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调查及其对人格教育的启示

2012-07-30 12:54孙颖冯晨旭廖星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主义者高标准

孙颖 ,冯晨旭 ,廖星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072

一.引言

对于完美主义一词,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心理学上,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是指一种力求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而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关于完美主义人格,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临床观察和实证研究都证明许多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都有其完美主义的根源,并且越是高度分化、精细分工的社会,完美主义就越是流行。Rice和Ashby也提出,依据完美主义对人群进行分类有助于探究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本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快速地评估和筛选出需要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完美主义人群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对西方人群以及台湾大学生的研究也都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完美主义类型,他们在抑郁、焦虑、自尊等心理指标上存在差异。因此考察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点对于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我们知道,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准,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表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开展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服务的。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通过社会行为规范的渗透和制约,使个体的心理得到内化和深化,以期达到提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评价和控制的能力,指导人们在现实的交往中,通过教育训练、人际交往等途径,形成对自身的评价和区分能力。进行人格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而并非是熟悉专业技能却具有人格缺陷的 “怪才”。因此如何进行人格教育一直是广大学者所关注的课题。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其在人格教育中到底有何作用,我们从完美主义角度出发在进行人格教育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这些都是值得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大学生完美主义一般量表对大学生完美主义者进行分类,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完美主义者在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上的不同特点,从完美主义人格视角出发,为人格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二.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从两所大学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316名被试,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81人;文科121人,理工科 195人。 年龄在 17 到 23周岁(M=19.53,SD=1.18)。

2.测量工具

测量使用的是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该量表由杨宏飞等人编制,量表有两个维度: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为 0.84,分半信度为 0.85、0.79,重测信度为 0.72、0.78。量表采用 5 级计分的方法,得分越高,完美主义倾向越明显。

三.结果分析

依据完美主义的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采用中位数法对大学生被试进行分类。首先找到追求高标准的中位数(Md=28)和在乎缺点的中位数(Md=17),接着按照被试的得分情况,将被试分为A类 (积极型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28,在乎缺点<17,110 人,34.81%)、B类(混合型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28,在乎缺点≥17,68人,21.52%)、C类(消极型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28,在乎缺点≥17,77 人,24.37%)和 D类(非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28,在乎缺点<17,61人,19.30%)(详情见表 1)。

由表1可以看出,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在区分四类完美主义者时主效应均显著 (P<0.001)。也就是说,在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上,四类大学生完美主义者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标准维度上,积极型完美主义者 (A类)和混合型完美主义者(B类)得分显著高于消极型完美主义者(C类)和非完美主义者(D类),并且完美主义者(D类)还显著高于消极型完美主义者(C类);在乎缺点维度上,混合型完美主义者 (B类)和消极型完美主义者(C类)间没有差异,但要显著高于积极型完美主义者(A类)和非完美主义者(D类)。

表1 四类完美主义者的得分比较

四.启示

从不同类型的完美主义者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和倾向,在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上有不同的侧重。借助于对完美主义维度进行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面对不同类型来访者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型完美主义者(A类)相对于其他三类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又很少在乎缺点。追求高标准,使他们积极进取,愿意向着高标准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较少在乎缺点,还让他们具有了不怕失败、不怕事情做得不够完美的性格特征。因此,这种类型的人会拥有非常好的情绪健康水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混合型完美主义者(B类)相对于积极型完美主义者和非完美主义者,在乎缺点的特点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由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学会主动调整认知的方法,如在失败的时候不要因为没有达到自己制定的过高标准而失落,也不要因为过分在乎缺点而对自己求全责备等,是提升这一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条可行路径。

消极型完美主义者(C类)他们非常地在乎缺点,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缺憾,对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因此他们会具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关注这类学生的情绪状态,应当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他们学会接纳缺憾及不完美来摆内心纠葛,使他们的心理能量导向为追求高标准而努力,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害怕暴露缺点而不思进取。

非完美主义者(D类)这类学生在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上得分都不高,比较容易自我满足,情绪比较稳定。对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该定位于,在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许可范围之内,逐步激励他们向高标准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在激励他们进行挑战的过程中,要时刻与他们探讨追求高标准应该树立的正确态度,达到既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帮助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实现更高人生目标的效果。

