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在矿山法隧道中推进监测分析

2012-07-30 05:46
山西建筑 2012年9期
关键词:压浆轴力管片

高 凯

(广州市珧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12)

盾构法[1-3]是软土暗挖隧道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快,噪声低,地面沉降或隆起易于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矿山法适用于坚硬岩体隧道的施工,若环境条件允许,辅以地面及洞内辅助施工措施,改进的矿山法(又称为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可适用于城市地下水位低的软土地层和复杂断面的地下工程施工。矿山法[4,5]通过坚硬岩层时爆破作业对环境影响大,土质隧道的稳定性及地表沉降难以控制,防水效果较盾构和明挖隧道差,通过软弱地层、砂层、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时施工困难,技术措施费用高,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进度慢。我国许多省市,具有多山地和丘陵地貌特征。一条隧道难以保证所遇的地层单一,为了加快进度,减少施工风险,有时不得不采用“矿山法+盾构法”两种工法相结合应用[6-8]。国内广州、深圳地铁有类似成功的案例。目前针对“矿山法+盾构法”相结合开展的研究,多是对这种工法的施工应用总结,对其内部结构的受力状态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采用“矿山法+盾构法”复合工法施工,先在区间隧道中部施作一个工作竖井,用矿山法施工初衬隧道。区间隧道整体设计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预先采用矿山法暗挖,并修筑初次支护,然后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施作管片衬砌,在管片衬砌与矿山法隧道衬砌之间压注水泥浆形成多层复合衬砌。左右线矿山法加盾构施工段分别长147.5 m和287 m,埋深约10 m。

2 监测方案

2.1 监测目的

1)确定环向接缝受到盾构前方堆土深度影响情况、环缝随推进距离变化规律,为隧道长期稳定提供参考。

2)通过钢筋应力计监测管片环向受力情况,特别是注浆局部荷载的影响,以确保管片姿态并为隧道管片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2 监测方案

共8个监测断面。试验段有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断面1—1~3—3,常规监测设有5个断面,分别是断面4—4~8—8。

3 监测结果及分析

3.1 土压力监测

选取有代表性且数据完整的监测断面进行分析。图1~图3分别为3个试验断面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因土压力盒经凿除混凝土保护层等机械作业,成活率较低,每个断面监测数据的总量有限)。总的来看,土压力的变化可以分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管片脱出盾壳后,土压力盒与混凝土导台、两侧部分挤进土体相接触,土压力急剧增大,但由于隧道内积水较多,使管片产生上浮,土压力又逐渐下降;第二阶段是对该试验环或其前后几环进行壁后压浆,造成土压力二次上升。

由图2可以看出,处于不同部位的土压力大小不等,且变化规律不同。处于底部的土压力盒T2,由于隧道积水使管片上浮,土压力急剧下降,直至为零,表明该处管片上浮量大,且后来的第一次壁后压浆也没能很好的控制管片的上浮,需进行二次及时补浆;处于顶部的土压力T3一直为零,表明该处有空隙,没有充填密实;处于右下的T4土压力除刚开始有下降外,后来一直维持在6.5 kPa左右,变化不明显。

由图3可以看出,处于底部的T7在壁后压浆后,土压力迅速增大,表明壁后压浆有效的控制了该环的管片上浮,但从该环T6的土压力变化来看,该环顶部仍有部分空隙没有很好的充填密实。

选取2月15日的监测数据进行环向土压力分析。可以看出,3—3断面顶部的土压力较小,几乎一直均为零,表明该处没有充填密实。通过在盾构前方堆土施工,可以部分增加刀盘面板的支护力,进而压紧环缝间的橡胶止水条,但仅靠前方堆土不足以填密管片与矿山法隧道之间的空隙。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片壁后压浆,加之矿山法初衬隧道渗漏水严重,隧道管片上浮是难免的,且从监测情况来看,需要多次壁后压浆,才能保证管片和矿山法初衬隧道之间的空隙有效充填,特别是隧道顶部60°范围内。局部较大的土压力可能是由于刀盘旋转挤土进入空隙,恰好与该处的土压力盒外表面有效接触所引起的。

