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民国匾额的发现与辨析

2012-08-08 08:12周金康溪口博物馆浙江奉化315500
档案与建设 2012年12期
关键词:溪口太虚于右任

周金康(溪口博物馆,浙江奉化,315500)

孙中山手书“广慈博爱”木匾

奉化市溪口博物馆一直重视匾额、石刻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多达100余件濒临消失的文物“弃儿”,先后得到妥善的保护、收藏、陈列和研究,既丰富了国有博物馆的馆藏,又传承了地方文化遗产。这里列举的5件民国匾额,充满了岁月洗礼后的沧桑况味,涉及政治、文化、宗教、人物等诸多方面。本文述说它们被发现的过程、不凡的身世和人文价值。

孙中山“广慈博爱”木质匾

1914年至1917年,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奔波各地,多次参加讨袁、护法军事行动。1917年11月1日,蒋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成为孙中山的军事助手。1918年9月,蒋被委任为援闽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转战福建。这一年的冬天,蒋介石主持纂修宗谱,重修报本堂。曾任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的熊希龄,为报本堂题写了堂额。孙中山则为蒋母王采玉手书“广慈博爱”匾额。匾长240厘米,宽88厘米,厚4厘米,黑底金字,因年代久远,字已剥落。匾额上款有三个字被凿去,“王太夫人修谱纪念”清晰可辨。“广慈博爱”为孙中山常用题字,以褒扬蒋母在乡里的懿德。落款为“民国七年九月孙文敬题”,有两枚同款的“孙文之印”篆文印。

孙中山“广慈博爱”木质匾,后来流落到溪口镇一处生产队做年糕的祠堂里,不是悬挂而充作了门板。溪口博物馆发现此匾后,用一扇新门换回了这块匾额。不久,这座做年糕的祠堂失火被焚,而该匾因此逃过劫难,这是笔者从事文博工作中最庆幸的事例之一。该匾现展示于溪口博物馆新馆“烟云武岭”展区。

蒋介石手书“乡国望隆”木匾

蒋介石“乡国望隆”木质匾

1947年至1948年间,蒋介石请沙孟海等人纂修《武岭蒋氏宗谱》。当时的溪口镇镇长叫蒋立祥,沙孟海他们在修谱活动中,遇上派车、派饭、寻资料、找知情人什么的,都得到当地政府的人力、物力襄助。纂修宗谱大功告成之时的1948年10月,蒋介石特为镇长蒋立祥手题“乡国望隆”四字。该匾长190厘米,宽83厘米,厚4厘米,红底,砂金字。落款虽已被锯掉,但根据笔迹,我们考证为蒋介石所题,因为蒋介石曾为葛竹舅父题过“乡国望重”的匾,二者基本相似。

蒋介石送给故乡父母官的这块木质匾,后来流落到溪口镇上一户人家,当做柴间的门板,匾额显得太长,因此被锯去了一截。“蒋立祥先生修谱纪念”这行小字,姓名三字看似已被涂划,但细辨痕迹尚在。这块匾也是溪口博物馆得到主人支持后,“以新门换旧门”得来,一直珍藏于溪口博物馆。

于右任“耐寒庐”石质门额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现代书法大家,尤擅草书,享有“一代草圣”之誉。蒋氏故里溪口镇的头块招牌——武岭门正面门额“武岭”两字,即为于右任所题。“耐寒庐”门额亦是他的手迹。

于佑任手书“耐寒庐”石质门额

“耐寒庐”的主人叫朱孔阳(1885-1941),奉化城里东门人。他曾任黄埔军校军需处副处长、处长。1930年前后,先后任军政部军需署副署长、署长,是统管物资的大官。朱孔阳生性喜梅,字“守梅”,他在家乡建造的花园洋房便称“梅园”。1930年他请于右任题门额,便以梅为主旨,曰“耐寒庐”。门额长172厘米,宽56厘米,厚14厘米,连枝纹边框,石质为“天台青”,与蒋母墓园牌坊石质相同。

“耐寒庐”石质门额虽为“石之上书”,但由于镌工精良,尽显于右任书法原有的神采,宛如“跃然纸上”。它差一点成为奉化旧城改造的“弃儿”,经文博部门及时抢救,让它“延年益寿”,现陈列于溪口博物馆新馆”烟云武岭“展区。

