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杨明飞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7)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创伤、应激、缺氧、休克、寒冷等因素下最先被激活,并产生皮质醇。皮质醇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过度升高或过度降低则可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衡、免疫异常等。我科收集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不同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TBI)患者119例,依据1个月的治疗恢复时间窗检测皮质醇,以研究TBI后血清皮质醇变化与TBI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1.1 对象 选择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不同外伤原因所致的TBI患者119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32例。年龄16~83岁,平均(36.9±14.6)岁。车祸伤61例,坠落伤22例,暴力打击伤15例,摔伤13例,其他伤8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经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国内 TBI诊断标准〔1〕。
1.2 排除标准 (1)伴有原发的内分泌疾病者;(2)合并有其他重要功能脏器如肝脏、肾脏等损伤者;(3)伤后24 h以后入院者;(4)特重型(GCS 3~5分)TBI患者。
1.3 方法
1.3.1 分组 选取门诊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30)。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17.9)岁。所有入选病例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受伤类型及部位。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型损伤组(13~15分)、中型损伤组(9~12分)和重型损伤组(6~8分)。根据GOS预后评分分为1~2分组、3~4分组和5分组。
1.3.2 检测指标 患者伤后第1、14、28天早晨采血检测皮质醇激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检测。并于伤后1个月进行GO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本组患者伤后28 d内死亡13例,病死率为10.9%。各相关因素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不同损伤程度TBI患者之间伤后Cor水平有差异。伤后血清Cor水平上升,TBI越严重,Cor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Cor变化越明显;与GOS 3~4分组和GOS 5分组比较,GOS 1~2分组Cor变化更显著。
伤后早期头颅MRI检查发现皮质醇激素持续异常患者下丘脑-垂体区长T1长T2信号,FLAIR上呈高信号,提示下丘脑-垂体区存在挫裂伤、出血等损伤。稍晚期头颅MRI可发现下丘脑-垂体区纤维增生改变。
表1 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组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情况(±s)
表1 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组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情况(±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重型同期组比较:2)P<0.05;与中型同期组比较:3)P<0.05;与GOS3-4分同期组比较:4)P<0.05;与GOS5分同期组比较:5)P<0.05
组别 n 第1天 第14天 第28天对照组64 17.5±3.4 13.2±4.4 15.2±2.430 13.5±6.4 - -不同损伤程度轻型组 3332.3±17.11)2)3) 16.6±8.92) 12.5±4.7中型组 71 68.6±13.11) 22.1±7.81) 18.7±8.2重型组 15 82.4±23.61) 29.4±10.51) 11.7±4.6不同预后评分1~2分组 1089.4±19.81)5)62.4±13.51)4)5) 11.7±2.43~4分组 3262.0±20.91)4) 26.1±3.71) 18.2±2.85~6分组
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生理情况下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Cernak等〔2〕认为TBI患者血清皮质醇呈现如下变化规律:伤后3 h内迅速升高,而伤后1~3 d逐渐下降至低于正常水平,大约在第5天出现第二次升高,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在整个观察期间,血清皮质醇的昼夜变化节律消失,且血清皮质醇变化程度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以判断预后。与此结果不同,Hoen等〔3〕发现有部分中、重型TBI患者伤后出现短暂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应激反应障碍,结果使患者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没有应激性增高,甚至出现消耗性的降低。Lieberman等〔4〕报告的TBI患者伤后皮质醇水平低下发生率达46%。尽管上述结果有所不同,但无论升高还是降低,有一点能够肯定,众多学者对TBI后皮质醇发生改变已达成共识,至于结果不同,可能与入选标准、取血时间、病情轻重、受伤部位、伤后处理、伤后皮质醇检测时间窗不同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中发现,颅脑损伤越严重,皮质醇升高越明显;而且皮质醇升高的程度与预后有关。
目前大多文献对颅脑损伤后皮质醇的变化观察时间窗为急性期〔5〕。本组病例确定采用观察时间窗为伤后1个月。根据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消散及患者伤后1个月的预后程度,笔者选择皮质醇的检测时间为伤后1、14和28 d。通过检测发现,本组119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 d皮质醇检测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型组高于轻型组;伤后14 d中、重型组皮质醇仍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轻型组趋于正常。在伤后1个月的观察时间窗内,如果皮质醇升高持续存在,无下降趋势,则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本组重型组15例患者伤后1个月死亡9例,病死率达60%。由此可见,皮质醇的变化与损伤严重程度有关;TBI越严重,昏迷程度越深,血清皮质醇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
TBI后的皮质醇变化对病情发展有重大意义,长期过度的高浓度或者低浓度皮质醇则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导致了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升高。本组119例患者根据伤后1个月GOS评分分为3组。伤后第1天,预后不良组的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血清皮质醇的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可以对预后进行评估。
头颅MRI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属无创性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如病情允许,可进行头颅MRI检查。496例急性TBI后死亡患者进行尸检的解剖资料表明,大约21%的病例在垂体前叶发生出血或坏死,16%在垂体柄,22%在垂体后叶〔6〕。有研究报告了76例PTHP患者,其中79%在下丘脑-垂体水平存在血管损伤(出血或梗死)的神经放射学(CT扫描或MRI)证据〔7〕。在没有放射学改变的患者中,可能由于继发性缺氧导致下丘脑和/或垂体水平的功能性损害。本组部分患者进行了头颅MRI检查,伤后早期头颅MRI检查发现下丘脑-垂体区长T1长T2信号,FLAIR上呈高信号,提示下丘脑-垂体区存在挫裂伤、出血等损伤。稍晚期头颅MRI可发现下丘脑-垂体区纤维增生改变。这种影像学的变化在皮质醇异常升高者尤为明显,说明颅脑损伤后的皮质醇变化与这种下丘脑-垂体的“中枢性损害”有一定关联。同时也发现部分患者皮质醇有异常变化,但头颅MRI下丘脑-垂体区未见异常,提示皮质醇的升高与创伤应激有关。因此应加强颅脑损伤后的头颅MRI或功能性MRI的研究。
1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29-34.
2 Cernak I,Savic VJ,Lazarov A,et al.Neuroendocrine responses following grad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male adults〔J〕.Brain Inj,1999;13(12):1005-15.
3 Hoen S,Asehnoune K,Brailly-Tabard S,et al.Cortisol response to corticotrop in stimulation in trauma patients:influence of hemorrha-gic shock〔J〕.Anesthesiology,2002;97(4):807-13.
4 Lieberman SA,Oberoi AL,Gilkison CR,et al.Prevalence of euroendocrin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6):2752-6.
5 张建宁,江荣才,朱锡德.脑损伤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其相应指标的变化〔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245-8.
6 Pierucci G,Gherson G,Tavani M.Pituitary changes especially necrotic following craniocerebral injuries〔J〕.Pathologica,1971;63:71-88.
7 Benvenga S,Campenni A,Ruggeri RM,et al.Hypopituitarism secondary to head trauma〔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13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