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辨

2012-08-04 17:13李瑞
现代企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改革发展

李瑞

马克思说过,一个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思想与历史同路、前后相接、是不容跳跃的旅程。30年过去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浪潮,又将在思想、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里,勇于冲破禁区、打碎枷锁和消除迷信,背负着历史的厚重感而壮烈前行。进一步打破固有格局,启动新的发展程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奋进的我们的党和国家,正面临着扑朔迷离的机遇和挑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中国,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思想解放引领改革开放与社会演进

1.以思想解放吹响时代的号角。思想是行动的先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发轫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推动了全面拨乱反正,还进一步引发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从而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又突出强调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针对“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种判断姓“资”姓“社”的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恢复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是又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讲话,进一步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丰富解放思想的实践内容,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潮。进入新世纪,思想解放绽放出新的涵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以生产力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解放思想就是發展生产力,生产力的解放又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区别于康德流派的神秘性唯心主义生产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大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人的要素,后两者是物的要素。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应该体现在其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相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上。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处在最关键时刻,反复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展望今后的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进程,发展新的生产力。

3.以人的解放推动全面发展。人的解放是思想解放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的解放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人类自身发展史的必然选择。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发源于农耕社会的炎黄大地,千百年来,人的生存问题始终统领一切。在物质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人”必须被限制,拘囿于传统思想桎梏,“人”的存在只是身体的存在,“人”沦为身体,身体沦为肉身。发端于19世纪末的近代中西文化交融,在一定程度呈现出广泛的非合作性,并造成急剧的社会变迁,又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长期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状况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改观。随着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骄人成就,伴随着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步伐,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人”从依附于自然、土地、家庭、“单位”的生存关系以及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至此,以解决自然人生存问题为核心的生存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已经完成或者说近乎完成了它的使命,那些束缚自然人的文化枷锁也已被打碎。

二、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探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全面胜利

解放思想,既是时代进步的客观选择,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就要着力于系统视阈,洞察纤毫细微。通过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破解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的机制性矛盾与问题。以此为发端,需要从以下方面形成有效抓手。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聚创新力量。解放思想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此凝聚人力资本、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等创新力量,可以有效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首先,从人力资本视角来看,改革创新作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本质上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自觉实现与张扬。通过解放思想,开启民智,可以将人类的这种自发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能力本位观念上升为自主意识和民主觉悟,从而与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其次,从意识形态视角来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构成中华民族大步迈向现代人类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固精神支柱。再其次,从制度建设视角来看,制度创新也是生产力。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面临着经济模式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2.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机制束缚。当今时代是百舸争流的时代,是多元变革的时代,也是锐意创新的时代。旧有的诸多矛盾、问题主要是因机制障碍所致。例如,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是当前最受关注、影响全局的新矛盾、新问题;又如房价过高且飞涨不止,并非住房建得太少了,而是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不顾住房作为人们安居的基本生存条件和供给有限等特点而过度市场化,未能构建一套合理开发、分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再如,在对外开放问题上,当前正面临两难选择的矛盾。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国家经济安全的现实和潜在风险日益增大;不扩大开放,影响发展,事关重大。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攻坚举措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机制性的矛盾和问题呢?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升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这就需要通过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方面,改进和完善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和方面,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联系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等各个领域,各国的社会再生产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把握对外开放的客观规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

4.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引导党建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指导新的改革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5.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构建长效机制。解放思想,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应是长期的过程。在当前的中国,如何在执政党强力推动的前提下,建立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的原动力,鼓励人民群众突破旧约束实现新突破,这是决定新一轮解放思想程度和成效的关键。关键是要形成激发解放思想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明确解放思想的现实利益点来建立“利益动力”机制,使解放思想从一般号召转化为自觉行动,要通过制度安排变为可考察、有监督,让思想僵化和不思进取者承担机会丧失的责任。这就需要构建长效机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激发继续解放思想的原动力。要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向实践学习,虚心向“对手”学习,主动向国外学习。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我们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和正在崛起的大国学习,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通过学习获得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平等的权利与资格。

(作者单位:华东石油局扬州办事处)

猜你喜欢
生产力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改革创新(二)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