3.2 钢筋轴力监测

图4~图6分别为3个试验断面钢筋计轴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画在同一图上的一对钢筋计代表埋在同一块上的同一位置,一个在内侧环向主筋上,另一个在外侧环向主筋上。

可以看出,处于不同部位的钢筋计受力情况不同,如图4所示,处于底部的钢筋G1-1和G1-2,由于受到底部土体的反力作用,该处管片受到正弯矩作用(管片内侧受拉为正),使内侧主筋受拉,外侧主筋受压,与实测钢筋轴力计受力情况相符,G1-1受拉、G1-2受压,特别是在壁后压浆后,二者的轴力均不断增大,表明壁后压浆使该环管片底部的土压力增大,有效控制了管片上浮。G1-1和G1-2钢筋轴力同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 kN和-5 kN(受拉为正,受压为负),主筋直径为16 mm,故此时主筋对应的应力分别为55 MPa和-25 MPa,均小于HRB335钢筋的设计强度300 MPa,处于受力安全范围内。由图4c)可以看出,与G1-1和G1-2受力情况不同,处于顶部的钢筋轴力计G2-1和G2-2,由于没有受到外部其他荷载的作用(隧道顶部没有充填密实),仅在管片自重作用下变形和受力,受力一直变化不大,在管片壁后压浆后,二者出现拉、压交换,即此处的管片所受弯矩压浆前后方向相反,但量值上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表明壁后压浆没有使该环顶部空隙有效填充,有待二次壁后压浆。

由图5可以看出,试验2—2断面G4-1和G4-2与试验1—1断面G2-1和G2-2的受力情况类似,一直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且管片壁后压浆后,钢筋受力状况与压浆前相反,表明该处没有有效充填,仅在管片自重作用下受力与变形,需多次补压浆;G3-1和G3-2在壁后压浆前,受力未发生较大变化,反而在压浆后钢筋轴力有减小趋势,表明该处壁后压浆没有控制住管片上浮,需对浆液密实度和压浆量共同控制,才能有效控制管片上浮。由图6看出,试验3—3断面上的G5-1和G5-2与试验1—1断面G1-1和G1-2的受力情况类似,壁后压浆使钢筋轴力升高,表明压浆对管片上浮起到了控制作用,但没有G1-1和G1-2变化量大。

处于隧道底部的钢筋轴力计,受到底部土体的反力作用,使内侧钢筋轴力计受拉,外侧钢筋轴力计受压,特别是在壁后压浆后,二者的轴力均不断增大,表明管片壁后压浆对管片上浮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处于顶部的钢筋轴力计,由于隧道顶部没有充填密实,仅在管片自重作用下变形和受力,受力一直变化不大,壁后压浆没有使该处空隙有效填充,有待二次壁后压浆。

4 结语

1)土压力在隧道中下部较大,且在管片壁后压浆前后发生较大变化,但隧道顶部土压力几乎一直为零,说明管片和初衬隧道之间的空隙没有及时有效的充填密实,特别是隧道顶部60°范围内。2)隧道底部积水较多处,盾构隧道脱出盾尾有较大上浮量,需多次对管片进行壁后补压浆,直到整环土压力分布较均匀为止。3)处于隧道底部的钢筋轴力在管片壁后压浆后有较大变化,表明壁后压浆对隧道管片上浮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所有钢筋轴力计的最大值均小于钢筋的设计值,管片结构安全。4)处于顶部的钢筋轴力计受力较小,要保证整环管片处于正常稳定的受力状态,应通过壁后压浆密实地填充管片与初次支护间的建筑间隙。

[1]刘建航,侯学渊.盾构法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

[2]周文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何 川,曾东洋.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5]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黄德中.盾构法与矿山法相结合施工技术[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5(2):29-32.

[7]刘健美.“盾构法+矿山法”施工在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学城专线段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6):14-15.

[8]张学军,戴润军.盾构在矿山成洞段推进技术[J].隧道建设,2006,26(sup):25-27.

猜你喜欢
压浆轴力管片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帕德玛大桥引桥粉细砂地层钻孔桩化学浆护壁成孔及桩端桩侧压浆技术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箱梁预制压浆封锚施工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
钢支撑轴力在安装过程中的监测分析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
基坑开挖阶段支撑轴力时空效应分析
后压浆桩基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