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华 白 旭 伍巧源 黎 伟 廖蕴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累及肾脏所引起的原因未明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病理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广泛血管内皮损伤。该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在内皮损伤和炎症病变的轻重有直接影响。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是重要的内皮细胞损伤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1-2]。本研究观察了Ⅲ、Ⅳ、Ⅴ型LN患者循环中sEPCR水平,探讨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4例有肾脏病理资料的LN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sEPCR水平,进行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与LN病变相关分析,现将材料总结报道如下: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住院的54例有肾脏病理资料的LN患者,其中,男 15 例,女 39 例;年龄 19~60岁,平均(35.84±7.93)岁;病理分型:Ⅲ型12例,Ⅳ型29例,Ⅴ型13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肝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妊娠期者;近1个月内感染、手术、创伤、急性心血管事件及使用抑制剂者及抗凝剂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者。部分患者抽血时正在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SLE诊断符合1982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方案制订的我国SLE诊断标准:SLE的主要诊断依据是:①多脏器受累;②皮肤损害(面部蝶形红斑);③免疫学检查异常。另外,发病年龄、性别等也应作为诊断时的参考。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依据是在SLE基础上并发肾脏损害的表现。
1.2.1 临床表现 ①蝶形或盘状红斑;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③脱发;④雷诺现象和(或)血管炎;⑤口腔黏膜溃疡;⑥浆膜炎;⑦光过敏;⑧神经精神症状。
1.2.2 实验室检查 ①血沉增快;②白细胞降低(<4.0×109/L)和(或)血小板降低(<80×109/L)和(或)溶血性贫血;③持续性蛋白尿和(或)管型尿;④高丙球蛋白血症;⑤狼疮细胞阳性;⑥抗核抗体阳性。符合以上指标6项者即可确诊。
1.3.1 血浆sEPCR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早晨抽取1.8 mL全血,与枸橼酸抗凝剂0.2 mL按1︰9比例混合抗凝,留取血浆于-70℃冻存待测。sEPCR的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R&D公司,具体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每份标本均同时测定2次,取均值。
1.3.2 肾组织学检查 所有患者行肾活检术,肾组织行常规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光镜染色包括HE、PAS、PASM及Masson三色染色,免疫荧光直接法观察肾组织IgG、IgA、IgM、C3、C4、C1q 的沉积强度及部位。
1.3.3 实验室检查 两组患者均行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补体(C3,C4)、C 反应蛋白(CRP)、ESR、IgG。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1 两组外周血sEPCR蛋白水平及sEPCR mRNA表达情况 观察组血浆sEPCR及sEPCR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见表 1。
表1 两组外周血sEPCR蛋白水平及sEPCR mRNA表达情况()
表1 两组外周血sEPCR蛋白水平及sEPCR mRNA表达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观察组内与无感染者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sEPCR蛋白(ng/mL) sEPCR mRNA(mg/L)观察组合并感染无感染对照组20 34 54 179.4±41.62*#147.68±34.97*108.97±14.92 188.6±30.89*#122.3±29.4*96.5±30.0
2.1.2 不同病理类型血浆sEPCR水平 根据LN肾脏病理类型分组统计,Ⅲ、Ⅳ、Ⅴ型LN患者血浆sEPCR水平分别为(135.80±30.53)、(159.09±36.34)、(136.70±30.69)ng/m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Ⅳ型高于Ⅲ型和Ⅴ型(P<0.05),Ⅲ型和Ⅴ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N患者血浆sEPCR水平与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1); 与 24 h蛋白尿和 CRP均呈正相关 (r=0.304、0.280,均 P < 0.05),与 SCr无相关性(P > 0.05)。 患者的ESR、IgG、C3水平均未显示出与SLEDAI相关(均P>0.05)。
蛋白C途径是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EPCR、结合型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mEPCR)和sEPCR[4]。sEPCR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异、敏感的指标,既可反映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5],又可以监测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SLE的病理标志是反复发作的广泛血管损害,其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和组织的局部缺血坏死及血管炎。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炎的病理过程中是直接受损的靶器官[6-8]。已证实SLE患者血浆中sEPCR水平增高[9-10],是患者血管内皮受损的可靠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sEPCR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推测随着SLEDAI的增高,导致LN病情加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根据LN的肾脏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发现,Ⅲ、Ⅳ、Ⅴ型LN患者血浆sEPCR的水平均增高,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均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其中,Ⅳ型患者血浆sEPCR水平高于Ⅲ型和Ⅴ型,提示Ⅳ型LN患者内皮细胞受损尤其明显。Ⅳ型LN病理上突出表现为肾小球弥漫性细胞增殖,尤其是常伴大量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其血浆sEPCR水平较其他类型增高是否与肾脏局部增生的内皮细胞受损致sEPCR大量脱落到血浆中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明确。本组结果显示,血浆sEPCR水平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与LN蛋白尿形成有关。动态观察sEPCR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有可能较尿蛋白更能敏感反应疾病的活动性以及作为早期疗效的评价指标。
CRP是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之一,而CRP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核因子κB介导的炎性反应从而影响内皮功能,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本研究发现,LN血浆中sEPCR水平与CRP呈正相关,sEPCR在LN炎症病变的发生和病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sEPCR与SLEDAI显著正相关,而ESR、IgG、C3水平与SLEDAI无相关性,因此,血浆sEPCR水平较ESR、IgG、C3更能反映SLE疾病的活动性,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更有利于监测病情变化。
[1]唐政,吴燕,俞雨生,等.狼疮新月体肾炎3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35-736.
[2]胡波,王潭枫.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和sIL-2R水平变化的检测[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34(12):688-689,727.
[3]常文秀,曹书华.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69.
[4]唐力军,高毅,姜晓丹,等.人骨髓来源的多功能成体祖细胞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6):422-424.
[5]Sambrook J,Russell DW.分子克隆试验指南[M].黄培堂,译.3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3.
[6]耿静,李显平,刘慧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11(3):62-63.
[7]韩春辉.狼疮性肾炎伴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75-76.
[8]杨琴,王墨,李秋,等.104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6):10-13.
[9]Perico N,Remuzzi G.The possible role of endothelin in the process of progressive renal deterior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human glomerulopathies[J].Semin Nephrol,1993,13(1):37-45.
[10]刘曙晨.水蛭抗凝血作用及化学成份的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