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稿件交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2-07-25 04:32文/李
中国出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策划稿件错误

文/李 宁

由于市场的需求、出版行业工作要求以及专业分工的需要,许多出版社都改变了编辑加工与策划不分的状况,纷纷施行了策划编辑制度。策划编辑制度的实施,使选题策划与稿件加工整理这两部分原本由一位编辑进行的工作,分别由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完成。策划和加工分开,其初衷是让一部分编辑全身心投入策划、组稿和市场推广工作,另一部分编辑专注于书稿的加工,各负其责,精编细作,力争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矛盾,从人员配备、时间分配上为保证图书的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

专业化分工可使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合理的分工,岗位职责精确的定位,明确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对图书质量所负职责应有所重合[1],策划与加工的分离,可能切断了策划与加工过程中的互动与互补、使得审稿环节形同虚设、导致编辑加工质量下滑[2],从而出现出版时间延误、出版质量失控等疏漏,无时无刻不困扰着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如何完善分工、加强协作,努力实现1+1>2的合作效果,是每一位致力于出版事业发展的从业人员的最大心愿。

要完善分工,首先要抓住工作流程中的衔接环节解决好有关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形成出版社内部有效的图书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好各自岗位的工作,就能使衔接环节顺畅,总体工作有序进行。一些出版社在实行策划编辑制时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其原因往往是未能解决好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衔接问题,造成策划和加工脱节,两部分人员矛盾较多,直接后果是出书质量下降。同时由于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管理考核未能很好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3]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的衔接首先体现在策划编辑将稿件移交给加工编辑进行审稿和加工的环节。

一般情况下,策划编辑负责拟定出版规划,落实目标作者,商谈出版条件,签订出版合同,进行稿件生产管理,督促作者按时交回齐、清、定的稿件,统筹落实封面与版式设计、宣传、确定印数等工作。策划编辑是最初设计出版规划的人,也是与作者沟通最充分的人,应负责收到稿件后对稿件的质量进行初步的审核,从而判断稿件是否符合组稿意图和出版要求。确定稿件是否符合齐、清、定收稿要求的审读,既是对选题策划与编写环节的总结评价工作,也是判断其是否可以进行编辑加工的重要工作。[4]但是策划编辑不可能做到对书稿逐字审读,内容质量在细节处的落实和把关只能由加工编辑负责。

加工编辑的任务主要包括四项:一是消灭差错,包括文字差错、词语错误、语法与逻辑错误、数字使用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量和单位使用错误、体例格式差错、事实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政治性错误。二是润饰提高。三是规范统一。四是核对校订。编辑活动的过程,是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编辑主体,因此,编辑主体的学识、能力和工作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编辑主体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稿件加工后遗留的错误就少,稿件质量就高。但是,客观因素对编辑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编辑客体状况好,原稿编写质量高,稿面清晰,差错较少,引文准确,体例基本统一,编辑消灭差错、规范统一的工作负担较轻,则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核对校订、润饰提高,稿件遗留的错误就少;相反,原稿编写质量较差,主编统稿工作不到位,体例不统一,术语不规范、不统一,书写或录入错误、病句、不恰当甚至错误标点等问题比比皆是,编辑消灭差错、规范统一的工作负担较重,改不胜改,尽管编辑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会遗留不少差错。

一、问题

由于策划编辑个人编辑工作经验不同、工作方法各异,书稿的作者编写能力、经验和水平不同,交来的稿件质量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加工编辑收到策划编辑转来的稿件,经初步审核,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1.稿件转接单上填写的字数与稿件实际字数不符。为确保策划编辑制度的顺利推行,出版社在加工中心成立之初就开始完善有关工作流程和规定。如就稿件字数与审稿加工时间的确定标准,制定了《书稿审稿时间的规定和审批办法》。有的策划编辑为避免因给予加工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被列为急件或特急件而按规定需要请社领导签字,就故意少报稿件字数,以使时间与字数虚假对应。有的编辑缺乏经验,没有再次核对字数就按照策划编辑登记的字数安排加工计划,到最后发现根本无法“按计划”完成,这才发现是策划编辑转来稿件的字数有较大的出入,对该稿件出版工作的整体进度造成影响,并可能因仓促加工“多出来的内容”而无法保证与前半部分相同的加工质量。

