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芝 张 帅
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艺术
陈 芝 张 帅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通过实地调查,对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包括正脊装饰、垂脊、戗脊装饰、翼角装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建筑屋脊装饰特点。该文认为,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具有内涵丰富、制作精美,装饰简约,色彩典雅,题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等特点。
建筑装饰屋脊西禅寺
福州西禅寺又名长庆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始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几经废兴,至1979年得以重新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较好地保存了原有的风貌。
作为一种建筑文化,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寺庙的建筑装饰既保护了建筑本身的构件,也体现了当地的宗教文化、图腾文化及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国古建筑屋顶是整座建筑中的重要部分,屋面相交而成屋脊,为使屋面交接稳妥不致漏水,在脊上往往做出各种线脚,并进行美化处理成各种动植物形式,成为一种自然的装饰性构件。代表了建筑的等级、类型、规模等信息。我国古建筑屋脊的装饰主要集中在正脊、垂脊、戗脊等处。西禅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观音阁等40多座建筑物,屋脊装饰丰富,具有特色,是福州寺庙建筑装饰的代表。
正脊指沿着前后坡屋面交线做成的脊,是屋顶两坡相交的地方,既是结构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装饰部分。不同屋顶形式的正脊装饰不尽相同。西禅寺正脊装饰可分成鸱吻(也称鸱尾或正吻)、脊刹、宝珠、脊堵等。
鸱吻是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为龙形,也有鳌鱼,花脊等。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转引《青箱杂纪》云:“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则降雨。汉泊梁台灾,越巫上厌胜之法。起建昌宫,设鸱鱼之像于屋脊,即今之鸱吻是也。”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有避火之意。
古时不同时代、不同等级的建筑有不同的名称,分别为鸱尾、鸱吻、龙尾和龙吻等。中唐时由鸱尾开始向鸱吻转化,明清两代脊吻,即由原先的鸱鱼转嫁于龙的家族。随着朝代的变迁,鸱吻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不同地域其寓意各有特点,丰富多彩。西禅寺内的鸱吻大多为龙形和花饰。
头门亭上的龙尾,两端龙首翘起回望,张口瞪目,犄角竖起。明远阁的龙吻,整条龙白色,浮于屋脊之上,旁边雕以祥云作饰,张牙舞爪,回首相望,属于浙南闽北一带的装饰特色。
大雄宝殿在整个西禅寺建筑中形制最高。其鸱吻与寺中其它鸱吻不同,为龙形鸱吻,龙身与屋脊相融为一体,相接处雕以如意云纹图案和翻卷海浪,屋脊两端双龙回首相望,口吞正脊,不出现龙爪和龙尾,是寺中现存较早的鸱吻。还有天王殿、观音阁和五百罗汉堂的正吻也属于这种形制,其中五百罗汉堂十字脊上的四个龙吻为寺中最大的正脊。
庙宇建筑正脊正中为脊刹。其题材有七层宝塔、葫芦、金翅鸟、宝珠相轮等。西禅寺的脊刹大致分为塔楼式、葫芦式、兽驮式及它们的组合式。如大雄宝殿脊刹为七层宝塔式,上托火珠,旁饰祥云。祖师殿上为葫芦脊刹,而藏经阁脊刹为七层宝塔上托葫芦的组合形式。
佛道寺观等殿阁建筑正脊设宝珠,其外缘以火焰作饰,故名“火珠”。西禅寺火珠的火焰可分为两焰、四焰和八焰等不同形式,下用盘龙或兽面作座托起火珠。
火珠的形制随建筑的等级高低而各不相同。明远阁脊刹通体白色,中央的火珠,下面是卷草纹样,将八焰火珠高高托起,与两边龙吻构成二龙戏珠造型。大念佛堂上的宝珠,形制较为复杂,上端是一火珠,下面为鲤鱼激浪,旁边配以花草雕饰,寓意吉祥。头门亭上的火珠,形制则较为简单。
脊堵指整条正脊除掉正吻和脊刹的部分。西禅寺的脊堵有燕尾实堵,也有筒子脊。以天王殿为例,脊堵两侧为实堵,上有龙纹花饰及吉祥图案,中间部分是筒子脊,镂空砖雕,并立有字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祈求平安之意。藏经阁与天王殿脊堵类似,只是它的脊呈两边起翘的曲线。而祖师殿的脊堵为燕尾式实脊,没有别的装饰。
凡与正脊或宝顶相交的脊都称为垂脊。戗脊是指歇山屋面上与垂脊相交的脊。在北方建筑中,垂脊和戗脊的装饰较丰富,而福州这一带装饰较为简单,就拿西禅寺而言,大部分建筑只在垂脊牌头部分有装饰,攒尖顶脊端部分有卷草式样。
大雄宝殿的垂脊装饰在牌头部分采用兽头叼钱的样式,代表了西禅寺的大部分派头样式。五百罗汉堂角楼为八角攒尖顶形制,垂脊边部分略为上翘卷成花草的样式,有的则演变为龙形,称为“草龙”。
在走兽的应用上,西禅寺大殿及法堂建筑戗脊前端装饰以狮子压阵。
中国古代的房屋多有深远的出檐。北方建筑大都出檐平缓,而南方建筑的翼角却高高地翘起。翼角的装饰常常用角兽,角神。民间也有翼角狮子、凤纹翼角、草龙,卷草,鱼形翼角等。西禅寺的翼角大多为卷草和草龙装饰。
玉佛楼翼角上翘卷成草式,一条S形曲线上饰以枝叶、花卉等纹饰。卷草纹饰真实而又简练地表现了植物的生命形式,是富有运动和节奏感的美的构成,象征宇宙万物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被广泛运用。后又与龙形结合,形成草龙纹饰。翼角下为防止雨水侵蚀木头,挂以角鱼,角鱼也饰鱼形或花式图案。如翚斯飞,万尖攒动。
大雄宝殿的翼角装饰,其原型是一条龙,整条龙张口眺望,身姿灵动,欲飞出翼角。形式上与几何如意图案和海浪图案相结合,展现海洋地方特色。
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融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一体,体现了柔美的海洋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其主要特色可归纳为几点:第一,内涵丰富、造型众多、细节生动、制作精美;第二,整体装饰简约。以正脊装饰为主,垂脊等装饰较为简单。第三,色彩古朴典雅,饰物颜色或灰白或淡蓝色;第四,题材丰富,寓意吉祥,富有地方特色,既有表现海洋文化的翼角悬鱼和浪花造型,又有曲线优美的吉祥卷草,还有以传统瑞兽为代表的装饰。
[] 蒙慧玲.绘画和雕刻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 32(4): 70-73.
[2] 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04.
[3] 李金龙.识别中国古建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4] 袁华.传统屋脊上的文化浅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3): 35-37.
[5] 许桂平.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屋顶装饰件——吻和兽[J]. 山西建筑,2003, 29(4): 9-10.
[6] 王增云.福州寺庙园林建筑与植物造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