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及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2-07-30 03:18罗志青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发际腮腺面神经

罗志青

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淮安 223002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切除是腮腺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入路方式是采用从耳前绕下颌角的“S”形切口,但该手术方式常遗留领下区手术瘢痕,影响美观,难以被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接受[1]。本文笔者采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方式切除腮腺肿瘤,与传统的“S”形切口方式作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美观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和随访资料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4~49岁,平均(36.42±2.31)岁;肿瘤的病理类型:多形性腺瘤31例,基底细胞腺瘤11例,腮腺囊肿9例,Warthin氏瘤9例。按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口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方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方式:从耳前绕下颌角的“S”形切口,解剖保护面神经分支,将肿瘤完整切除,严密缝扎腺体残端。观察组采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2]:耳前部分自耳屏前向上,在耳轮角处向前进入发际内,向下绕过耳垂,沿耳后沟向上,然后沿发际向下(术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切口)(图1);自腮腺嚼肌筋膜深面向前翻瓣至腮腺前缘(图2);解剖保护面神经分支,将肿瘤及腮腺浅叶组织一并完整切除,严密缝扎腺体残端(图3、4);复位皮肤-筋膜瓣,分层对位缝合(图5)。术后注射青霉素1~3 d,预防感染,为避免涎瘘发生,嘱患者禁食酸性及刺激性食物1~2个月。

图1 切口的设计

图2 皮瓣升高和肿瘤彻底暴露

图5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方式所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3~6个月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随访6~12个月记录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评分,评分标准:按照由高到低分为0~10分,其中,0~2分为不满意,3~6分为基本满意,7~9分为满意,1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基本满意、满意与非常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 101.87±8.56 99.23±7.93 2.116>0.05 52.09±12.14 49.97±11.30 1.986>0.05

2.2 两组患者面神经损伤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3~6个月,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损伤2例(6.67%),对照组3例(10.00%)。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配合面部肌肉功能训练,面瘫症状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均完全恢复,未发生永久性面瘫。两组患者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 > 0.05)。

2.3 两组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比较

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主观上的口干症状。出现耳周麻木者观察组4例,对照组7例。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肿瘤复发。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对术后功能及美观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3]。腮腺肿瘤的切除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S”形切口进行,其具有视野暴露充分的优点,被国内外多数学者采用[4-8],但该治疗方法并发症较多,且影响美观,难以被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所接受。本文笔者采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口方式切除腮腺肿瘤,并将其作为观察组与传统的“S”形切口方式作比较,发现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口方式亦可以完全暴露整个腮腺区域,达到与传统“S”形切口相同的手术效果,其手术所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面神经损伤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腮腺肿瘤适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和部分可从下颌后窝内完整取出的深叶肿瘤,尤其适合腮腺肿瘤较大(超过3 cm)的患者,效果显著,且可获得较好的美观效果,适用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1]常世民,柳春明,布静秋.美容切口在腮腺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3):367-369.

[2]陈飞,王力红,李彬,等.两种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初步评价[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3):1333-1335.

[3]韩晓晨,胡万宁,夏长金,等.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404-405.

[4]门美超,李赞,喻建军,等.改良手术方法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运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875-2876.

[5]Foustanos A,Zavrides H.Face-lift approach combined with a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advancement flap in parotidectomy[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45:652-655.

[6]Meningaud JP,Bertolus C,Bertrand JC.Parotidectomy:assessment of a surgical technique including facelift incision and SMAS advancement[J].J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2006,34:34-37.

[7]布静秋,黄雪蕾,陈鹏,等.副腮腺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6):59.

[8]孙衍波,李东柱,王思源.13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58-159.

猜你喜欢
发际腮腺面神经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