2.稿件内容有大的缺失,或图表有缺漏或序号编排错误,或正文编排与其凡例不符,或目录与正文标题不一致,甚至出入很大,有的目录标题与相应章节的正文标题及内容都不相符。策划编辑通过初步审读辅文的内容和目录并与正文标题核对以及分别按顺序逐一核对插图和表格的序号,是完全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当然少量存在图表有缺漏或序号编排错误在所难免,加工编辑在整理稿件的时候就会边核对边修改。但是有的稿件中此类问题严重,若不进行大的修改,则无法进行加工。

3.体例不统一,甚至与策划编辑在初审报告中提出的体例要求完全不符。策划编辑收到稿件后,只要专项检查一下主要章节的体例编排是否基本符合要求,就可以避免将存在重大体例问题的稿件转交给加工编辑。而有的策划编辑的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在初审报告中会将有关体例的主要方面提供给加工编辑参考。总论与各论都应检查,各论更需要将共同项的标题或栏目名称顺序罗列并记录,以作为后面工作流程中审查稿件的依据。

4.参考文献著录不符合有关要求,或者著录格式不统一,或者著录项不全。科技图书中往往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医学图书,有的书中的参考文献往往是成百上千条。若是由编辑逐一修改,光是改前置符、查找甚至查补缺漏项,就耗费了加工编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哪里还顾得上进一步查对参考文献著录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参考文献著录中是否有重复或缺失,以及参考文献自身的录入错误等问题。

5.正文中有大量参考文献角码却顺序错杂。加工编辑按照顺序核对序号时,发现无法确认修改后正文中的内容与参考文献的对应关系,故而建议策划编辑请作者重新核对序号并逐一调整;有的策划编辑为赶出版进度,往往建议作者直接删除正文中的角码。加工编辑收到作者删除角码后的稿件开始加工时才发现,行文中作者大量采用“有研究表明”的方式叙述,却由于删除了角码,而无法确认其具体的资料来源,影响了书稿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甚至影响了其叙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最后不得不请作者再次添加角码或逐一将“有研究表明”表述为具体的作者姓名以与参考文献著录表对应,既导致作者和加工编辑的重复劳动,又影响了出版进度。

6.稿件录入错误很多。有时在稿件初步审读时竟然发现一行字(约39个字)内就能见到四五个明显的别字。这样的稿件如果送交编辑加工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的社外编辑,即使他责任心很强,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往往形成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的局面。例如,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电子稿,在一页中(35×29个字),一个“痿”字除了正确地使用了“痿”字13次之外,竟有14处分别录入的是“痞”、“疲”、“瘦”、“痪”、“疹”、“痰”、“凄”这7个字,还有5处“瘀”字被录入为“疲”字,尚有3个别字、2处明显的衍文、1处明显的引文错误以及明显的病句等错误(不当使用标点未计算在内),共有27处,错误率达266/万。一审加工时,修改了其中大量的别字,却遗漏了当页中2处十分明显的衍文。

二、原因分析

为了确保选题质量,出版社出台了《选题策划和选题申报审批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责任编辑制度》、《策划编辑管理考核细则》、《加工编辑管理考核细则》、《关于书稿移交编辑加工中心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希望通过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来确保选题质量和图书质量。但是,对于稿件质量缺乏有效的量化评价机制,仅仅对每个稿件的科学性、文字质量、内容质量给予粗略的优秀、良好、一般、差以及全书体例统一、较统一、不统一的定性评价,既不利于出版社对稿件进行准确的评估,也无法对策划编辑管理稿件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对策划编辑进行考核时,无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三、对策

以上问题偶尔出现,可以理解为在所难免,但若时常遇见,就说明在这一环节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保障机制。

1.加工编辑应当做好接稿审读工作。现在多数出版社施行的是由同一位加工编辑进行一审与加工的办法。审稿是编辑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是加工编辑的主要职责之一。做好审稿工作是顺利进行稿件加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加工编辑应当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稿件的审读工作。

