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创业的理论、问题与对策研究:共青团视角下的重庆案例

2012-08-11 03:19郭光亮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 郭光亮 叶 青 潘 辉

叶青,共青团重庆市委

潘辉,重庆大学经管学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业是一个国家的机能,创新不创业空有其精神,创业不创新空有其躯壳,只有创新创业才是一个民族蓬勃向上的生机所在,只有创新创业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创业正是一个国家抑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抑或一个群体,与时俱进、绵绵不绝的源头活水。共青团重庆市委高举创新创业的大旗,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理论高度,丰富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健全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戮力同心,致力于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朝着更为科学、更为持续、更为有效的方向推进。

一、青年创新创业的理论分析

(一)青年创新创业的政治学分析

1.青年创新创业是马克思哲学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哲学主要体现为唯物主义与辩证主义两个方面。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说明,青年创业实践决定了青年的创新意识,只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创意、新设计才能与市场、与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相适应,物质的更新需求是青年创新思想产生的根源。创新创业作为一个词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创新型的创业,这是第一层意思,创新是服务于创业的,物质的创新有了新的用途,继而产生了创业的意识,从而反作用于创业的行为,这与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相吻合;二是创新并创业,这是第二层意思,即创新是一种现实需要,创业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创新与创业都是物质的生产过程,这种物质的生产过程决定了创新创业思想的产生;三是创新之于创业,这是第三层意思,即创业的过程中,在物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了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是随着物质的生产而诞生的创新思想,是物质生产的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斗争与运动的思想说明,创新创业是普遍联系的规律,创新有了创业动机,创业有了创新行为,二者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没有创新的创业是不可能持续存在,更不可能基业长青的;没有创业的创新是空想主义,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用与社会效用的无用功。创新创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量变到质变,矛盾的主因与次因相互逆转而形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创新创业肯定存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旧之间的斗争过程,并以新事物的产生与不断被取代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青年创新创业是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群体中的集中表现,是充分认识到物质第一性、事物联系性与运动发展性特征而产生的哲学需要。青年创新创业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要求,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修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和实践探索事业的一个重要突破。

2.青年创新创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表现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创业就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最好诠释,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求创新不竭,创业就是要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市场规律、供需理论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要,任何欺骗市场、欺骗消费者的创业都是毒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创业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度量衡,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创新难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现实的论证,唯有经过创业实践检验而诞生的创新才能持久弥新,日久弥香;“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创业是适应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技术创新创业、管理创新创业还是产品创新创业,都是以适应发展为前提的,只有适应发展的创新创业才能带来更大的发展,创业是将理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变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器具,是创新的手段,也可说是创新的成果,抑或创新的根源,科学技术是蕴含创新的行为,创新创业就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青年创新创业是“三个代表”的主要表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青团作为党的接班人和助手,也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创新创业解放了青年的思想,释放了青年的创新热情与创业激情,释放了青年这一股强大而先进的生产者,青年创新创业代表了青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文化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先进文化,创新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创新成果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层出不穷,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美德,虽然受到抑制,但是一直在冲破藩篱,青年创新创业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先进文化,是永不退色的文化标杆;青年创新创业,一方面提升了青年的创新力,丰富了青年的想象力,提升了青年的人力资本素质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提升了青年的创富能力,拓宽了青年的致富途径,改变了国家经济失衡,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让所有青年都从创新创业中获益,增长才干,有了事业追求和安身立命的手段,能够更有利、更有条件参与创新事业,这是所有青年都愿意参与,都能获益的共同事业,代表了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

4.青年创新创业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青年创新创业是以青年为本,遵从了青年成长成才、发家致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满足了青年自我实现,探索人生意义的价值追求,是透视了青年内心和摸透了青年实情的雪中送炭之举。青年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服务青年本身。青年创新创业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是既重视青年创新精神培育,又重视青年创业需求,从青年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同时发力的推进发展,是多角度,全方位服务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创新创业是一种协调的发展,首先是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结合而生长的协调式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带来创业契机,创业累积的财富可以提供更好的创新条件,其次是青年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相协调的发展,创业带来的事业成就感与创新带来的价值成就感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青年的成长发展,再次是各个领域青年的统筹发展,既有大学毕业生,也有低学历青年,既有下岗青壮年,也有在岗青年,既有返乡务工人员,也有本地务工青年,既有城市青年,也有农村青年,是各个领域青年都得到机会,各层次青年都得到机会的协调发展。青年创新创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创新创业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创新就是保证不被淘汰,紧跟时代前进的步法,甚至超越当前水平的作法,青年创新创业是找准时代所需,找准市场所求,找准消费者所盼的市场化行为,不仅是常规供给满足迫切需求,更多的是创新的供给自动创造市场需求,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的行为,这种行为能够时刻与市场保持联动,与发展保持协调,是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青年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还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二)青年创新创业的经济学分析