2.对人格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如王文娟提出高校应当通过树立人格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以及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健全人格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高柏杨则在分析高校人格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人格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之外还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提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以及加强教师道德的培养,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以培育人格健全的学生。这些途径都是从宏观教育角度对其提供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完美主义的独特角度对人格教育提出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人们的完美主义倾向通过追求高标准和在乎缺点两个维度表现了出来,并且在进行分类时主效应显著。积极型的完美主义者追求高标准并且较少在乎缺点,这是比较健全的人格,但是其比例也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他三分之二则都是存在某些不良人格的完美主义者,这提示我们,从心理学中的完美主义人格角度出发,无论是学生对自我,家长对孩子,还是学校对学生,在进行人格教育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其一,在教育中设定适当的标准。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说法叫“跳一跳,摘桃子”,也就是说,我们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应当有依据地设定适应当前水平的标准,让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如果我们设定的目标过低,学生比较容易实现目标,这样会给他们形成一种“不用十分努力我也能做的很好”的暗示,就会渐渐不再努力也就不会有能力的提高。当然现实中是我们设定的标准大部分是过高的,这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积极完美主义者只占三分之一就可见一斑。我们在教育中设定了过高的标准,这让学生们觉得目标遥不可及,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同时由于设定的标准过高,也容易导致失败,过多的失败经历会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回避高标准并且特别在意缺点的消极完美主义者。人格上消极因素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在设定标准时,应当在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内,这样能够让学生愿意通过自己努力去达到目标,而不是只是看着过高的目标感叹自己的能力欠缺,从而陷入消极完美主义的陷阱。适当的目标在给学生以压力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希望,让他们看到达到成功的可能。并且由于标准设定适当,也增加了学生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这样获得的成功给学生以激励以肯定,不仅增加其努力的动力,更给予其充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拥有比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使其一步步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

其二,给缺点一个正确的态度。对于缺点,当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趋势,即一旦发现缺点便如临大敌,如,学校担心学生失败以及出现错误,家长担心孩子一步失败之后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社会大氛围直接影响了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导致他们对失败深恶痛绝,将失败以及缺点视作瘟疫,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因担心犯错误而谨小慎微,把很多宝贵的时间用于反复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担忧上。尽管学生们深知自己将时间浪费在反复的检查和担忧上是没必要,但却难以自拔,而这正是盲目地追求完美所带来的一种恶性循环。从我们的分析结果也可以清楚看出,十分在意缺点的混合型完美主义者和消极型完美主义者占了被试总数的一半左右,如此多的大学生对于缺点过分在意,这必然反映了我们在人格教育上的不足。

因此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缺点或者失败。要知道,因为有缺点的存在,才有进步的可能。要接受失败的存在是生命的常态,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寻找进步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盯着自己的错误不继续往前走,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完美主义,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应当加强应对挫折的教育,并且应当对于学生的缺点给予理性的态度,不过分纵容但也不过分强调,能够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不足并学习到经验和教训就已足够。相信这样对待缺点才能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产生积极的作用。

希望随着完美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能给当前的人格教育带来越来越多的启示,让广大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意识到在教育中应当设定适当标准并且用平和心态看待错误和失败,从而培养出更多人格健全的人才。

[1]Frost R.O., Marten P., Lahart C., & Rosenblate.R.The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 [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0,14:449-468.

[2]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04):943-945.

[3]訾非.完美主义:高度分化、精细分工的社会文化产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5.

[4]Rice KG, Ashby JS.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lassifying perfectionists [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7, (01):72-85.

[5]Slaney R.B., Pincus A.L., Uliaszek A.A., & Wang K.T.Evaluating Groups Using the Structural Summary Method for Circumplex Data[J].Assessment, 2006,(02):138-153.

[6]Wang K.T., Slaney R.B., & Rice K.G.Perfectionism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aiwan: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42:1279-1290.

[7]何聪颖.学校人格教育[J].校长参考,2007,(08):11.

[8]杨宏飞,张小燕,赵燕.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02):107-110.

[9]廖星.大学生完美主义者的情绪特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09.

[10]王文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0-201.

[11]高柏杨.高校人格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导刊,2011,(06):157-158.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主义者高标准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忌肉主义者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完美是个坑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