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西白头叶猴现状及保护

2012-08-06 02:20张军辉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保护区

[摘 要]白头叶猴是世界珍稀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仅存在于中国广西。目前,广西建立了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头叶猴进行保护。但由于人类开发活动导致栖息地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保护区与区内及周边群众的共生关系没有完全确立等原因,白头叶猴的保护凸显紧迫性。

[关键词]白头叶猴;保护区;保护思路

白头叶猴是半树栖半岩栖热带动物,性情温和,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体毛以黑色为主,头部高耸一撮直立白毛,状如一尖顶自色瓜皮小帽,故名白头叶猴。它们白天以生长在石山上的多种植物的叶、根、茎、果实为食物,夜间栖息在悬崖上的岩洞和石缝间。

白头叶猴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扶绥、宁明、崇左、龙州4县境内,限于明江、左江和十万大山围成的狭小三角地带(22?觷10'N-22?觷40'N,107?觷00'E-108?觷00'E),分布范围约1600 km2,栖息地面积约200-500 km2。栖息地区为喀斯特地貌,气候为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石灰岩季雨林、石灰岩多刺密灌丛。

白头叶猴是世界珍稀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仅在中国广西有700多只,目前国外尚没有白头叶猴活体和标本,国内尚未有人工饲养的白头叶猴。2002年在第6届国际灵长类保护大会上首次被列入世界上25种最濒危、最需要保护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一、 广西白头叶猴保护现状

白头叶猴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和命名,现仅存于广西西南部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为了保护这种世界濒危动物,广西在1980年、1981年相继成立了板利、岜盆珍贵动物保护站,对白头叶猴进行抢救性的保护。2005年3月,这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此外,成立于1979年的弄岗保护区在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1994年与陇端保护区合并,成立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白头叶猴、黑叶猴和珍稀植物蚬木、金丝李、金花茶等。

(一)保护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结合保护区自身实际,以多种形式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群众对白头叶猴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自然资源意识和法律意识。

2.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非法捕猎是白头叶猴种群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打击非法猎捕行为是保护区的一个重要日常工作。弄岗保护区通过组织人员参加执法培训、实行管护交叉检查、不定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专项行动等手段,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为,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开展白头叶猴的检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究教育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开展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栖息地生态环境等方面研究,为制定和开展野生动物的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提供科学支撑。

4.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努力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同步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使社区对白头叶猴保护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在勘查确定界限的基础上,保护区与社区签订共管协议,对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

促进保护区和当地社区、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一个根本之道。在崇左保护区,通过将保护区的石山灌木林地划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对保护区石山坡积裙地实施退耕还林、实行是山区封山育林、扶持社区沼气池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等形式,在保护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类开发活动导致栖息地破坏严重,种群数量下降

据统计,白头叶猴分布区内有人口10.1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19人/km2,人为活动多,对白头叶猴的干扰大。在洼地开荒、砍柴挖药、开山炸石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石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影响到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范围与种群数量。

滥捕猎杀也造成白头叶猴种群严重数量下降。人口的膨胀、肆意的开发和破坏,严重压缩了白头叶猴的栖息空间,导致其栖息地呈现出“生态孤岛”状态。

2.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自然保护区虽然已建立近三十年,在白头叶猴的种群监测研究、宣传教育、打击非法猎捕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保护区功能的发挥。

3.保护区与区内及周边群众的共生关系没有完全确立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需要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参与,而周边群众也依赖当地的自然环境获取基本的生存資源,二者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形态。单纯强调保护,忽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和需要只能导致保护区和地方的关系紧张,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

实践中,存在着保护区建立过程中对村民土地征用的补偿、野生动物破坏村民经济作物的补偿、保护野生动植物对村民传统活动限制的补偿等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款不到位等问题,不仅对村民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削弱了村民参与自然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保护区管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保护区内及周边村民替代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确定,都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

二、广西白头叶猴的保护思路及建议

由于种群数量稀少,白头叶猴的保护凸显其紧迫性,而由于分布范围狭窄且分布零散,生境独特,其保护更应该强调遵循野生动物与其栖息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思路。

第一,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加强白头叶猴栖息地保护

白头叶猴栖息地区为喀斯特地貌,气候为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石灰岩季雨林、石灰岩多刺密灌丛。 历史上,白头叶猴地方种群分布的范围比现在更为广泛,地方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亦会更多,而且彼此间会有方便的“通道”联系,但在地质基础造成的异质性和不连续性、地貌形态的特殊性及地理纬度产生的地带性因素下,更由于人为的开发原因的,如今栖息地呈现出斑块状分布特征。

针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片段化特征和不同种群间缺乏“通道”联系的现状,应大力推行退耕坏林和封山育林政策,逐渐改变农田侵入“石山林木”生态系统的现状。要根据白头叶猴的食源特性,种植其喜食的树木逐步建立起不同区域种群间的生态通道,以改善白头叶猴的生存环境。根据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山地及其周边地区一定的范围内,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第二,积极引导社区参与,保持社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宣传教育、公众参与保护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白头叶猴的拯救和保护工作,杜绝非法猎捕和倒卖野生动植物制品行为。

引导和调整白头叶猴分布区的经济结构,寻找适合本地区的替代发展方式,改变由于种植农田、砍柴挖药、开山炸石等破坏白头叶猴栖息地的行为,以巩固和发展白头叶猴的保护成果。如发展速生用材林和果树、药用植物栽培,发展本地城镇绿化苗木和花卉产业,加强野生动物的饲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

第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挥保护区管理、科研功能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规章,为保护区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理顺管理体制,形成环保部门综合管理和林业、国土等有关部门共同管理相结合的体系;完善管理、巡查、执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划拨、社会投入相结合的自己来源渠道;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提高对种群的检测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万辉,潘文石.广西白头叶猴栖息地特征[J].生態学杂志,2010,(3).

[2]网易新闻.广西白头叶猴数量增加 研究价值赛大熊猫[EB/OL].http://news.163.com/09/0311/13/544J7OSO0001124J.html, 2009-03-1

1/2010-12-10 .

[3]兰海东,梁一萍.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保护实践[J].广西林业科学,2006,(1).

[4]蒙可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现状及保护措施[J].广西林业,2004,(3)

[5]吴名川.广西灵长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估计[J].兽类学报,1983,(1).

[6]王献溥.与社区共管建设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J].广西林业,2005,(3).

[作者简介]张军辉(1975—),男,河北容城人,中央民族大学校办副主任科员,法学院2010级民族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环境法学。

猜你喜欢
保护区
To protect the kangaroos that have lost their parents 守护袋鼠孤儿
黑龙江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建议
关于跨水源保护区桥面收水及应急蓄毒池设计与探讨
印度老虎保护区流浪狗比虎多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云南立法保护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亚丁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有效管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