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2-08-05 06:04刘秀兰任素珍支洪敏
山东医药 2012年25期
关键词:手术室血压麻醉

刘秀兰,任素珍,支洪敏,焦 岩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0)

近年来,术前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备受重视。手术室护士通过与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预见性不安,明显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行妇科手术患者396例,年龄26~66(46+7.50)岁;其中子宫全切术156例,子宫肌瘤挖除术149例,卵巢肿瘤切除术91例。患者均常规行手术准备,术前1 d送手术通知单;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应用静脉泵自控镇痛。3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前、术中、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以下护理干预:①术前由巡回护士填写手术访视单,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到床旁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有关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是在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对术后疼痛可使用自控镇痛泵达到止痛,消除其对手术疼痛的恐惧。指导患者进行放松、深呼吸训练,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语言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从患者的言行和表情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真诚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1],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②进入手术室后由术前访视护士迎接患者,与其交谈并告知患者自己今天全程陪护在其身边,给予患者悉心的安慰照顾,以消除和减轻患者无亲属陪伴的孤独、寂寞和手术恐惧感。③手术准备阶段,与其轻轻交谈,抚触患者,使心情平静、呼吸平稳、肌肉关节放松,使用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做进一步的解释、安慰、鼓励,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耐受力。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手术。④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运用肢体语言与患者沟通,如轻轻按摩患者紧绷的肌肉,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在温暖亲切的感觉中体会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⑤手术中不要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结束患者清醒稳定后送回病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作适当的术后指导,并告知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告知手术后麻醉恢复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和担心[2]。⑥术后第2天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通过语言的沟通,了解患者手术中的感受及术后恢复情况。

1.2.2 观察项目 分别记录患者手术前1 d、入手术室时、麻醉穿刺时、切皮时、切皮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血压。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记录术后 2、6、10、20 h 的疼痛评分。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时间、下地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呃逆等并发症以及切口愈合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心率、血压变化 术前两组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入手术室时、麻醉穿刺时心率、血压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 见表3。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比较(次/min,¯x±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比较(mmHg,¯x±s)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h,¯x±s)

3 讨论

手术事件、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都会成为一种应激源,引起患者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精神紧张等生理心理反应。而有些肿瘤患者负性情绪明显,有突出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睡眠、饮食障碍等心理问题,具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的个性特征[4]。因此如何尽量减少焦虑的不良反应备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5]。手术室护士通过与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预见性不安,可使患者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理应激程度,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术前护理干预使患者对麻醉的方式、术后疼痛的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改变了患者的认知,使患者不会因过度紧张、焦虑而降低痛阈,调节患者的期望及术前焦虑水平,并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心理干预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6]。术前心理干预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各种治疗与护理;能增强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在心理干预的实施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自身形象,贴近患者感情,注意个体化和认知能力的实质转化,方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干预效果[7],从而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应激反应程度。

[1]穆燕红,张静.影响医护关系心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48-49.

[2]邓玉梅,向兰兰.和谐沟通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4(6):4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

[4]王如跃,邱幸凡,张六通.社会心理因素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6,27(1):34-36.

[5]陆敏,刘岚云.外科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J].华东医药通讯,2006,6(5):18-19.

[6]杨晓莉.护士对住院患者沟通技巧应用的现状[J].上海护理,2003,3(2):50.

[7]赵泽琴.病人术前焦虑抑郁的心理学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04,12(20):212-213.

猜你喜欢
手术室血压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稳住血压过好冬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