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群马金金胡寅侠吴华新
(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慈溪 315300)
浙江省慈溪市在2012年2~3月初经历了长达35 d的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设施栽培的草莓灰霉病、白粉病发生比较严重。使用了较多农药的草莓种植户非常担心草莓的农药残留问题。在结束阴雨天气 3 d后,笔者对慈溪市的草莓样品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草莓种植户的农药实际使用情况和农药残留现状,以掌握连续阴雨天气对草莓质量安全水平的影响。
以慈溪市设施栽培的草莓作为调查对象,于2012年3月初随机抽样检测了3个镇17家农户生产的上市前草莓样品17批次。
按照NY/T 761-2008的方法测定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三唑磷、甲拌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水胺硫磷、磷胺、久效磷、百菌清、三唑酮、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和三氯杀螨醇等25种农药的残留量。所用仪器为Agilent公司生产的6890N气相色谱仪和7890A气相色谱仪,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微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 2763-2005、NY 1500.13.3~41500.31.1~49.2-2008进行判定。
由于农药的毒害作用与其进入人体的绝对量有关,因此评价水果安全以人体对水果的实际摄入量与其安全摄入量比较更为科学合理,用安全指数来评价水果中某种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金征宇 等,2005)。
式中,C表示某种农药;EDIC为农药 C的实际摄入量估算值;R为水果中农药 C的残留水平;F为水果的估计摄入量;E为水果的可食用部分因子;P为水果的加工处理因子;SIC为安全摄入量,采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mb为人体平均质量;f为安全摄入量的校正因子。
据张志恒等(2010)报道,2002年浙江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中,水果消费量最大值为 149.3 g·人-1·d-1。本试验中,设F=149.3 g·人-1·d-1,E=1,P=1,mb=45.2 kg,f=1,R取该种农药在该试验中的最大检出值。
从GB 2763-2005中可查知,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三唑磷、甲拌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水胺硫磷、磷胺、久效磷、百菌清、三唑酮、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和三氯杀螨醇的ADI值分别为 0.004、0.004、0.03、0.0005、0.001、0.0005、0.01、0.003、0.005、0.004、0.003、0.0005、0.0006、0.03、0.03、0.02、0.03、0.02、0.002、0.05、0.01、0.02、0.1、0.01、0.002 mg·kg-1。
危害物风险系数是衡量一个危害物风险程度大小最直观的参数,综合考虑了危害物的超标率或阳性检出率、施检频率和其本身敏感性的影响,并能直观而全面地反映出危害物在一段时间内的风险程度。可以采用危害物风险系数来评估水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系数。
式中,P为该种农药残留的超标率;F为该种农药残留的施检频率;S为该种农药残留的敏感因子;a和b分别为响应的权重系数。P和F均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计算值,敏感因子S可根据当前该危害物在国内外食品安全上关注的敏感度和重要性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式中P、F和S随研究的时间区段呈动态变化,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长期风险系数、中期风险系数和短期风险系数(金征宇 等,2005)。
在进行草莓抽样的同时,通过询问种植户、查看农资仓库和检查田间使用过的农药袋等方式对种植户在草莓上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解(表1)。17家种植户不同程度的使用了20种药物中的1种或几种。通过简单归类,杀菌类农药有11种,主要用来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杀虫类农药6种,主要用于防治红蜘蛛等;叶面肥3种,主要在草莓成熟期使用,用于提高草莓品质。调查发现,在草莓成熟阶段腐霉利、百菌清使用频率较高。
表1 草莓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农药残留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表 2),在25种农药中仅有4种被检出,检出率为16.0%。16个样品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检出,其中 4个样品同时有 3种农药残留检出,10个样品有2种农药残留检出,2个样品有1种农药残留检出;1个样品没有任何农药残留检出,样品农药检出率为 94.1%。从农药检出种类来看,3种农药为杀菌剂,1种为杀虫剂。从农药检出次数来看,百菌清检出次数最多,在15个样品中有检出,残留量在 0.0023~0.58 mg·kg-1之间;其次为腐霉利,在 14个样品中有检出,残留量在 0.036~2.38 mg·kg-1之间;三唑酮在 4个样品中有检出,残留量在0.0066~0.064 mg·kg-1之间;三氯杀螨醇仅在1个样品中有检出。可见百菌清、腐霉利在草莓上使用比较普遍,但其残留量普遍较低。
由于本试验中敌敌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三唑磷、甲拌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水胺硫磷、磷胺、久效磷、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乙烯菌核利等21种农药没有检出,所以未计算其安全指数。经计算,百菌清、腐霉利、三唑酮、三氯杀螨醇的IFS值分别为0.063、0.078、0.007和0.081,值为0.057,都小于1,说明所监测的这几种农药在该时间段对草莓安全没有明显影响,其安全状态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表2 在草莓上有残留检出的4种农药的残留量
本试验采用短期风险系数进行分析。设定a=100,b=0.1,由于本试验的数据来源于正常施检,所以S=1,此时计算的结果若R<1.5,该危害物为低度风险;1.5<R<2.5,该危害物为中度风险;R>2.5,该危害物为高度风险。经过计算,百菌清、腐霉利、三唑酮和三氯杀螨醇的样本超标率均为0,风险系数均为1.1,小于1.5,为低度风险。
目前常用的标准有GB 2763-2005、GB 26130-2010、NY 5103-2002和NY/T 844-2010,对照标准发现这次抽样检测的草莓样品都为合格(表3)。从这些标准对检出的4种农药的限量要求来看,3个国家强制标准仅对腐霉利在草莓上的使用做了限量规定,绿色食品标准 NY/T 844-2010仅对百菌清在温带水果上做了限量规定,而无公害标准NY 5103-2002和其他农业行业标准都没有对4种农药在草莓上的使用做具体的限量要求。4大类标准都没有对三氯杀螨醇和三唑酮在草莓上的残留限量做具体的规定。
表3 相关标准对草莓中检出的4种农药的限量要求
从本次抽样检测结果来看,在草莓中没有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检出,与农药使用调查结果基本吻合。从农药残留检出的情况看,主要有 4种农药,尽管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样品的农药检出率较高,但样品中农药残留量都较低,样品合格率为100.0%。通过抽样检测发现,慈溪市的草莓种植户科学用药意识明显增强,均知道在使用农药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行采摘。因为草莓是设施栽培,通风条件不好,农药的消解基本上靠自然降解。因此,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相比露地有一定程度的延长。目前在草莓设施栽培条件下还不能完全不使用农药控制菌类病害的情况下,做到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显得尤为重要。
从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本试验所检测的25种农药在该时间段对草莓安全没有明显影响,其安全状态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见这25种农药都不是影响慈溪市草莓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从风险系数分析结果来看,也进一步确定慈溪市草莓在农药残留方面是低风险的,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利用安全指数来进行风险评估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缺少一些基础的权威调查数据,特别是单一食品品种的单人日均消费量缺失给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对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一些农药在草莓上没有相关的明确的限量标准。因此,根据农药的实际使用情况更新相关标准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差异很大,造成标准在制定时很难对所有使用的农药进行全覆盖,这就要求相关的标准制定者在今后的标准修订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从调查得到的农药种类来看,只有 4种农药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有不少农药未开展常规检测。作为县级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具有随时了解农药实际使用情况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根据农户的农药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农药监测种类,提高检测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金征宇,胥传来,谢正军.2005.食品安全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75-82,255-257.
张志恒,袁玉伟,王强,王小骊,叶雪珠,杨桂玲.2010.浙江居民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长期膳食暴露与风险评估.农药学学报,12(3):33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