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盛华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传统艺术作品多以视觉元素为主,早期的艺术(Traditional Fineart)多重视基于诸如油画、水墨、纸材等传统物质素材的表现能力。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变奏,新的设计形态、新样式新的分支不断推陈出新,新的艺术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旧的媒体已无法提升某些类型作品的表现力,因而逐渐转向新的媒体寻找出路。“媒体艺术”这一21世纪初的新兴名词,日渐成为当代艺术的新宠。在21世纪开花结果的新媒体(New Media)——电脑媒体、网络媒体,成为便捷的媒体艺术载体,切合了艺术工作者的 “脾胃”。依靠电子计算机(Computer)等科技媒体所发展而来的新媒体,以强烈的交互性(Interactive)、叙事性(Narrative)为基本特征,使利用新媒体的艺术工作者所能表现的舞台更为宽广,表现的手法更加多样,媒体艺术也逐渐朝向强调交互,重视观者体验的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方向蓬勃发展。
然而,综观当今的交互设计作品,其表现方式仍以视觉表达为主,虽在视觉效果方面满足了受众的预期,却忽略了其他媒体给交互设计创作带来的可能性,听觉媒体、音讯媒体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音乐、天籁之音、声响乃至于噪音,这些经由空气媒介传达声波的媒体,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设计源于生活,音讯类媒体可以而且应当成为设计师攫取设计灵感的“富矿”,拓宽艺术表现手段的“源头活水”。值得欣慰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一些设计师以过人的才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验,本文将其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叙事性较强的交互设计作品,其创作手法多与影视艺术中处理声音元素的手法类似,声音元素多以作品的主体形式呈现。然而,相对于无明显故事性的作品而言,对声音元素的运用手法与规则则与影视艺术有所不同,在声音元素与视觉形象的关系方面也不同于传统影视艺术。音乐、声响和人声等,作为交互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与其他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所不同的特点。
文学家歌德曾说:“音乐,它能使愤怒的铁拳变温和,使赫赫的野猪驯服。”他还说:“音乐占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它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而来。”音乐诉诸人们的听觉,打动的却是人们的心灵,进而影响人们的身心。音乐对于人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情绪与情感,在这一点上,任何艺术都不如音乐直截了当。而也正因音乐具备这一特征,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元素的处理,通过巧妙的声音——音乐或声响来吸引受众的注意。例如,在一些优秀的交互界面设计中,不少设计师利用声音作为突破画面或表达创意的“先锋”,强化受众与作品的互动效果。
交互设计科技和艺术相交相融的产物,强烈的现代感是交互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交互设计作品是否具有视听冲击力是衡量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依托“多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利用声音传达产品、作品信息吸引受众成为设计师重要的创作原则。可以说,在这类作品中,声音既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元素,又是作品体现交互设计作品互动性、现代性、技术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声音在交互设计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上充当着必不可少的协调作用。受众一方面可以根据声音的引导有条不紊地参与互动体验,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声音的节奏、韵律来把握交互设计作品的节奏,增强作品的流畅性,使整个作品更具整体感。
在交互设计领域,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作品不在少数。这类作品因音乐的灵性而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浓的艺术气息,创作者经过巧妙的构思,在作品创作的内容上大多不依赖视觉元素,而着力于声音的演绎,用声音构成作品主体,用声音来吸引受众。在参与作品体验的过程中,受众主要通过声音与作品进行交互。可以说,这类作品是交互设计众多类型中充满趣味、包含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类型之一。
