务人员热情周到、彬彬有礼,贵族名士古板怀旧,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甚至美国夫妇也来此重温古老浪漫的英伦风情。最能直接体验名流奢华优雅的是旅馆久负盛名的下午茶:绅士淑女们身着正装,悠然品茶,体现着旅馆传统的贵族气度,一切都那么完美。女主人公马普尔小姐特意到此重拾少女时期的美好记忆,她逛玻璃瓷器店,买工艺饰品,特别是爱德华时代的镶嵌珍珠和蕾丝花边的绣品。她感叹时代的变迁,而对于伯特伦旅馆来说,好像没有变。但是她时常念叨:“我疑惑这太好了,几乎不是真的。”①
电视剧《伯特伦旅馆》中的审美价值还突出表现在人物刻画上,特别是人物服装的审美价值和表意功能。具有强烈审美意蕴的典型例子是埃尔维拉·布莱克在去她母亲塞奇威克夫人的房间时穿着褐色点缀白花的连衣裙,美丽端庄的女主角在优雅服装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亭亭玉立,柔美多姿;同时裙装的深色和走廊里暗淡的灯光也暗示了她颇有主见,行为诡秘。
服装不局限于审美功能,而是具有很高的表意功能。黑格尔曾经指出人的身体与衣服处于意指关系:身体作为一种纯粹的感觉能力,是不能意指的。衣服保证了信息从感觉到意义的传递。②虽然身体也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比如手势、姿态等,但是这种观点充分强调了衣服具有更加强有力的信息传递功能。此外,罗兰·巴特更把服装视为服饰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特别是着装者的心理状态,例如,开领的开襟羊毛衫表达一种随意性。③服装反映时代特色和生活环境,“服装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④。在电视剧中,表意在于影视剧编导借助服装造型产生隐喻、象征等作用,从而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职业、身份、地位,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衬托人物的处境,预示人物的命运,并反映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电视剧开篇通过镜头的不断切换分别展现出女主人公马普尔小姐和贵族贝丝·塞奇威克夫人的风采,使观众感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感觉到人物在外貌、举止、性格方面的美,也可以从中推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财力。从服饰语言的角度看,马普尔小姐的深灰色套装符合她年事已高的身份,更加衬托出她的温文尔雅和理性睿智。而塞奇威克夫人的名牌白色套装和豹纹围巾衬托出她的美丽大方、雍容华贵。从行为语言的角度看,前者乘火车、出租车来到伯特伦旅馆,稳重机敏,经济状况一般;而后者乘飞机、开高档跑车表现出她喜欢冒险、不拘小节、富贵张扬,这与她的一生离奇冒险、离经叛道颇为相符。
又如,在电视剧接近结尾时,警察指控塞奇威克夫人枪杀戈尔曼,并告知其女儿知道其母和戈尔曼的关系。塞奇威克夫人身着蓝色中式服装,衣服上绣着黄白色的菊花,带着黄金项链和手镯,显得雍容华贵而又悲凉,她承认指控,并请求马普尔小姐作为证人,然后故意逃跑引起警察追赶,而后不幸撞车身亡。这时近镜头再一次掠过她身上的黄白菊花。在西方菊花象征死亡和对逝者的悼念,在这里影片借用菊花预示塞奇威克夫人的死亡,表示对她凛然赴死的悼念。同时,菊花也会激起观众的移情的审美体验过程,通过菊花的不畏严寒和美丽,可以体会到塞奇威克夫人的勇敢无畏、自我牺牲的人性美,虽然她的人性中也有贪婪和自私的层面。
电视剧《伯特伦旅馆》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不但简洁生动、抑扬顿挫,具有音乐般的美感,而且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品德,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马普尔小姐沉着、冷静、理性、睿智;塞奇威克夫人性格豪爽奔放,无拘无束;她的女儿埃尔维拉·布莱克出言谨慎、语言犀利;前台主管戈林奇小姐彬彬有礼,服务周到。赛车手马利诺夫斯基言谈举止随便,与伯特伦旅馆的氛围格格不入。
更有特色的是,该剧的人物对话可以从语言学的语用学角度,特别从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保罗·格赖斯(Paul Grice)的“合作原则”加以分析。他的理论旨在“解释听者如何从话语推断出话语的意思,从明确的意思推断出隐含的意思”⑤。包括:1.数量准则:提供会话需要的适量信息,以达到会话的目的,不要提供过多的信息;2.质量准则:要言语由衷,不要说假话,要言之有据;3.相关准则:尽量使谈话相关;4.礼貌准则:表达应该清楚明确,避免含糊、模棱两可,应该简洁、有序,避免不必要的啰嗦。⑥
但是,人们有时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而一旦明显违反了这些准则,人们就是在表达隐含意义。例如:马普尔小姐在伯特伦旅馆的大堂,故意引起总督察的注意,以便与之探讨伯特伦旅馆的情况。
总督察:它(伯特伦旅馆)变化很大吗?
马普尔小姐:不,那才是奇怪的事呢。乍一看,旅馆很好,又回到了过去。但是,旅馆应该改变,不是吗?正如圣玛丽米德一样,我的意思是说,人们可能不喜欢学校的大楼,但是那是时代的标志。生活的本质是向前发展。
总督察:哦,确实如此。
马普尔小姐:即使看起来是倒退。对我来说,伯特伦看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想着同一件事?
总督察:什么事?
马普尔小姐:就是说,它近乎完美,几乎不可能是真的。
在这里,马普尔小姐违反了“数量准则”,完全在对话中占据主导地位,提供了过多的信息,旨在表现她对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超凡洞察力以及对伯特伦旅馆的怀疑。而且,“它近乎完美,几乎不可能是真的”这句话在剧中多次重复,为观众认清伯特伦旅馆的本质埋下伏笔。
另外一个例子明显表现于塞奇威克夫人与她的女儿埃尔维拉的对话中:
母:你想要什么?
女:要见你。
母:现在你已经见到我了……
女:这就是你能说的一切?!
母:……不要装作我们不只是陌生人。我最后见到你时你才两岁。
女:你离开时为什么不带着我?
母:不适合带婴儿走。你的父亲负责照顾你。
女:那他去世以后呢?
母:你不一切都有吗?
女:我说的不是物质上的。
母:我不能给你别的。我不适合当母亲。抱歉,但事实就是这样。
女:我们能时常见面吗?
母:没有这个必要。
女:这些年来……我认为你是一个勇敢而浪漫的人,在心底里爱着我。
母:现在你知道不是这样了吧。
女:是的。(转身离开)
母:埃尔维拉!老实说,没有我,你会过得更好。
在以上的大部分对话中,塞奇威克夫人违反了“质量准则”,没有表明对于女儿的爱,所以引起女儿的误会和反感,以至于母亲虽然在最后一句中说出了关怀女儿心里话,却也没有能够使女儿相信。母亲没有能够和女儿进行有效沟通,这也为本剧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电视剧《伯特伦旅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贯穿始终的充满美感的氛围,环境、建筑、装饰、音乐、人物的容貌、服饰、语言等无不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华丽的表面背后却隐藏着谋杀、抢劫的卑鄙勾当。通过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伦理思想。作者通过歌颂亲情的可贵、批评不当的爱情并且斥责扭曲的欲望,旨在颂扬人性中的真、善、美,贬斥人性中的虚伪和丑恶,从而引起读者对于爱情、亲情以及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
① Agatha Christie:At Bertram’s Hotel,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8,p213.
②③ 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第240页。
④ 华梅:《服装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版,第208页。
⑤ Jenny Thomas: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95,p56.
⑥ Paul 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p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