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实施植树造林工程的探讨

2012-08-06 02:20张洁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树种选择植树造林

[摘 要]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的需要,选用合理的树种、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选择科学的造林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

[关键词]植树造林;树种选择;密度选择;方法选择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不是两个对立的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植树造林,是一项系统的过程,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和整合,并需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完成植树造林的工作。包括树种的选择、密度的配置、造林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

一、造林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是否适当,是否做到适地适树,这是造林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造林不易成活,即使能成活,也不会成林,更不会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不能发挥,也起不到森林的防护作用。在干热河谷地区,树种选择的作用尤为突出。造林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要考虑二点:第一,树种要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第二,树种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是为了保持水土还是为了生产木材或生产薪材等。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有不同要求。林种就反映造林目的和要求,因此就要按不同林种对造林树种提出要求,进行比较,最后选定。

上述二点考虑要紧密结合,如果不按这个要求选择树种,将会费了大力气培育出的人工林,其经济价值不高或防护效果不好。同时,在选择造林树种时还要考虑到其它一些问题,如种苗来源是否够用,栽培技术有无经验等因素。

(一)用材林树种的选择

用材林对造林树种要求以“速生、丰产、优质”为目标。适合干热河谷生长的树种有乔木、也有灌木、生长速度因树种不同,也有很大差别,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有的树种一年能生长1米多高,有的树种一年才生长几十厘米。丰产要求就是造林树种生长高大,寿命较长,材积生长的速生期较长。优质要求,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大小。良好的用材树种应该具备树干形通直、饱满,分枝细小、整枝性能良好等特性,这样的树种出材率较高,用途较广,经济价值较高。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可了解所选树种的其它性状,如其它用途或性能,尽可能选出多功能树种。

(二)经济林树种的选择

经济林的产品不是木材,而是果实、树液、树皮、栓皮、果壳、花或叶片以及寄生虫的分泌物等树木生长发育过程所形成的某一部分。要求产品的数量多、质量好、尽可能收获期早。由于经济林的产品种类多样,利用部位各有不同,对树种要求的具体指标也不一样。发展经济林,选择树种时,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要以市场为导向。特别要重视优质品种的选择,否则虽然产量多了但不值钱。

(三)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由于防护对象不同要求也不同。防护林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固沙林等。在于热河谷地区主要防护对象是水土流失,固定土壤免受各种侵蚀,阻拦和吸收地表径流、涵蓄水分等。因此,对水土保持的树种要求如下几方面:(1)根系发达,能笼络土壤,侵蚀作用强烈的地方应选用根蘖性强的树种或蔓生植物;(2)树冠浓密,落叶丰富,容易分解,具有改良土壤的性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3)生长迅速,郁闭紧密,避免雨点直接冲击地表,林下能形成良好的枯枝落叶层,保护土壤;(4)对立地环境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耐高温。

二、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一)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点的数量,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森林的群体结构是森林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植物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形式。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经营的目的:纸浆材要求短轮伐期,高密度;农田防护林要求挡风,枝下高较低,故密度不宜过大;水土保持林则要求密度大,加快郁闭;行道树则从美学方面和交通方便两方面来考虑。

2.树种特性:考虑其喜光性,耐阴性,树冠特性,生长特性,分枝特性。

3.立地条件:好的稀植,差的密植,以保证一定的成活株数,但具体密度应因地制宜。

4.造林技术:好的稀植,差的密植,当然,具体地段应具体考虑,不可生搬硬套。

5.经营条件:交通条件好,小径材有销路的地方适当密植,否则稀植。

确定造林密度和群体结构可以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结构与组成,了解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在整个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通过人为措施,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充分发育,又能优质高产,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二)种植点的配置

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的密度种植点在造林地上如何分布。分布形式不同,形成的林分各株树木之间相互关系也不同,这将影响植株间的光照时间,甚至影响植株的营养和水分吸收,以及保持水土的作用。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通常采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群状等种植配置形式。

正方形配置其株行距相等。有利于树冠均匀地生长发育,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较常用的配置形式。长方形配置其行距大于株距,这种配置形式方便行间进行抚育和间作。三角形配置是相邻的种植点彼此错开。营造水土保持林常采用三角形配置,有利树冠均匀生长和截留水土,

起到蓄水固土作用。群状配置形式,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配置的点上,也就是种植穴的位置上,栽种几株在一起(或有播几粒木豆或小桐子)形成一个植生组,这个组群内的幼苗很快郁闭,形成植物群体,这个群体对外界的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三、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按造林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在干热河谷使用的造林方法常采用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

(一)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主要采用营养袋苗。营养袋苗上山造林在雨季进行,可以不用浇定根水,由于它具有完整的根系和生长健壮的地上部分,对不良的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适应性较强,生长稳定,能够比较稳定地达到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不间断的生长。

(二)播种造林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在造林地上的这种造林方法称为播种造林。由于从种子萌芽开始就在造林地上生长,不经过移植过程,因此,植株个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根系未受任何损伤,对植株生长有利,特别是对直根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稀少的树种生长更有利。播种造林省去了育苗工序。施工技术简单,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边远山区,为绿化荒坡荒山很值得采用的方法。播种造林要有它一定的适用条件,适用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木豆、山毛豆、坡柳、小桐子、相思类树种、松类等。另一方面的适用条件就是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干热河谷地区只有雨季来临土壤水分才会充足。掌握当雨季将要来临前的一周时间把种子播入土壤中,等待充沛雨水的降落,种子和土壤吸水同时饱和,达到种子发芽生长。

(三)营养袋育苗

塑料袋选用高15cm、直径10cm。根据干熱气候的特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按营养土配方,拌好营养土,即用当地较好的细土60%,晒干过筛的牛马粪25%,细砂10%,钙镁磷肥5%,以及少量防病防虫的农药。二是抓好种子处理,对种壳坚硬的种子,如相思类,要采用两次沸水浸种法。即将干种子放人盆内,注入沸水15min后,滗去水后再注入第二次沸水,让其自然冷却浸泡48h,捞出种子即可播种。对容易吸水的种子,如银合欢、桉树类,只需冷水浸泡48h后即可播种。三是按时浇水。

四、结语

总之,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树种,用最科学的方法,保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更严格地说是使某树种的地理种源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3).

[2]李延凯,郑龙全.现代林业的未来发展思路探析[J].民营科技,2010,(02).

[作者简介]张洁,女,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生。

猜你喜欢
树种选择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保护家园
乡镇县植树造林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植树造林作贡献
关于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探析
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
郴州市开展植树造林“百日攻坚”行动
春天到了,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