1.一般生产函数的分析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可见,一定时期生产总产出受到综合技术水平、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与投入的资本数量的影响。从宏观生产函数上看,青年创新创业整体上提升了一定时期社会的综合技术水平,通过创业带动了劳动力就业数量的增加,这两种形式都将使社会的总产出显著增加;从微观生产函数来看,青年创新创业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创业增加了新的工作岗位,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产出水平。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都得出青年创新创业是提升社会总产出,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果对该生产函数加以扩展,可以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加入进来,这样该生产函数就可以扩展为

其中y、A(t)、L、K、α、β、μ代表了上面同样的意思,而H代表人力资本水平,E代表企业家才能,γ代表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λ代表企业家才能的弹性系数。

同理可见,一定时期生产总产出受到综合技术水平、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投入的资本数量、人力资本的水平以及企业家才能水平的影响。从宏观生产函数上看,青年创新创业整体上提升了一定时期社会的综合技术水平,通过创业带动了劳动力就业数量的增加,提升了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水平,也提升了青年创业企业家的管理才能,进而更加显著的增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经济产出;从微观生产函数来看,青年创新创业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创业增加了新的工作岗位,提升了青年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青年创业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综合产出水平。该函数进一步从宏观与微观上论证了青年创新创业是提升社会总产出,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经济学的分析

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至奥地利经济学家熊皮特的阐述,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定义。他从生产函数出发,认为创新可以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的新组合,进而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是一个过程,是创新者、模仿者与改进者相互竞争、相互蚕食的过程。青年创新创业就是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的新组合,其中包含有对新产品的研发,对服务流程的改进,对管理运作的改造,对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等多个方面。无论是哪个方面,青年创新创业都不断实现了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的重新组合,延伸出更强的生产能力、更高的产品质量、更好的产品种类、更及时的服务供给与更舒适的服务体验,能够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供给创造消费者需求。青年创新创业既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也有精细的、微小的技术创新。前者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与科技发展,而后者可以通过积微成著,帮助企业实现原始的资本积累,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逐渐发展壮大。

创新经济学不仅论及创新的重要意义,还对创新进行了多个维度的论述,不仅包含有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金融创新以及产业创新等创新层面,还对创新的技术路线、战略策略、思维等创新的具体细节也进行了深入阐述。青年创新创业,也涉及这些层面的问题,青年创新创业从宏观上要求国家提供创新的环境,在组织、制度、市场及金融手段上进行创新,奠定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从微观上讲,青年创新创业能够带动组织、市场、制度以及金融手段上的创新,通过经验推广与先进示范,进而将创新的成果提升为整个国家的创新战略成果。

创新经济学的理论证实,青年创新创业是一个国家必须要大力实施的强国战略,也是一个国家追求技术进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国策。

3.创业经济学的分析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智猪博弈”模型,和经常被人们所提及的“二八法则”同理。一个组织20%的人群扮演着最重要的作用,分享了组织80%的财富。“智猪博弈”指的是大猪的占优策略是按动连接食槽的按钮,而小猪的占优策略是等待大猪按动按钮。创业经济学的原理与此有雷同之处,只有当一部分人率先创业,从创业中分享到更多的利益,那么跟随创业者的另外一部分就业者,也将获得一部分利益,这样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增加时,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不会受损,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青年创新创业能够增进全社会的财富总额,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创新创业中获利。

上述原理与西方经济学中所提及的外部性原理相贯通。创业是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行为,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带动了一部分人就业,给另外一部分人树立了创业的榜样,成为全社会模仿的对象,提升了全社会创富的积极性。创业企业也将增加地方税收、提升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和实力,与此同时,创业企业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将直接改进周边的公共设施,更多的人可以免费享受。

创业经济学不仅是对创业的理论概述,创业经济学还涉及到创业选择,创业方式,创业风险,创业投资等操作层面具体细节的指导性描述。创业有风险,但是通过风险投资方式,实现智力与资本的结合,当创业企业成熟发展之后,风险投资方再从中获益。风险投资是创业经济学中被大力推崇的投资方式,也是青年创业过程中十分需要的投资方式,青年中往往空有智力,空有技术成果,但是缺乏资本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继而流产浪费。