何应钦“孝友光明”木质匾

蒋孝先是蒋介石的族孙、少将侍卫长,“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枪杀,后被追认为中将。“孝友光明”乃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为蒋孝先所题。

黄埔时期,何应钦任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蒋孝先黄埔一期毕业后在其一团当排长。蒋孝先发迹后,欲向家乡蒋家长辈敬献匾额,于是请已成为军政部长的老上司何应钦题书。何是1930年起任军政部长,蒋是1936年12月死于“西安事变”,可以断定此匾为上世纪30年代初中期之物。匾长213厘米,宽95厘米,厚5厘米,木质,底纹上部为“双凤牡丹”,下部为“双狮搂子”。上款应有受敬献者名称和日期,已被锯掉。接下来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题”,有两方姓名“何应钦”、字“敬之”的印。隶书“孝友光明”,出自东汉辞赋家班固(32-92)《辟雍诗》中“抑抑威仪,孝友光明”,意为欲被人尊敬,对父母长辈要孝顺,对兄弟朋友要友爱,做事要光明正大。落款为“嗣孙孝先率子女:友兰、友瑾、友宁、友文、友梁”。该匾满地雕刻,金底黑字,正上方有“军政部”官印,规格较高。

那么受敬献的主人是谁呢?首先,从匾的纹饰来看,这是一位女性,因为上部图案有凤凰和牡丹;第二,她系族亲长辈,如果是蒋孝先自己的祖母不会用“嗣孙”二字;第三,蒋孝先在溪口蒋氏族谱中属“小井头”系,蒋介石一支为“利房”系,而该匾在蒋介石的新三房祠堂被发现,应属于该房主人所有。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他敬献的对象应是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时间为1932年毛福梅50岁生日时蒋孝先率子女敬献。“孝友”除含班固典故之意,亦与蒋孝先及子女的辈份相吻合,蒋孝先是“孝”字辈,其子女为“友”字辈。蒋经国虽为蒋孝先族叔,但他们年龄相仿,蒋孝先稍长,是“亦叔亦友”的关系。

当年蒋孝先挂“孝友光明”匾的祠堂后来被溪口粮管所占用。在一次文物调查中此匾被发现,溪口博物馆依然用“以新门换旧门”手法,把这个本该悬挂而今“直立”的“弃儿”解救出来。这块木质匾现陈列于溪口博物馆新馆“烟云武岭”展区,与近处的于右任“耐寒庐”石质门额相伴,木石相对。

何应钦手书“孝友光明”木匾

“太虚大师之塔”石碑

“太虚大师之塔”墓额

太虚大师,近代佛学泰斗、民国时期佛教界领袖。1932年重阳节,太虚大师应蒋介石之邀主持雪窦寺,直至1946年5月25日卸任。1947年3月17日太虚在上海玉佛寺圆寂,同年4月15日舍利灵骨抵雪窦山。1949年1月6日,雪窦山太虚舍利塔落成,灵骨奉安入塔。“文化大革命”时期,太虚舍利塔和雪窦寺同毁。

2003年至2004年间,溪口旅游集团对三隐潭景点进行全面改造,在整修水库大坝时施工人员发现一块刻有文字的碑石,工程负责人即告溪口博物馆。笔者火速赶往三隐潭工地现场,经考证,此碑石为流失30多年的太虚大师塔碑。当时雪窦寺正准备复建太虚舍利塔,于是我们“物归原主”,把太虚大师塔碑移交给了雪窦寺。对于这块重见天日的墓碑,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雪窦寺方丈怡藏在2005年写的《重印太虚大师年谱序》中有生动记述:“在纪念堂落成舍利塔将建时,旅游集团维修隐潭水库发现大师之墓碑,更让人匪夷所思此中因缘。深埋水中之物,历经数十年之久,恰此时又见天日,使我泪流满面,悲喜交加。”2005年9月,雪窦山太虚塔院复建告竣开放,失而复得的塔碑被重新砌于太虚舍利塔中。

猜你喜欢
溪口太虚于右任
张载“太虚”概念当代争端辨析
太虚之境——雷安德罗·埃利希当代艺术展
雨花·艺术 崔海作品
天问一号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当代太虚拳的价值审视与推广策略研究
望我大陆
西浦廿题之聚仙亭
关于宣州区溪口镇茶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指导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