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芳芳,黄佳盛,赵生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乌鲁木齐 830000)
灯盏花素(Breviscapine)是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甲素和乙素的混合物,以灯盏花乙素为主,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防治血栓形成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1]。近年来,注射用灯盏花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其临床应用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1年1-3月100份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1年1-3月100份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出院病例。
设计调查表,逐项统计患者的住院号、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中医临床诊断/证型、西医临床诊断、是否辩证辨病、用法用量、溶媒、使用疗程、是否与其他中药注射液联合使用等信息。参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合理用药规定》制定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指标,采用Excel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Tab 1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breviscapine for injection
在100例病例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6~90岁,平均66.8岁;且50岁以上患者使用较多。31例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患者性别、年龄及既往过敏史分布见表2。
表2 患者性别、年龄及既往过敏史分布(n)Tab 2 Distribution of sex and age and previous history of allergies(n)
2.2.1 注射用灯盏花素辩证辨病应用统计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临床诊断统计见表3;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是否遵循辩证辨病相结合原则见表4。在100份病历中,17例无中医临床诊断(证型),其他83例中,67例胸痹(气滞血瘀)/冠心病、6例脑络痹(气滞血瘀)/脑梗死后遗症遵循中成药辩证辨病相结合使用原则,其他均属不合理用药。
2.2.2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统计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见表5。100份病历中,96例未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其他4例为不合理用药。
表3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临床诊断Tab 3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reviscapine for injection
表4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是否遵循辩证辨病相结合原则(n)Tab 4 Application of breviscapine for injection which does or doesn’t follow dialectical princi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of differentiation(n)
表5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Tab 5 Combined use of breviscapine for injection with other TCMinjection
2.2.3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溶媒种类及用量统计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选用溶媒种类及用量见表6;患者有无糖尿病史与溶媒选择见表7。
表6 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选用溶媒种类及用量(n)Tab 6 Types and dosage of solv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reviscapine for injection(n)
表7 患者有无糖尿病史与溶媒选择(n)Tab 7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 history of diabetes and solvent selection(n)
由表6可见,100份病历中,13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做溶媒,其他均为不合理用药。由表7可见,30例使用果糖注射液做溶媒,其中有23例无糖尿病病史,7例有糖尿病病史。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一要辨证用药,即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二要辩证辨病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辩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辩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辩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2]。本次调查的100份病历中,67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用药,遵循中成药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其他33例中,有17例无中医临床诊断,仅根据西医诊断选择用药,未辩证用药、辩证辨病结合用药;16例属辩证用药但未辩证辨病相结合用药,如膝痹(气滞血瘀)、消渴(气滞血瘀)、胃痛(气滞血瘀)、项痹(气滞血瘀),其气滞血瘀为证型,符合说明书规定,但中医辨病如膝痹、项痹等不符合说明书的规定,属于不合理用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2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2]。2009年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规定: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中药注射剂之间不得联合使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后应冲管或者更换输液器。笔者[3]对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的统计发现,中药注射剂ADR位居抗菌药物之后,列第2位,占ADR总数的22.9%。孙旌文等[4]对北京某“三甲”中医院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ADR进行分析,其联合使用成为ADR发生的诱因。本次调查的100份病历中,96例注射用灯盏花素单独使用,其中4例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根据我院的合理用药规定,属不合理用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2]。本次调查的100份病历中,仅13%的病历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其他的87份中57例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25例选用5%果糖注射液、5例选用10%果糖注射液,且其溶媒用量为说明书推荐量的1/2,导致输液中灯盏花素浓度过高,易导致ADR的发生。2011年第1季度,我院收集合格ADR报表52份,其中灯盏花素注射液ADR 5例,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及过敏性皮炎。此外,3例注射用灯盏花素在配制过程出现浑浊,究其原因,发现均为注射用灯盏花素50 mg与250 mL果糖或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推荐静脉注射:1次20~50 mg,qd,用250 mL氯化钠注射液或500 mL 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使用,使用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果糖注射液做溶媒不符合说明书规定,易导致ADR发生。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科室组织培训以规范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孙旌文[4]对30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分析,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ADE以过敏反应为主。虽然理论上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抗体滴度变化、内生致热源释放、血细胞破坏等,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刘立明等[5]就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药注射剂多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内含苷类、黄酮类、生物碱及未除尽的蛋白质等物质,多以胶体状态存在于药液中,当与输液配伍时容易因为pH值的改变而析出,从而导致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的出现。在临床使用中,许多医师并未深入考察中药注射剂与溶媒配伍的稳定性,随意选择溶媒,容易造成ADR的发生。所以在选择溶媒的时候,应密切关注pH值的变化,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媒溶解稀释。
本次调查的100份病历中,30例选用果糖注射液做溶媒稀释注射用灯盏花素,其中有23例无糖尿病病史,7例有糖尿病病史。从药物经济学考虑,选用果糖注射液做溶媒增加患者费用,对于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但对某些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等,说明书推荐用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的,果糖注射液是糖尿病患者可选溶媒之一。果糖是一种左旋六碳糖,与葡萄糖相比,其代谢速度较快,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果糖激酶的活性不依赖胰岛素调控,可在无胰岛素的情况下代谢为糖原。有研究[6]显示,静脉输注果糖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不发生显著变化。糖尿病患者为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会出现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现象。而果糖的代谢不依赖胰岛素,并可在补充糖尿病患者体内能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的波动。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培训,并适时进行干预,以提高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水平。
[1]唐承静,李自成,邓春玉,等.灯盏花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64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国家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
[3]范芳芳,赵生俊,聂继红.我院2009年1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7):651.
[4]孙旌文.30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ADR/ADE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7):395.
[5]刘立明,蔡学菊.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 687.
[6]王 祥,户富栋,谢志江,等.果糖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和血压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