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吴岭杨永昌(、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
1500米跑是体育运动中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1500米运动对运动员要求要掌握技术,懂得合理分配体力,并根据比赛情况拥有一定的加速跑能力。发展有氧耐力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的能力。通过间歇负荷法和持续负荷法,从而来提高或增强运动远的最大摄氧量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距离不同,跑的能量供应有很大差异,体内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的比例也有诸多变化。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ATP,但ATPP的储量十分有限,而肌细胞中的ATP储量仅为4-6mmol·kg-1,远远不足以机体长时间运动的消耗。ATP的再合成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磷酸肌酸(CP)分解,糖酵解,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有氧氧化。所谓人体运动时有三个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磷酸肌酸(CP)分解,糖酵解为无氧氧化供能形式,糖、脂肪和蛋白质为有氧氧化供能形式。因此,ATPP必须一边分解一边合成才能不断供应肌肉活动的需要。
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功能特点(见下表):
?
运动项目的不同,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技术结构等也不尽相同。磷酸原、乳酸能和有氧氧化三种能量系统,在不同的比赛项目中所占的比分也不相同,例如800m跑。除了依靠磷酸原系统功能外,还要依靠乳酸能系统再合成ATP来实现供能。而在1500m和3000m跑甚至更长距离运动是,其ATP3的再合成则是由有氧和无氧共同实现的。距离越长,有氧供能占的比例越大。
1500米跑运动,我们通常按技术要领分三个阶段:即起跑、途中跑和冲刺跑三部分。
运动员起跑直到占据有利位置的能量供应特点。起跑开始时,由于战术的需要,抢占有利位置的比较关键。这时,运动员体内首先动用的是磷酸原系统来快速供能。但是由于运动员肌肉中CP和ATP全部储量的动员,最多只能维持身体10s左右的全身剧烈运动,而中长跑运动开始时的抢占有利位置所学要的时间却在12-15s以上,由于时间长、运动激烈、氧供应不足等问题,致使机体动员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来参与供能,以此来维持此时的能量供应。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整个1500米跑运动中,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故1500米项目在运动前、中、后适当地补糖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维持运动能力。运动过程中补糖的最好途径就是运动饮料,它不仅能够迅速、持续补充血糖,同时能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补充运动饮料不能随心所砍,补充的量不足会导致运动中的水分、能量、电解质缺乏,影响运动能力;补充过多又会带来胃肠道不适等。运动前补糖:运动前补糖宜安排在赛前数日和赛前1.5-2Ph,为能够增加营养储备,提高运动能力做准备。运动中补糖:运动中补充含糖运动饮料的量可根据时间的长短、出汗量的多少而定,应少量多次进行,每隔15min-20minP补液120ml-240ml,以保证运动质量,延缓疲劳发生。运动后补糖:运动动后补糖时间愈早愈好,最好不要超过6P小时,运动后可根据体重丢失的量来确定补液量。
1500米跑项目由于运动量大,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水分的大量丢失,如果没有及时补液,容易造成脱水,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神志不清,其至昏迷等状况。因此,1500米运动员中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含钠、钾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免造成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下降,引起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保持和提高运动能力。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运动员由于代谢增加,组织更新加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补充,就会导致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等。因此,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平常人要高。1500米运动员每天按2.5—2.8g/kg3体重的量来满足运动的需要,在日常饮食中应吃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鱼、肉类、豆类等食物,硬果类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花生、核桃等。
虽然维生素不参与供能,消耗量不是很大,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甚微,但由于它们直接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所以也是运动员营养中是必不可少的。1500米中运动员能量消耗大、糖代谢代谢旺盛,使维生素利用和消耗增多。B族维生素需要量直接与膳食糖的比值有关,对维持运动员体能和消除疲劳有辅助作用;维生素C5适量补充,可明显降低训练引起的氧化应激;维生素E5具有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可缓解血液粘稠度,以促使更多的游离铁至血中,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所以,1500米运动员除了在日常的饮食中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牛奶等食物外,必要时还应补充一些高剂量的复合维生素,如VA6000IU、VB22mg、VC300mg、泛酸钙5mg、VE60mg 等。
当前随着各国训练方法的科学化,P世界长跑运动水平有了飞跃猛进的发展,P多项世界纪录不断被打破刷新。我国近几年来在中长跑、马拉松等个别项目上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发展,P特别是女子中长跑、马拉松项目相继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P涌现出一批世界优秀选手,P在国际大型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P成绩提高很快,P引起了各国体育界的关注。
随着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竞技运动受关注度也随之有所提升。尤其是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也日益受到关注。如营养补充、训练方法等。中长跑运动作为田径比赛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其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了解运动员运动中的能量代谢特点,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营养计划,显得日趋重要。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田径训练体制,培养出高素质的中长跑教练员队伍。教练员要经常开展各种关于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运动训练交流会,并加强学习有关运动学科的知识。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不应要求运动员一开始就去模仿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与强度。教练员要在训练中充分了解运动员的素质特点,并全面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对于运动员的弱项素质,如弱腿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更应有持之以恒的训练决心。在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形成一种能够创造运动员最佳成绩的技术动作特点。中长跑运动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的理解中长跑这一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及时的结合自己的运动特点,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1]李杰晨,王力成.中长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周红林.中长跑运动员能量代谢特点及其营养补充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
[3]曹永英.中长跑有氧代谢的生理特点分析及训练方法探讨[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6.
[4]张星.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