收到稿件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判断:①查对正文字数是否基本相符。②核对转来的稿件中,代封面、代内封、编委会名单、题词、序、前言、编写说明、凡例、正文、插图图稿、索引、附录、后记等各项是否与稿件交接单及策划编辑初审报告相符。③初步核对目录,查看是否有不一致或大的脱漏。④抽查正文标题体例格式,总论与各论都要检查,各论更需要将共同项的标题或栏目名称顺序罗列并记录,以作为后面工作流程中审查稿件的依据。⑤抽查正文与凡例是否一致。⑥核对图表序号,消除序号重复或不连贯的情况,尽早发现图表的遗漏并请作者尽快补充,以免延误加工进度。作者提供的插图原稿是否清晰,必要时可以请制图编辑帮助确认是否基本符合制图以及照片印制的要求。⑦有大量参考文献的书稿,一定审核其著录格式是否统一,是否有较多的缺项需要补充,正文角码是否连贯和顺序出现。⑧其他:关于错别字较多的情况,除极少数特别明显者之外,一般难以在初步审稿时就能全面判断,可以通过在加工记录中具体记录并在一审小结中进行总结,以全面体现加工时所做的工作。

2.建立有关机制,鼓励加工编辑对稿件进行评判。做好稿件的审读工作,既是确保加工质量、做好加工进度规划、保证加工速度的前提,同时也是对上一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监督和评判。所以出版社应充分鼓励加工编辑积极进行稿件的审读与评判工作。

策划编辑稿件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是自投稿,有的完全是策划编辑自行组稿,有的策划稿件是出版社分派的任务。有的是策划编辑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精心策划的稿件。策划编辑希望通过这样的稿件体现个人的能力和工作价值,因此在策划编辑的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对稿件的重要性、所分配的精力排个顺序,对稿件管理的力度也就不尽相同,不同质量的稿件也就不能保证都达到出版社要求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的稿件生产管理难度很大,策划编辑经多次退稿,作者仍未达到交稿要求。迫于时间和年度绩效考核的压力,有的策划编辑只能自己收下稿件后,自行统稿;有的策划编辑则将稿件向加工中心转交了事。

一般来说,加工编辑发现前面所提到的重大问题,都应写出明确的初步审稿意见,将稿件退回给策划编辑,请其让作者按要求修改稿件,并由策划编辑确认其修改是否符合要求。但是目前对加工编辑工作量的考核指标只有发稿字数和品种,而对加工质量的考核指标只有校对差错率。加工编辑若退稿,则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审稿和总结审稿退修意见,而工作量却仍然按照出书的版面字数核算,并没有增加任何审稿字数,造成了加工编辑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而所做的工作却不被出版社在绩效方面所承认的结果,因而大大影响了加工编辑审稿退改的积极性。而有的加工编辑为保证工作数量,将以上存在较大问题的稿件勉强进入加工程序,确保稿件中没有明显的别字,改改病句也能发稿,校对差错率也能保证在合格的范围内,从而不会对领取加工费用产生任何影响,但最终受损失的是出版社的品牌和声誉。因此,有必要建立客观的质量评价机制,鼓励加工编辑对稿件进行评判,对不合格的稿件予以退改,从源头确保稿件质量。

3.设置加工编辑对稿件评判的项目及评分,一稿一评,并将评分纳入对策划编辑的质量考核体系中。将以上提到的重大问题分别设置评判项目及评判分值,采取减分制(举例见右表),将移交稿件中的问题对书稿质量的影响、对加工工作量的影响予以评估,所得分值既是对策划编辑管理稿件质量的客观的、量化的评价,又是对加工编辑所面对的稿件加工难度的基本评判。这种量化的评判是对策划编辑所管理的每一部书稿质量的客观的、相对精确的评判,年度考核则可以根据对各书稿的评分采用取平均值等统计方法予以综合量化评定。当然,书稿质量的评判仅仅凭此尚不足以充分反映稿件质量以及加工编辑所做的具体工作的难度和数量,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稿件错误太多的情况,加工编辑应当另设置一套更加细致的量化评判办法,同时也便于二审、三审对于稿件的把握以及对一审加工进行评价。

?

[1]赵静.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对图书质量所负职责应有所重合[J].科技与出版, 2009, (7):41-42

[2]鲁志强.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分离的冷思考[J].编辑之友,2010,(2):77-78

[3]胡国臣.改革和创新编辑工作模式 建立行之有效的编辑管理机制[J].中国编辑,2007,(3):28-31

[4]夏伟.审读收稿工作的目的与方法[J].科技与出版,2010,(2):36-37

猜你喜欢
策划稿件错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在错误中成长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期策划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