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把艺术作品比喻为大舟和大鹏的话,那么负载大舟的水与托举大鹏的风,便是艺术家的综合修养。只有综合修养深厚有力,才能创造出大作品,成为大艺术家。要成为舞蹈艺术大家,不仅要苦练舞蹈基本功,掌握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和技艺,更要结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全面加强以下几方面综合修养。
首先是生活修养。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但对于舞蹈艺术家来说,其生活修养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分外亲近大自然。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具有质朴纯真的原始品格,它一直与大自然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像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一样,是“天人合一”最典型的艺术诠释。舞蹈和舞蹈艺术家是纯真的自然之子。二是要倍加亲近地域风情。中国舞蹈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一般都是特定地域特定民族风情的舞蹈表现,如果不熟悉具体的民族生活习俗和特殊的民族性格,不了解一方水土的地域风情和地域文化,那么你的民族民间舞就可能是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缺乏内在的活力与神韵。三是要着重于情感体验。小说着重于叙述和描写,所以小说作家在生活中注重观察,注重故事,当然也注重情感体验。舞蹈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所以舞蹈艺术家在生活中要着重于情感体验,更多关注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其次是文学修养。艺术发展史证明,优秀的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戏剧家,往往都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换句话说,文学修养差的人很难成为艺术大家。著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话剧演员艺术修养的第一要求便是文学修养。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诗歌是音乐和舞蹈的同胞姐妹,具有极其相似的艺术基因,都是极致的抒情艺术,是意象化意境化的表现艺术,都是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艺术。舞蹈是以节律化风格化的动作造型为媒介,表现诗情画意的艺术。舞蹈艺术的本质是诗。散文是诗的一种演变。小说是诗和散文的发展。郭沫若说:“文学的本质是诗。”对一切艺术家来说,文学修养之所以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此——所有门类的艺术作品,只有达到诗的境界,乃至哲学的深度,才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才能称得上精品力作。舞蹈艺术家除了基本的生活修养外,首先要加强文学修养,尤其是诗词歌赋修养。这会在无形中提升舞蹈艺术创作的文学品格和审美品位,使舞蹈作品更加赏心悦目。
再次是其他艺术修养。其他艺术修养,首要的是音乐修养。花不可无蝶,石不可无苔。没有音乐的舞蹈是单调的,甚至是枯燥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中国最早的原始舞蹈,便有“击石拊石”,作为最原始的音乐伴奏。后来的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一直是乐舞不分。舞蹈之所以需要音乐,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是高度抒情的艺术,乐情与舞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还因为,舞蹈是节奏感极强的艺术,离开抑扬顿挫的动作节奏和情感节奏,舞蹈势必陷于瘫痪状态。而节奏恰恰是音乐的生命,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只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才能使舞蹈动作节律化整体化,并且更加意境化情感化。在某种意义上说,优秀的舞蹈家同时应该是一位音乐家,至少应该是钟情于音乐的人,或者对音乐相当敏感的人。其次是造型艺术修养。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造型艺术,与舞蹈艺术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艺术层面,给舞蹈艺术以启示和灵感。一般来说,建筑与雕塑是凝固的舞蹈;舞蹈是流动的建筑和雕塑。绘画是瞬间的舞蹈化造型;舞蹈是律动的绘画画面。书法是笔歌墨舞,舞蹈是人体书法。舞蹈艺术极具建筑感雕塑感,不仅挥洒着浓郁的诗情,并且洋溢着优美的画意和书法的美感。因此,舞蹈艺术家经常鉴赏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造型艺术,是十分有益的艺术修养。
一切门类的文学艺术,虽然艺术形式与艺术特性不同,美感特点不同,但追根溯源原本同源同根。同源即生活之源和心灵之源;同根即情感之根与审美之根。因此,广采博收,加强修养,以达到“转益多师是汝师”,终成大师,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功夫在诗外”,这是艺术创造的真谛。当舞蹈艺术家真正拥有了舞蹈以外的深厚修养,他才有望登上舞蹈艺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