例如,台湾元智大学王福瑞创作的交互作品《i Pur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作品的创作意图是通过视觉图形的变化进而引发声音的变化。在这个作品中,欣赏者可以自由控制装置上的旋钮,根据旋钮不同的状态,影像会发生变化,欣赏者随之将会听到独特的声音反馈,两者相交相融,如图1所示。
图1 :iPure声音装置,专注于声音合成与变换的互动作品,观赏者可自由操弄旋扭,不同的状态将会对应到听觉回馈上,产生独特的听觉感官回馈(王福瑞作品)。
交互设计作品《Sound Flake》在设计方面显得更为精巧,在作者的眼里,声音是流动“水”,的创作者将抽象的声音与自然界中的水联系起来,取其相似之处,创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该作品视觉表现为多个彩色的、形状逼真的水龙头,当观众打开这些水龙头时,声音就会“流”出来,形成Flake。屏幕也即变形为一个水池。如果有人去搅动波纹,则会产生不同的声响。水池的波纹及其发出的声音都是则利用架设在作品上方的投影机和扬声器来完成的,如图2所示。
图2 :Sound Flake,打开水龙头开关,声音会“滴”出来并形成Sound Flake,如果去搅动波纹,波纹重叠后还会产生有不同的声响。波纹和声音都是利用架设在作品上方的投影机和扬声器所产生。
另一部由台湾艺术家骆丽真创作的《大快乐丸、小快乐丸》在声音和视觉设计上更加复杂、精致。作品由不锈钢、木板、UV灯管、长毛毯、重低音喇叭、感应器与电子音乐构成,欣赏者可以躺在作者搭建的塔状装置中,用不同的身体姿势触发不同的音乐和声响。这部作品让受众与作品的参与突破了“手”的局限,让人们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如图3所示。
图3 :《大小快乐丸》,于荧光灯缭绕的环境,观赏者可以躺入状似蛋形的塔状物(即快乐丸),以不同的躯体姿势触发富有乐趣的听觉回馈(骆丽真作品)。
以上是由视觉形象或其他元素来引发声音的交互设计作品。用声音来引发视觉形象或其他元素的交互作品更加神奇。
交互设计作品《与蛇共舞》的创作理念源于中东波斯一带的古市场风情。作品将音乐的诸要素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再输出图形,呈现于计算机屏幕,画面为一个陶罐,罐中藏有蛇,受众通过与计算机相连的乐器,奏出音乐,“引蛇出罐”。如图4所示。
图4 :新媒体作品《与蛇共舞》图片来源论文《音讯互动作品创作初探》,台湾元智大学蔡立伟
《Hear Wear》Ⅴ可谓交互技术和应用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创作者以时髦的服饰为载体表现环境中的声音。作品呈现为一种看似普通却非常神奇的服装,创作者将特殊的材料嵌入服装、提包等物品之中,穿着这类服饰的人身处不同的环境时,服饰上的特殊材料会感应环境中的声音,发出或明或暗的光。环境中的声音越大越嘈杂,光亮则会越明显、越持久,如图5所示。
图5 :《HearWear》V.01Alit
综上所述,视觉、听觉是人类同时拥有的美好感觉,它们将艺术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相连,沃尔特·佩特说:“所有的艺术都在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音乐这一以听觉元素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形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音乐已经由单纯的听觉艺术转变为视听合一并出现了音乐视觉化的融合趋势,在这一趋势之下音乐和设计的联姻越来越紧密,这种结合不是表面上的拼凑,更有深层次的内涵,设计师们利用互动技术实现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艺术梦想。可以说,在这里没有异想天开,只有无尽的惊奇。
[1]Charles Dodge,Thomas A.Jerse,Computer Music:Synthesis,Composition,and Performance,Wadworth Publishing,1997.
[2]陈明荧.PC电脑语音辨认实作.旗标出版社,1994.
[3]张传玉,张传旺,张荣丰.应用滑动音程技术于音乐资料检索系统.第九届人工智慧与应用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2004.
[4]王瑞福,骆丽珍.WOW震荡音象展.http://www.yzu.edu.tw/yzu/art/chinese/center/exposition/2005-1207/index.html.
[5]Milena Iossifova.Hear Wear:The Fashion of Environmental Noise Display.ACM SIGGRAPH Conference,LosAngeles,California,2004.
[6]Satoko Moroi.Sound Flakes.ACM SIGGRAPH Conference,LosAngeles,California,2004.
[7]Todd Winkler.Composing Interactive Music:Techniquesand Ideas Using Max.MITPress,1998.
[8]Processing,http://www.processing.org/MITProject Aes the ticsand Computation Group.
[9]JohnMaeda.CreativeCode.Thames&Hudson,2004.
[10]WilliamL.Benzon.Beethoven’s Anvil-Musicin Mind and Culture,2001.译本:赵三贤.脑内交响曲.商周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