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表达奥运精神的英国故事片《烈火战车》获7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4项奥斯卡奖。影片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其主人公的原型是巴黎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埃里克·利迪尔,一个生于中国并长眠于中国的英国人。
埃里克·利迪尔,1902年1月出生于中国天津,祖籍苏格兰。利迪尔在中国长到5岁,回英国求学,在青少年时代表现出非凡的运动才能。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比赛中,利迪尔一举为英国夺得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纪录直到1959年才被打破。
1925年8月,利迪尔回到中国天津,在新学中学担任高中理工科和体育的教学工作。利迪尔根据世界田径赛场的标准和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对天津民园体育场的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提出了改建的意见,使改建后的民园体育场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先进比赛场地,举办了不少国际性比赛。
“九一八”事变后,天津爱国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救国运动,利迪尔热情支持。利迪尔利用自己教师兼传教士的身份募捐抗日资金,还为流离失所的东北等地难民赈灾赈饥,将受伤难民送到基督教医院进行救治。卢沟桥事变后,利迪尔号召当地教会和教民抢救伤员,自己也带头冒着日军的炮火,多次到火线抢运受伤的官兵和民众。1937年11月,新学中学被迫停办,利迪尔前往战火中的萧张县,为英国伦敦教会设立在该县的一家慈善医院运送物资和钱款,免费救治参战负伤的中国军民。
日军占领天津后,利迪尔不仅掩护学生骨干,帮助收藏抗日传单,而且在经费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利迪尔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购买了无线电通讯器材、药品等物资送往根据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宪特机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逮捕了在天津地区生活、工作的全部外国侨民。1943年3月,利迪尔被押送到山东潍县日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利迪尔受到惨无人道的迫害,身体被严重摧残,整个人消瘦得只剩一副骨架,最后又被诊断患上了脑瘤。1945年2月21日夜,利迪尔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年仅43岁。
在利迪尔去世的地方,中国人民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的碑身和碑座,分别由采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花岗岩制成,碑上镌刻有一段中文铭文:“他们应可振翅高飞,如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