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云,王明桢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高职院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的语言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1]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是否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本研究调查了合肥地区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建议,以期形成较为合理的应用英语专业建设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
本研究在2011年调查了合肥地区开设应用英语专业的5所高职院校,其中3所公办院校,2所民办院校.
本调查问卷设计五大项与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相关的问题,分别是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设施、学生实践及就业.既包括定性分析的问题,也有定量分析的问题.
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为各院校英语系主任、系教学秘书或骨干教师,对本专业的教育现状十分了解,所以数据真实可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份,有效率达100%.
2.1.1 基础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调查显示5所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均开设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含口译)课程,而同时还开设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语言文化这四门课程的有3所院校,其他2所院校开设以上四门课程中的一到两门.在各门课的开设学期和周学时方面,各院校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综合英语和听力课程上,多数学校开设4个学期.综合英语周学时最少4节,最多8节;听力周学时最少2节,最多4节.在泛读和口语课程方面,开设4个学期的各有2所,其余均少于4学期,但至少开设2个学期,周学时最少2节,最多4节.翻译课程(含口译)开设2学期的有3所院校,其余都开设1个学期,周学时最少2节,最多4节.
由此可见各院校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注重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尤其是前三项技能.
2.1.2 行业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各院校均开设有行业英语课程,开设学期多为第3、4、5学期,周学时多为2节,涉及商务、文秘等方向.开设门数存在差异:开设5门的有1所院校,开设3门的有3所,开设1门的有1所.这些数据说明各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行业英语教学,但较之基础英语,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多是在高年级阶段增加几门行业英语课程,并未做到英语和其他专业的有机融合,这从侧面也反映行业英语教师的匮乏,同时由于开设行业英语的学期过迟,周学时过少,学生并未真正学到足够的行业知识来适应职业要求.
2.1.3 专业实践课占课时总数的比例
调查显示专业实践课时占课时总数的比例达到50%及以上的只有3所院校,而这3所院校在建议项中建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说明所统计的专业课实践比例只是教学计划中列出的,实际开出率很低.这与国家教委规定的“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2]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2.2.1 基础英语教材使用情况
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使用上,3所院校选用适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教材,如《综合英语教程》(高职高专版)、《致用英语综合教程》,2所采用适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如《大学体验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在其他课程的教材使用上,各院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有的课程选用适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有的却使用适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水平的.总体来说,教材选用还存在随意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过难和不实用的教材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也是造成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2.2 行业英语和自编教材使用情况
各院校都使用专业英语教材,最少1本,最多5本,涉及方向多是商务方向和文秘方向,而旅游、会展和科技等方向的较少.在自编教材方面,3所院校有自编教材,多指由本系英语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并不等同于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其针对性不太强.
2.3.1 教学班级人数
教学班级人数在35人到40人之间的院校有2所,其余3所院校的教学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最高达87人.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班人数为40人[3].过多的班级人数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这也说明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的缺乏.
2.3.2 “双师”型教师人数
在“双师”型教师人数方面,4所院校各有2名“双师“型教师,1所院校仅1名,可见“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这与上文提到的开设行业英语不足的原因相一致,这也是造成学生行业英语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2.3.3 企业外聘人员与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情况
只有3所院校从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任教,仅为1人,没有一所院校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这说明各院校在校企结合方面做得很不够,是造成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所需知识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2.3.4 对英语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情况
5所院校中仅3所对英语教师进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在建议项中各校都表示英语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说明即使有相关培训,也多流于形式,或所学很少.
2.4.1 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
各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都配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差距较大,最少2间,最多20间,主要用来教授综合英语、翻译、口语及行业英语课程.这反映各院校都意识到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投入的差异,各院校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2.4.2 多功能语言实验室使用情况
各院校在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的数量上差距相对较小,最少3间,最多6间,且都用来教授听力或视听说课程.
2.4.3 网络自主学习实验室使用情况
只有2所院校有网络自主学习实验室供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开放时间较少,每周只有一到两次,每次两个小时,使用率很低,这说明各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4.4 其他情况
除上述教学硬件设施外,只有3所院校还有其他较为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如高级翻译实训室、外文电影放映厅、商务谈判实训室等.4所院校认为本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只能一般满足教学需要,1所认为不能满足,由此表明各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总的来说,数量和种类有待加大,使用率有待提高.
2.5.1 学生实践情况
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室的院校只有3所,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院校有4所,同时拥有两者的仅有2所,占40%,这与国家教委提出的“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2]的要求不相符.在问到“是否使用校内外实训室(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都回答偶尔使用,可见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
2.5.2 就业情况
虽然5所院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都在90%左右,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就业率与此数据有一定的差距.5所院校均反映只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与英语相关的行业,基本与培养目标一致.各校都反映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只能一般胜任岗位要求.4所院校认为行业英语知识有待加强,1所院校认为英语基本功有待加强.这说明在整体上,学校所学知识与市场上岗位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要加强行业英语知识的学习.
由于本次调查只限于合肥地区的高职院校,因此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有局限性,但也可反映总体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一些建议,试图探讨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应用英语专业建设模式.
高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社会、行业及高职学生本身对英语的需求为依据,严格遵循“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原则,采用“语言模块+专业模块+综合实训模块”[4]的课程设置模式.语言模块教授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专业模块培养学生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从事某个岗位所必须的能力.综合实训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仿真的的环境或真正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实践.这三大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交叉循环.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应精简或删除传统的理论性过强,实用性较弱的课程,代之以与当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课程.所谓“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英语和另一门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的融合.[5]因此既要提早开设行业英语,更要使行业知识与英语相融合.在一年级侧重语言的同时兼顾专业知识,二年级语言与专业知识并重,三年级侧重综合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生需要从教材中获取基本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应选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应用性、实用性强的教材,同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形成一系列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自编教材,以适应“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强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6]因此要以校企合作为导向,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培养力度,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从企业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同时也要加强对英语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英语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这不但能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更能获取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对应用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环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大课内实践教学的比例,确定专业实训的内容,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切实开出实践课时;其次要建设科学性、实践性强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再次要走校企结合之路,积极发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只有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为导向,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材使用、加强师资培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 见 .[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6/2006/3/qi139811261360021160-0.htm.
〔3〕李响,向前进.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53.
〔4〕黄晓彤.论模块式课程设置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3):49-50.
〔5〕滕术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29.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