(三)青年创新创业的社会学分析

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所导致的社会流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分层形成了固定化的贫富悬殊。农村传统的思想认为,鲤鱼跃龙门的唯一方式就是考取大学,进而融入城市,而当前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状让青年人理想破碎,希望残缺。“富二代”、“官二代”与“学二代”的强势,让大多数青年人心灰意冷。社会关系网络的单向度发散,让一些优秀的青年逐渐的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青年创新创业,是有效化解社会分层固化和社会流动停滞的有效方式。青年创新创业让有想法的青年人有了用武之地,无论职业高低、家庭出身,只要拥有创新的技术成果和创业的动机,在经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双重合力下,可以将想法变为现实,将技术变为生产力。

当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马太效应式的“富者愈富、贫者更贫”的社会分层让社会流动几乎停滞,社会稳定堪忧。而理想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是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结构,当中产阶级的数量之和超过了高收入与低收入群体的数量之和时,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成为社会稳定的最大维护力量。青年创新创业是创造中产阶级的有效路径,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群不至于滑向贫穷的深渊,让生活在社会中层的青年人群更有能力维持其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当前中产阶级萎缩的现状使得实施青年创新创业战略刻不容缓,如果没有新的中产阶级人群的加入,社会空心化现象将更严重,社会革命和社会动态也就为时不晚了。

2.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的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也是要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在社会学上即是要实现社会大融合,实现社会和谐。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是实现不同阶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人群的和谐共生和水乳交融。青年创新创业就是让不同阶级的青年、城市与农村的青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青年、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青年、男青年和女青年都获得发展的机会,都拥有实现自我的事业追求。当不同层级的青年都拥有了共同的事业追求之后,会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建立起共同的文化体系,形成文明共生的融合局面。

当创新创业成为青年人所推崇的价值取向后,青年人将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发家致富而仇视鄙视,而会发自内心的佩服崇拜。当这种健康和谐的致富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后,青年人之间的交往将会变得更加心平气和、心齐气顺,人们之间的交往将会变得更为简单、直接、真诚、实在。青年人将更愿意向创新创业成功者学习讨教,与其沟通交流,在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点子、想法,成为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动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青年创新创业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青年创新创业符合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利益重叠;青年创新创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创新创业是实现青年自我价值与追求青年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青年创新创业是国家走向繁荣与民族走向复兴的战略要策。

二、青年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

(一)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与经验

1.初步奠定了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格局

共青团重庆市委从2011年底,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列为全市共青团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并在2012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列为全委的四件工作大事之一,与市民学校建设形成共同推进态势,一方面服务社会和谐建设,另一方面服务区域科学发展。年初,共青团重庆市委组建了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对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1+6+38”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重庆,6个市级工业园区与38个区县工业园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青年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初步形成了青年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技能培训、环境营造和榜样选树的工作重点。共青团重庆市委的这一系列举措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市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格局。

2.逐步摸索出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方法

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是共青团重庆市委近年才提出的工作内容,是在经过多年服务青年创新和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出的新的工作内容,是整合了青年创新工作与创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而设计的新的工作项目,从中也初步摸索出开展青年创新创业的一些工作方法。一是抓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培育,通过青年创新创业大讲堂、报告会、公益广告、主题海报等形式,面向全市广大青年开展了多期培育会,已经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涪陵区、南岸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永川区、荣昌县等区县举办了创新创业报告会或创新创业对话活动。二是抓青年创新创业的技能培训,组建了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与专家学者组成的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青年创新创业“一对一”辅导,在全市微型企业大会、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市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的企业家与微型企业主签订了“一对一”帮扶合作协议。搭建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针对青年在项目甄别、设计论证、注册登记与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并为小微型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与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汇编发放了《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导师报告集》与《重庆青年创新创业攻略》等指导性书籍。建设了中国青年创业计划重庆项目办。三是抓青年创新创业的环境营造,把建立支持服务体系作为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环境的重点。依托全市“1+6+38”工业园区体系,以及高新企业、高等院校、大学科技园、生态农业园等,创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发挥各级青联、青企协、青商会、青创基金会等组织的作用,培育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创办小微企业,联合“天使计划”助推基地建设。开发青年创新创业网,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创意转化“零成本”。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包括法律、财务、管理咨询等与创新创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整合“青锋计划”、“阳光行动”、“好借好还”、“金穗行动”、“青春小康”等项目,建立青年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举办“共青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畅通创新创业青年的合理利益诉求渠道。四是抓青年创新创业的典型选树,把示范带动作为选树青年创新创业典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奖”评选,选树一批青年创新创业典型。建立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典型数据库,编印《重庆青年创新创业先锋》。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青年创新创业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创新创业。联合相关部门为青年创新创业典型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其解决发展壮大中的问题。

