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梦羽
2010年11月,方才臣董事长在巴西考察油棕苗的种植情况。
20 07年的一天,在广袤肥沃的巴西帕拉州大地上,一位来自中国山东省的民营企业家正在仔细考察,2年后,他投资的万亩大型棕榈种植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
这一刻,他的心情像极了南美洲炽热的阳光——不仅仅因为这是一笔“比购买金矿更有价值”的投资,更因为这是他带领企业“走出去”梦想成真的里程碑。
他就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才臣。
方才臣是做种子起家的,他懂种子,更爱种子。
“我一辈子就干这么一件事。”方才臣笑着说。
1976年,方才臣成为山东省冠县种子站的一名普通技术员。那时,他天天都在想着怎样为农民服好务。
2000年,经过股份制改造,山东冠县种子公司变身为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方才臣出任董事长。
经过10余年的蓬勃发展,冠丰种业已经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拥有完善的加工、贮藏设施和检验设备,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全国范围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种业公司。
2011年3月14日,冠丰种业入选“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方才臣说自己非常幸运。他关于企业发展的大战略,有时是被思想的小火花点燃的。
有一次,方才臣到棉种加工车间,看到大量棉籽作为废料被堆在角落,马上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掌握了从废棉籽中提炼生物柴油的技术。这项技术既环保又节能,还能为企业赚取利润。2007年年初,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建成了。
可问题是废棉籽还不足以满足这么大的生产能力,方才臣又瞄准了地沟油和废机油,从中提炼,也获得了成功。
为了更大地发挥生产线的效能,方才臣向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咨询。
王汉中所长介绍,棕榈树是产油量最高的作物,一亩地产1000斤油,是大豆的10倍,花生、油菜籽的6倍。中国一年要进口600万~700万吨棕榈油。
全世界适宜种棕榈树的土地非常稀缺。方才臣先后多次到东南亚、南美等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在巴西搞种植园。“这比投资金矿更有价值。”
2009年,冠丰种业成功签署了巴西油棕种植与加工一体化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批复立项,一期开发规模5万公顷。目前油棕榈正在育苗阶段,5年内将达到20万公顷。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8号文件,首次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种子企业非常受鼓舞。”方才臣说。
作为全国性大型种业科技企业,冠丰种业始终把科研投入和自主创新放在所有工作的最前面。
方才臣介绍,冠丰种业每年将企业销售收入的95%以上投入到科研领域,“我们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矢志不渝地进行技术创新。”
与很多国内的种子企业不同,冠丰种业首先考虑的不是直接引进技术,而是引进高端人才。“人才到位了,事业就有了根本保障。”
2010年,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邓联武加入了冠丰公司。
邓联武上任冠丰总经理的“第一把火”就是带领冠丰团队比赢了隆平高科,争取到了领域内全国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依托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创立资格。
据介绍,该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重点项目(玉米)“智能播种不育”已经获得重大突破。如果该项目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种业尖端技术的国家。
“中国现在的很多品种都是从美国引进后改良的。我们必须搞原始创新,没有原始创新,中国就要受制于人。”方才臣说。
2011年,冠丰种业投资2亿元在宁夏青铜峡市建成国际一流水平、国内第一个智能化种子加工厂,今年已经投产。
“过去一亩地要六斤种子,现在只要二斤八两。产量大大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还因为科技含量高从而帮助农民朋友省时省工。”方才臣介绍说。
“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会表达,会说话。买种子买的是希望、是丰收,而不是消费品。农民不怕种子贵,就怕它不好。种子好了能增产,不仅农民朋友欢迎,对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一大贡献。”
上世纪80年末,美国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如今,他们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
目前,中国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公司达8700多家,呈现出“小、散、乱”的态势。
美国前10强的种业公司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市场份额达到六成到七成,其中孟山都公司占30%。而在中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年销售额也不到1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不到5%。
专家指出,更值得警惕的是拥有研发创新能力的国内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绝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在其销售额的1%,有的还不到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
“201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投入12.05亿美元,先锋公司研发投入16.51亿美元,而中国没有一家中资企业投入超过5000万。差距太大了!”方才臣说,“如果说美国的种子企业是航母,我们很多企业连小帆板都算不上。”
一方面是国家、企业对种子产业科研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现有的科研体制和环境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我国传统的科研模式是以课题组为主,科研人员大多都在科研院所,为了报成果、晋职称和涨工资而研究的新品种,和生产严重脱节。相比之下,国外80%以上科技人员在企业:“只有把部分科研人员请到种子企业中,才能真正形成我国种子行业的创新主体。”方才臣说。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孟山都、先锋、先正达和拜耳等外资企业与我国科研单位进行的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合作,令不少国内业界人士认为是“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种业”而“心急如焚”。
对国际一流种子企业进入中国所带来的冲击,方才臣的观点冷静、理智、鲜明,“像美国先锋公司这样的跨国大企业进入中国,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我们的企业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不仅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尽快赶超他们。”
世界上每四颗玉米种子中就有一颗是先锋的种子。他们才是真正的种业大鳄。冠丰种业选择和“世界第一”赛跑,参照美国先锋公司的布点,将国际化触角延伸到非洲大陆。
在肯尼亚,冠丰种业已试种70多个品种的粮食作物,产品将直接在当地销售。下一步,冠丰种业的“非洲计划”还将进一步扩大,以赞比亚为中心,辐射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记者问到他有什么梦想时,方才臣回答道,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把冠丰种业打造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集团,为振兴中国民族种业做出贡献。
“如果说美国的种子企业是航母,我们很多企业连小帆板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