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教你窃听

2012-07-23 01:54□张
四川文学 2012年1期

□张 长

“窃听”“偷窥”这两个词可不怎么好。一看,就是一种鬼鬼祟祟不那么正大光明的做派。一个人偷偷摸摸干这档子事,若有点自尊,都会自己瞧不起自己。可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已经很正常,很普通了。先说偷窥。比如家家门上都必须要安的那个门镜或曰猫眼,就是一种偷窥的工具。听到有人敲门(也许敲的隔壁家)主人总会蹑手蹑脚先到门镜后面瞄瞄敲门的是谁?如敲的是自家的门,则看看来访的是否受欢迎?是开门接客还是饗以闭门羹?如是邻居家来客,好事者也要看看是男?女?老?少?主妇长舌也许还要加以评论一番。这种门镜,我也安了,心里却很别扭。一方面总觉得一个大老爷儿们,偷偷躲在门后面瞄人,这算是什么形象?简直有辱堂堂七尺之躯。可又不得不让这个门镜继续镶嵌在门上。原因是有次真还亏得安了这个门镜,否则很可能就与破门而入的小偷发生遭遇战,后果是很凶险的。

那是多年前的事。午间闻有人不断按门铃,我照例悄悄走到门后从门镜里瞄出去,只见一衣冠楚楚的男人正把一块薄薄的塑料片插入门缝,企图拨开门锁。我那时不知哪来的勇气,“呼”一下拉开门一声断喝:

“你干什么?”

正全神贯注拨锁的小偷猝不及防,吓得撂下工具,抱头鼠窜而逃。

事后后怕之余,觉得门镜这种偷窥工具之应运而生于每个家庭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

手机问世,政敌、第三者、关系户、债主……亦纷纷从暗处走到明处。这次应运而生的是窃听手机、窃听器、窃听卡……商家纷纷推出各种窃听装置,适应了社会需求。不久前鄙人就收到过这样的一条短信:

“你想了解你的另一半吗?朋友:做张同样的手机号码,就可知道他(她)与别人的所有一切!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询1527359××××李”

这次我吃惊了。仿佛这个姓李的人在问我:

“你想扒光别人的衣服吗?我教你一个办法,就可以知道他(她)不愿让人看见的一切,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

我意识到这是在推销窃听卡。以前就听说过有一种窃听手机,还不怎么相信,收到这条短信,才知此言不虚。可以肯定,推销此类窃听卡的全国不止这位先生。无数的李先生们肯定以短信群发的方式把这条信息发送出去,全国就不知有多少人收到这条信息,又有多少人学会使用这种窃听卡。于是,由民间用户编织的第二张窃听网正在覆盖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这,也是手机教会的。

手机上的促销活动如此活跃,网络上想来也不会冷淡,且看它怎么说。或日开了电脑,输入“窃听”二字,好家伙!窃听软件、窃听手机、各种窃听器价格、制造商、“2011年新款窃听手机火爆上市”等等……一行行相关信息扑眼而来,所有商家皆保证:“当面测试”、“免费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国产的、进口的,应有尽有!其中最牛的要数美国XX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它列举了五大功能:拨打免费,电话监听,短信拦截,卫星定位,电话录音。据称,其卫星定位可以清楚地知道被监控的人在什么地方打电话,误差仅30公尺。而录下音后则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候播放给你听。所有这些功能足以与安全部门专业用品媲美了。看来国人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变成一个特工而无需担心被追查。特工或曰安保人员用这些是他的工作需要,就像听诊器之于大夫。普通人滥用是否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呢?是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呢?可商家说了,这反倒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网上广告说:某厂商的一个用户正因为用他们生产的窃听器录了音,使借款者想耍赖也无法得逞,因之追回了数百万元的欠款云云。

看罢网上信息不禁感叹,当今社会恐无个人隐私可言了。一旦锁定,就仿佛被剥个精光,赤条条一丝不挂展现于别人面前。不管是谁,想到自己可能被监听,绝不是件愉快的事。由此又进而想到鄙境民间有谚语曰:身上无疾病,不怕冷糍粑。意思是你行得正,坐得端,你怕什么。但话又得说回来,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他人(哪怕是亲人)知道的个人隐私。世上绝无没有隐私的人。伟人,圣人概莫例外!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野合而生”就是他的隐私。翻遍《论语》二十篇,此事他从未对他的学生讲过。太史公有点损,否则,为尊者讳,他若不在《孔子世家》里记上一笔,谁也不会知道的。

窃听,古已有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再看《红楼梦》开宗明义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偷听到一僧一道讲通灵宝玉的事。此外如第44回王熙凤过完生日回房时偷听老公偷情。52回,病中晴雯要宝玉偷听平儿和麝月谈话等等,这部经典著作前八十回几乎回回都写到窃听。另一部经典《三国演义》蒋干盗书写的也是蒋干偷听周瑜大讲军事机密(当然是周瑜的圈套),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才有“隔墙防有耳,窗外岂无人”的古训。古时候的窃听自然是没有高科技,窃听也只有站墙根,贴窗子。今天窃听者可以在数十里、数百里之外便能听得一清二楚,你不能不赞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然一物必有一尅,有窃听就必有反窃听。君不见网上又有反窃听手机“火爆登场”的广告,看来往后想必又会生产出新一代反“反窃听”手机亦未可知。

窃听在当代,在古代,在国内,在国外均有。尤以美国。只不过在美国,每个公民的隐私权都受到法律保护,非法窃听是要受到法律惩处的。你搞窃听,玩得漂亮,逃过法网,算你聪明,否则倒霉的是自己。一个众所周知的例证就是尼克松的水门窃听事件,最后被对手逮住,总统也得下台。

无独有偶,最近又出了一个英国版的“水门事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被查出窃听近四千人的电话,丑闻败露,波及唐宁街、媒体和警方,但有关部门仍根据《2000年调查权力管制法》抓捕了一批人,包括该报副总编(见2011年7月10日参考消息),此公后交保释放。看来窃听器生意在西方可能不怎么好做。难怪美国这家公司要到中国来抢占商机,与中国同行在市场上一决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