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希强
把素质概念与企业结合,无疑是拟人化的说法,包含了較浓的感情色彩。
这里借用了人才学的概念。素质在人才学中,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而之所以倡导高素质企业,也正是基于对这两点的推崇,特别是后者。
在这个连温家宝总理都呼吁“企业家身上要流淌道德血液”的年代,在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高发频发、公共道德底线屡屡被撕破、社会价值观紊乱的当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应该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高素质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同时,发挥社会的标杆作用。
什么样的企业堪称高素质企业?
套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小威廉·克莱·福特的话,“一家高素质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企业的“高素质”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过硬的产品和服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公民”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低碳节能……
高素质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不一定是知名企业,不一定是获得暴利的企业,甚至不一定是所谓的品牌企业;但一定是讲诚信的企业,一定是能给员工以成就感,给社会带来福祉的企业……
我们推崇高素质企业并非是要企业家做道德模范,而是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度和量化标准来推动企业走向“善”的良性循环。
高素质企业当然也会受利益驱动,但和低素质企业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建立了一条完美的利益链,在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消费者、员工、社会乃至政府都满意。
没有企业天生就是高素质企业,但从来就是走在成为高素质企业的路上。
我们寻找高素质企业——无论是正在成为高素质企业,还是已然成为高素质企业。
我们寻找高素质企业,更是寻找一种向上的力量。
寻找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我们希望找到可信赖的高素质企业并与全社会分享其精华所在;同时又找到适合、促进企业向“高素质”转变的机制、环境和土壤。
寻找高素质企业,就是寻找一种向上的力量。
2011年8月、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先后两次强调中国经济绝不会“硬着陆”——转型期的中国需要涌现出大批的高素质企业,以助力完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当然,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社会乃至消费者的合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说,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是整个中国“新长征路上”面临的又一次新的“大考”;而作为市场的基本单元,中国企业的表现值得期待。
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