3.设计出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项目

青年创新创业的目标之一是挖掘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前沿性、生产实用性、管理高效性的企业集群。一是赛事项目,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农委等部门相继开展了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青年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创富大赛等大型创新创业类赛事,与上海融恩资本、重庆科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包装了一批项目。如潼南的黄粉虫项目、大足的莲荷项目以及新能源工业醇项目、互联网科技村团网项目。二是金融项目,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重庆银行、重庆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重庆分公司、兴农担保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发出符合青年创新创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好借好还”、“金穗行动”、“青峰计划”、保证保险、青年创业信用卡等多个品种。组建了重庆市青商聚丰小额信贷公司。三是基地建设。在两江新区筹建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陆续在涪陵区、南岸区、江北区、九龙坡区、荣昌县建设了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四川美术学院建设了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生态农业园建设合力推动,既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也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场所。

4.清晰了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路径

经过查阅资料、深入调研和设计论证,清晰了青年创新创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目前,认为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路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青年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重点,着力抓好青年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技能的提高、环境的营造和典型的选树,把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与服务科学发展、助推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艰苦奋斗、励志图新,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二是明确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战略任务。青年创新创业的战略任务依次包括舆论宣传与社会推广战略、成果挖掘与项目储备战略、金融扶持与资本运作战略、管理咨询与市场运作战略、持续创新与风险预警战略等,这些战略涉及到青年创新创业所关心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青年创新创业可能会遇到瓶颈的几个关键环节。三是明确了青年创新创业的路径选择。根据创新创业经济学原理,运用制度分析、案列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论证得出青年创新创业应该选择产品创新路径、技术创新路径、市场创新路径、管理创新路径与金融创新路径等关键性的路径,才能确保企业先存活、再成长、后发展。青年创新创业工作路径是指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既定的战略任务,根据青年创新创业的路径选择来设计实施配合性与服务性的工作举措。

(二)青年创新创业的困境与问题所在

1.青年创新创业缺乏项目甑别的判断力

青年创新创业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部分青年认为没有创新项目可供创业,创新创业于己无关,二是部分青年认为只要有创新项目就可创业,创新创业易如反掌。这两个认识误区暴露出青年创新创业缺乏项目甑别的判断力。当今社会已经由机会型创业转变为专业型创业,下海即可淘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创新项目是否适合创业,青年人往往拿捏不住火候,这个时候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加以指点,需要有专门的创业团队来加以操作,需要经过多轮的反复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才能确保项目的存活率。

2.青年创新创业缺乏资金启动的硬实力

青年创新创业更多侧重于弱势青年的创业,这里所指的弱势是指不具备深厚的资金背景的青年。弱势青年的创业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启动资金缺乏,即使短时间靠亲戚朋友与小额信贷解决了注册资金的难题,仍然面临着运行资金的大难题。由于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肯定,没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周转很难将创新创业项目持续推动下去。青年创新创业的最佳路径之一应该是创新创业项目与闲置资金与剩余资本的有效结合。

3.青年创新创业缺乏市场运作的营销力

青年创新创业企业成立之后,就将面临着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市场销路问题。青年人由于与市场的接触有限,市场运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其缺乏市场运作的营销力。一方面,青年创新创业之初,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没有设计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已经对目标客户做了提前分析,然而在实际的接触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是青年不曾预料到的,部分青年会因此而打退堂鼓。

4.青年创新创业缺乏管理运作的执行力

创新创业的青年很少具备管理的学习经历,多半以技术创新型青年创业人才为主。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何管理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如何分享企业的收益,如何分担企业的风险、如何协调与投资方的关系、如何设计财务规划、如何应对企业官司等一系列问题将相继出现。使青年对于公司的整体运作缺乏行之有效、稳定有序的管理执行力。

5.青年创新创业缺乏持续创新的长效力

青年创新创业基于事业成就与致富增收两点出发,一旦项目落地,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后,便会滋生心满意足、小富即安的思想,很容易失去创新创业之初的闯劲与干劲。这种现象在一些具有固定客户和固定收入的小微企业中十分普遍。对于规模稍大的企业而言,在尝到创新的甜头后,继续创新的活力将更足。而青年创新创业的绝大部分主体还是以创办小微型企业为主,能够成就大企业的还是少数。

