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的选择与运用

2012-07-31 05:33
演艺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音频舞台计算机

吴 振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舞台多媒体即在舞台艺术中运用的多媒体,一般是计算机、视频、音频技术等的综合,其创作对象主要是数字影像、声音等元素,对舞台艺术创作能起独特的辅助作用。近年来,多媒体在舞台演出(包括晚会、舞剧、戏剧、杂技秀等)、大型展会以及装置艺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功能愈来愈显著。而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也随之成为艺术创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在舞台多媒体创作实践中曾遇到这类问题,并在赴美国加州大学访学期间对该问题进行了调研。

在国内,由于多媒体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海世博会等大型项目中的广泛运用,一些较为专业的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已为业界所熟悉,它们功能强大,能满足演出的各种需要,但往往价格不菲。而中小型演出由于受成本的限制,无力承担大型软件高昂的租赁费用,有的仅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播放视频,通过投影、高清彩屏等显示设备将影像呈现在舞台上。这样勉强可以满足播放的需要,但演出时控制难度较大,无法实现表演与多媒体的精准互动,更不能实时调整视频的大小、位置、色彩、播放长度,使其在多个屏幕间进行无缝拼接。若遇剧场空间有限、投影机与幕布投射距离不够时,则更加束手无策。

在国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演出,有丰富的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可供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技术就开始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随着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发展和摄影机数字化、液晶投影机的出现,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一批有着艺术、信息工程等多种学科背景的媒体艺术家,为满足舞台创作实践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出一批专业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并不断改进。这些系统具有不同的商业定位、适用范围和特点。有针对大型演出及商业展会的多路播放控制系统,如瑞典Dataton公司的“Watchout”系统,德国Coolux公司的“Coolux”系统;有针对中小型演出及装置艺术创作的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如美国Troika Ranch公司的“Isadora”系统,美国Figure公司的“Qlab”系统等。笔者就这些播放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一些介绍,以期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1 功能强大的多路播放控制系统

多路播放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在多台显示设备上对不同的视频进行编辑和播放。它实现了多画面的同步播放,能在多层幕布上呈现不同的影像,从而摆脱了多媒体平面化缺乏空间层次感的劣势。这类系统构成复杂、功能强大、稳定性强,具有调试简单、效果出众、扩展性好等特点,但成本高昂,适用于预算较高的大型商业演出及展会。

以“Watchout”多路播放控制系统为例说明。该系统由一台演出时负责控制的计算机通过设置的局域网与数台负责播放的计算机相连,主控计算机通常为轻便的笔记本电脑,负责播放的计算机通常为台式计算机主机,每台主机负责一个显示设备的播放,显示设备可以是投影机、显示器、电视、LED屏幕等,单台机器最大支持6通道的1 920×1 080 p分辨率视频的输出。“Watchout”系统支持大多数视频、音频、图片格式的播放:能播放Windows媒体格式和与Quick Time兼容的视频文件,如MOV、WMV、AVI、DV和MPEG-1/2/4 格式,其中MPEG-2、H.264、Windows Media 9清晰度较高;能播放BMP、GIF、JPEG、Photoshop、PICT、PNG、ARGA和TIFF格式的图片,以及Windows媒体播放器所支持格式的音频文件(一般使用 WAV、AIFF格式)。一般来说,负责播放的计算机越多,负责控制的计算机通过“Watchout”系统可以编辑和播放的视频数量也就越多,但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负责播放的计算机数量。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大屏幕无缝拼接功能,可以实现多台投影机的无缝融合拼接,这在投射的屏幕较大而投影机与屏幕距离有限时非常实用;能够在计算机中校正球形、弧形、波浪形等各种异型幕,摆脱了镜框式舞台带来的限制;还能实现部分特殊效果的实时编辑,如图片、视频的分层堆积,图表动画、影像的放大缩小,现场混音特效,画中画效果等。

虽然构成复杂、功能强大,但“Watchout”系统的操作却非常简单。其操作界面(见图1)与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Final Cut Pro”类似,也可采用时间线模式,将需要在不同显示设备上呈现的影像拖到时间线的不同层上,再进行编辑和同步播放,并可加入动画特效,实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此外,通过加入标记点,系统播放时可以自动暂停、跳转。

无论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这类大型露天演出,还是歌剧、舞剧、杂技秀这类剧场舞台表演,都可以看到“Watchout”系统的身影。笔者曾在舞蹈诗《舞者》和大型杂技秀《浦江情之雕刻时光》中运用这套系统进行多媒体创作和演出。在舞剧《舞者》中,负责控制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局域网与2台负责播放的计算机主机相连,而计算机主机又分别与2台投影机连接,其中,1台投射在台口纱幕上,另1台投射在底幕上。笔者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的“Watchout”系统对多媒体效果进行编辑,控制播放(见图2)。

在杂技秀《浦江情之雕刻时光》中,创作人员使用1台笔记本电脑负责控制,4台计算机主机负责播放,通过“Watchout”系统控制4台投影机同步播放。其中,2台投影机安装在观众席后排,投射在台口纱幕;2台投影机安装在舞台内侧顶部,通过“Watchout”系统的无缝拼接功能解决了这2台投影机与幕布距离较短所带来的问题,将同一视频投射在底幕上。“Watchout”系统的使用,使舞台景致更富有层次,意境更丰富,与表演完美结合(见图3)。

