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闯
吉林省四平市爱龄奇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心律失常是指患者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传导速度、起源部位或者激动次序出现异常的一种病变状态[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已达50多种,其中胺碘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对6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现整理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2年5月该院治疗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4.2)岁;病程 2个月~7年;在所有患者中,有14例肺源性心脏病,19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心肌炎。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70~140 mg的胺碘酮加入至2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保持0.5~1.5 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若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且室性期前收缩,应在静脉注射3 d后,开始服用胺碘酮进行治疗,3次/d,每次200 mg;若患者的心率小于100次/min,且心律失常次数小于10次/min时,口服治疗改为 2次/d,每次 200 mg;若患者心率降低至 80次/min,心律恢复正常,用药剂量应为1次/d,每次200 mg。口服胺碘酮之前进行尿、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每周检查1次。
疗效标准分为显著改善、明显改善以及无明显改善。其中,显著改善:患者心律失常完全消失,或者其时间和次数不大于治疗前的10%;明显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的时间及次数低于治疗前的50%;无明显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的时间及次数仍大于治疗前的50%。总有效率为显著改善和明显改善例数之和与总例数之比。
采用软件SPSS 17.0统计分析数据,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表1 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善结果[n(%)]
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及QT间期的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及QT间期的变化(s)
心率(次/min)QT 间期(ms)87.12±14.95 375±35 63.08±7.64 412±52(t= 11.091 3,P < 0.05)(t= 4.572 3,P < 0.05)
治疗过正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轻度头晕以及低血压,降低用药剂量后均恢复正常,未影响后续的治疗。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后天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以及电解质失衡等导致心脏活动的传导过程或者起源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心率失常。临床大量资料表明[2]: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流容易紊乱,尤其是心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尽快治疗,否则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力衰竭。目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多种,但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只适用于部分心律失常患者,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时一定要谨慎。胺碘酮是临床上广泛用于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之一,属于抗心律失常的Ⅲ类药物,该种药物主要是通过延长不应期、复极以及阻断钾离子通道治疗心律失常。胺碘酮也还具有与其他3类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相同的电生理作用,同时能够非竞争性的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阻碍交感作用,阻滞钾通道和钙通道,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之一。为了探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本文作者对6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综上可知,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的患者的心功能也明显改善,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李丽丽,刘辉.卡胺碘酮在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61-162.
[2]李韧.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