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萰
武汉市第五医院产科,湖北 武汉 430050
妊娠妇女易产生各种担忧,其中最大的担忧是胎儿的健康,另外担忧孩子的外貌,怀孕会不会影响夫妻关系,怀孕期间是否影响工作,影响家庭的经济问题以及产后休养问题等[1]。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文献针对出现新生儿病理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报道,本研究则主要总结我院针对妊娠妇女最多担心的问题,新生儿病理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并通过比较干预后不同时期产妇的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妇产科住院分娩后出现病理性新生儿的产妇62例,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8.6±1.4)岁;孕周 33~42 周,平均(38.5±1.9)周;早产儿1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中重度窒息8例,病理性黄疸3例,新生儿肺炎3例;在对照组中,年龄20~35岁,平均(28.5±1.5)岁;孕周 32~43 周,平均(39.5±1.8)周;早产儿 12 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中重度窒息7例,病理性黄疸4例,新生儿肺炎3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以及新生儿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观察组
1.2.1.1 产前护理 产前孕妇既对分娩方式存有恐惧害怕心理,加上产检预示可能出现的新生儿病理状态,在担心妊娠结局的同时,还担心胎儿发生意外,这一切对其造成强烈的心理应激,加上住院环境的陌生及未知的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常使孕妇出现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住院期间经济负担加重,又担心花了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大多孕妇有失眠、情绪低落、沉默少言、坐立不安等忧虑表现[2]。护理上针对产妇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健康教育,加强与产妇的交流,耐心倾听产妇的诉说,同时注意语言的和蔼,与产妇形成一种有好的呼唤关系,使得产妇主动将心里所担心的问题讲出来,帮助其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1.2.1.2 产后护理 产后应该尽早进行母婴同室,并行母婴接触,术后除要常规检测产妇生命体征,对于剖宫产者,除要保持其手术切口敷料干燥、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外,更要注重其心理护理,因为术前产妇并未形成新生儿存在病理缺陷的意识,一时间心理上难以接受,在产后1 d时,因为许多疾病无法得到确诊,只是一个初步的临床映像,所以许多产妇抱有一线希望,期待新生儿一切正常的心理,此时护理上要对产妇多加安慰,告知某些病理状态的发生,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严重的影响,其具有良好的预后,而且有些疾病不是24 h内就能确诊的,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检查,且临床初步映像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增加产妇战胜疾病的信息,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其焦虑,较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对于已经确诊存在新生儿病理状态者,护理上要针对新生儿不同的病情,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告知在目前发达的医疗技术下,许多新生儿疾病是能通过医学干预治疗的,且大多数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会阴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产后1 d和6周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
产后抑郁[3]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估,包括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10个项目。每项根据症状分:0分:从未;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对于EPDS>9分者作为抑郁临界值。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36个条目,以及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根据得分多少,将生活质量分为低:<70分;中:70~80分;高:>80分3个层次,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率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产前两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1 d和6周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后6周抑郁程度较产后1 d和产前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产后6周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产后1 d(P<0.05),但与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前、产后1 d和6周抑郁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产妇产前、产后1 d和6周抑郁程度比较(,分)
注:与同组产后6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产前 产后1 d抑郁程度 产后6周抑郁程度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1 31 7.56±1.12*7.69±1.15 1.992 0.157 9.61±1.52●*13.54±2.66*10.637 0.003 5.82±0.98●8.67±1.35 5.621 0.012
观察组产前总体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7个维度得分高于产后1 d(均P<0.05),对照组仅生理职能1个维度得分高于产后1 d(P<0.05),观察组产后1 d生活质量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后6周以上8个维度得分均较产后1 d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高于产后1 d(P<0.05),其余6个维度得分与产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病理新生儿产妇往往需要忍受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分离的痛苦,不但无法及时执行母亲的角色,而且还为新生儿所患疾病以及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担心,因此容易出现产后抑郁,同时因为产妇在住院期间,所处的陌生环境,以及集体的作息时间、相关的医院规章制度等,出现一些不适感,加上产后伤口的疼痛、奶胀等的影响,也是导致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的原因[5-6]。
患有抑郁症的产妇拒绝治疗的原因也许是没有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认为该病是一种慢性病、很少有人支持、该方面的保险费较少和家庭收入低以及教育程度低,早期放弃治疗的参与者,大多数是来自家庭和资金支持受限的单亲家庭[7]。产后6周内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在做好常规的产后访视、产后检查、了解产后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同时,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通过本研究的护理干预发现,产前两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1 d和6周抑郁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产后6周抑郁程度较产后1 d显著下降。在护理工作中,对于产后6周者,访视人员只要重视产后抑郁症的先兆,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对轻症患者提供咨询技术,对中重度患者,及时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防止病情发展[8-9]。本研究发现,一旦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则会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生活质量SF-36评分,发现观察组产前除生理功能外生活质量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产后1 d,而对照组仅生理职能1个维度得分高于产后1 d,同时产后1 d时,病理新生儿的产妇中,观察组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6周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较产后1 d升高,对照组产妇则随着新生儿病理的发生发展,慢慢的心理上被动接受,其仅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高于产后1 d。
表2 两组产妇产后1 d和6周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产妇产后1 d和6周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产后1 d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对照组产前产后1 d产后6周产前产后1 d产后6周77.8±5.0*76.8±6.6●81.2±7.9*76.9±4.8 73.5±5.2 74.6±5.3 74.9±4.8 73.5±5.9●78.6±7.8*72.9±4.1 69.5±3.1 71.1±4.8 76.5±4.5*75.8±5.6●80.3±8.1*78.3±5.3*73.5±4.0 76.7±4.5 76.8±4.9*74.2±4.5●79.6±7.3*75.4±3.8 69.9±3.8 78.1±3.9*82.3±5.3*80.4±4.7●83.5±9.0*69.5±3.3 69.5±3.6 70.1±4.5 78.4±5.1*73.5±4.8●79.8±7.1*70.1±5.4 69.9±2.9 71.0±3.8 79.6±5.4*75.3±4.9●80.4±7.4*75.9±5.0 73.3±5.4 75.5±5.0 81.3±5.6*73.8±5.1●88.5±8.7*75.8±5.5 71.1±5.0 80.9±5.3*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病理新生儿母婴分离的产妇,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1]吴春燕,田昌碧.不良心理因素在孕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广州医学,2005,29(5):458.
[2]陶春花,舒宗建.前置胎盘期待疗法期间孕妇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2004,1(8):493-494.
[3]吴丽萍,何仲,王立新,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6-8.
[4]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81-283.
[5]Calas JF.Taking care of a newborn suffering from dysmorphism[J].Soins Pediatr Pueric,2010,5(254):40-42.
[6]Swift MC, Scholten I.Not feeding, not coming home: parental experiences of infant feeding difficultie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a neonatal unit[J].J Clin Nurs,2010,19(1-2):249-258.
[7]黄蓉.一种新的围产期抑郁症治疗护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19-21.
[8]柳和平,吴爱靖,武春建.影响产后抑郁的因素及预测[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7(4):61.
[9]刘芹.心理干预对减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