三、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青年创新创业的顶层设计

青年创新创业符合重庆市三千万人民的利益,符合青年群体的利益,符合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方向,建议将“创新创业”提升为全市的一项根本战略,作为市策明文确定下来。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创新创业会议,出台《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的决定》或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对青年创新创业做出专门的部署和安排。市委市政府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申报成立全国第一个创新创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与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力推动。共青团重庆市委向团中央申报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与统筹城乡团建试验区合力推进。共青团重庆市委召开全市青年创新创业动员大会。重庆市委市政府与共青团重庆市委共同举办面向全国的创新创业博览会,形成长效机制,按照每年或是每两年一次,在全国形成品牌和竞争力效应,服务全市的科学发展。

(二)中观: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配套

1.青年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

青年创新创业,政府财政应该大力扶持。市级财政每年应该拨出一笔资金作为扶持青年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将青年创新创业纳入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领域之一。出资成立青年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公司、青年创新创业担保公司,与市科技资产管理公司同步管理推进。加大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划拨,支持大型的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青年创新创业企业5年期的免除地方税收的期限。对于大型企业的创新项目支出给予税收上一定额度的抵扣。

2.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继续健全小额信贷机制,从小额信贷的额度上、品种上、方式上予以创新,如小额信贷的额度可以提升至100万,品种可以设计成不同期限、不同利率,方式上可以采取信用卡、保证保险、联保联贷等,这样小额信贷的面才能更宽,对创新创业型青年企业家的支持力度更大。健全青年创新创业贷款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市级青年创新创业担保基金公司。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天使投资人和私募基金公司,尤其是要大力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的入驻以及天使投资人的群体性增长。鼓励和支持银行向青年创新创业型企业发放贷款,并给与企业相关的贴息补贴支持。

3.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政策

将青年创新创业纳入产业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专栏列出适合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门类,做好全市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 《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规划发展纲要》。对于创意型、创新型的行业给予特殊的行业支持和行业服务。建立健全青年创新创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与社会服务体系。对于在园区内建立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园区给予政策支持,并给予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专项补贴。健全青年创新创业型企业的用人市场、产品流通体系、专利技术与发明的注册登记与商标保护等,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多元化发展。

(三)微观:青年创新创业的路径选择

1.青年创新创业的产品创新路径

产品创新源于市场需求,源于市场对企业的产品技术需求,也就是技术创新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在现实的企业中,产品创新总是在技术、需求两维之中,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将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技术能力相匹配,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结合点。产品创新的动力从根本上说是技术推进和需求拉引共同作用的结果。罗伯特·库伯在《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中列出了六种不同类型或是不同级别的新产品:全新产品、新产品线、己有产品品种的补充、老产品的改进型、重新定位的产品、降低成本的产品。它们被设计出来替代老产品,在性能和效用上没有改变,只是成本降低了,此类产品占新产品的11%。

2.青年创新创业的市场创新路径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能否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市场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而变化。市场生命周期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传统的行业市场,会随着传统产品的生命的结束或替代产品的产生而衰落,新技术产品的问世,也将带来新市场的诞生。市场创新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开拓新市场,二是创造市场“新组合”;前者以满足新的需求与潜在需求为主,不仅在地域上,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市场创造;后者则是通过价格机制、供需机制和竞争机制的重新调配组合,利用市场重新配置经济资源,获取更大的利益。

3.青年创新创业的管理创新路径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 (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青年创新创业要实现管理创新,需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本三个维度进行改进。组织结构尽量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为主,既利于企业内部沟通,也利于各部门的配合;企业文化以人本精神为主,重视培育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关注青年员工的新建议和新设计,通过征集金点子等活动,充分挖掘青年的潜力;人力资本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要人性化,尊重知识型员工的个性需求,创造适合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的环境氛围。

4.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创新路径

金融创新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金融业务创新,二是金融组织创新,三是金融制度创新。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创新路径是指培育和健全适合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创新路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要设计符合青年创新创业实际的金融产品,不断改进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方式和程序;在金融组织创新上,建议设立专门的青年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与担保公司;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主要是指政府在金融宏观调控中,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朝有利于青年创新创业的方向倾斜。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胡献忠,张华,腾飞,刘俊彦,郗杰英.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2009)[J].中国青年研究.2010(08)

[2]李石强,关海祥.青年创业选择的决定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0(09)

[3]吕耀鹏.青年创业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4]胡献忠.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历史回顾与现实选择[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05)

[5]戴鸿.以服务青年民生为突破口开展社会管理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1(18)

[6]周亚越,俞海山.区域农村青年创业与创业文化的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08)

[7]严雄.创业服务中心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