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运用“Watchout”系统实现大屏幕的拼接,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表现力方面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在舞蹈《雀之恋》中,运用多媒体营造出了森林中的奇幻意境(见图4之1-3);在舞蹈结尾,多媒体画面与演员的互动演绎了单靠肢体动作难以表现的孔雀开屏景象(见图4-4)。

作为多路播放控制系统的高端版本,“Coo lux”系统的构成更复杂,功能更强大,成本也更高。该系统由主控软件“Coolux M edia M anager”、媒体服务器“Coolux Server”、播放器“Coolux Player”构成。除具备“Watchout”系统的所有功能外,还能在舞台上呈现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支持2 048×1 536 p分辨率视频的输出;具备更强的实时编辑功能,强大的特效引擎使其能实时添加多达90多种特效;能够进行三维影像的互动,使多媒体影像根据需要在X、Y、Z三维坐标轴上随意移动、缩放和旋转。

该系统在大型舞台演出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麦克白》中,运用这套系统将多媒体影像投射在悉尼大学的城堡上,影像与城堡表面的肌理完美融合,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见图5之1-3)。在戏剧《唐璜》中,该系统将100多张精心设计的高分辨率图片投射在舞台上(见图5之4-6),创造出丰富的舞台视觉效果。

2 交互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

实验剧场里的一些演出预算相对较少、专业性较强,实时交互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Isadora”可以满足这类演出的需要。该系统是由美国Troika Ranch公司的多媒体设计师科尼利奥(Coniglio)及其团队在实践中根据演出需要而开发,具有强大的视频、音频实时编辑功能。与其他播放控制系统相比,该系统除控制播放设计制作好的视频、音频、图片文件外,还支持播放标准的M IDI①文件和3D Object(3DS)文件;也可以实时地呈现从舞台上摄像机中获取的影像,并根据需要即时加入各种特效。它操作简便,各种功能被编辑成节点,创作者只要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节点并连接、调整参数,就能获得所需的各种效果(见图6)。

“Isadora”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通过传感设备获取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来控制视频、音乐的合成,使视频、声音等直接与演员的表演产生联系。在演出中,演员穿着的塑料纤维紧身衣会测量身体主要关节的弯曲和拉伸,当一个关节运动,它将信号发送给计算机,“Isadora”系统再将此信号转换成控制其他剧场设备(摄像机、声音、灯光等)的信号。如,表演者手臂弯曲时,声音变得非常柔和;表演者伸直手臂,音量变大;表演者踢腿可以引出一段乐章或者引起视频影像的变化等。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使作品具有交互性,而交互性是连接肢体动作与多媒体的纽带,正是这种交互性使演员能够根据直觉即兴表演,并引起视觉和听觉的变化。

运用这套系统,Troika Ranch公司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1994年创作的舞剧《In Plane》实现了舞蹈与多媒体的二重唱,舞蹈表演与音乐、视频、灯光等舞台元素几乎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见图7之7-8)。2006年创作的作品《16[R]evolutions》更加突出了交互性,创作者在一个简易舞台上设置传感器和摄像机,此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特别设计的软件“网络之眼”(Eyes Web)通过摄像机捕捉演员身体12个骨骼点的运动。这些骨骼点运动的信号传送给“Isadora”系统,该系统控制视频、音频并对这些信号实时做出反应。同时,使用红外线跟踪身体的运动,在同一区域产生对应的投射影像(见图7之1-6)。Troika Ranch公司目前仍致力于研究如何运用“Isadora”系统辅助编舞,控制视频、音频、灯光等舞台元素与演员的交互表演,激发舞者的创作灵感,将作品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此外,“Isadora”系统的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与异地舞者进行同步排练和演出。

3 经济实用的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

在交互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中,“Qlab”系统最为经济实用、简单易学。在美国,如果预算吃紧,甚至能够以1美元/天的价格在其官方网站租用该系统。从纽约百老汇到伦敦西区,它被广泛地运用在舞台演出和装置艺术的多媒体创作中。它能够播放大多数格式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以及M IDI文件,并在播放时进行控制:可以设置播放序列,设置暂停和跳转,调整播放速度、时间长度、音量大小,对影像的转场加入淡入、淡出效果,对视频进行旋转、平移和缩放等动画效果,制作混音效果;还可以实时播放从摄像机捕获的影像。与“Isadora”系统相比,其操作界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见图8),不同的是,它更专注于多媒体的播放控制,而实时特效功能略显不足,需借助第三方插件。

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学期间,尝试用“Qlab”系统完成了戏剧《有色人种博物馆》(The Colored Museum)的多媒体创作和演出。演出时运用了2台笔记本电脑,1台放在后台播放视频,1台放在观众席后播放音频,均使用“Qlab”系统进行控制。2台笔记本电脑通过局域网相连,在各自的“Qlab”系统中根据章节分别在播放序列中设置“提示”(cue),使播放音频的电脑能够通过“提示”同步控制视频的播放。演出最初要求同时在5台电视机上呈现不同的影像,由于预算有限,后改为3台显示器,尽管如此,“Qlab”系统也很好地完成了多媒体播放任务。 播放系统通过设计,使显示器内容与舞美道具相结合,也使多媒体效果更丰富、更富于变化。

结语

以上这些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商业定位、适用范围和特点,在创作和演出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对于创作者而言,多媒体播放控制系统并非价位越贵越好、功能越强大越好,而要根据演出的内容、特点及预算进行选择。这样既能实现需要的舞台效果又能降低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有相似功能的多媒体播放系统还有很多,笔者仅选择使用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进行初步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和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音频舞台计算机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