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丽,彭宣化,邢玉明,陈艺文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191;2.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江油621703)
冰风洞结冰试验的关键在于喷雾系统设计。喷雾系统主要用来产生云雾水滴,控制水滴直径、液态水含量和云雾均匀区范围。其中,喷嘴是产生雾化水滴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结冰试验效果。液滴平均体积直径(MVD)是影响结冰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研究者认为,MVD可简单有效地表征无冻雨云层中各尺寸液滴的撞击、收集特性[1]。由于喷嘴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云雾的液滴尺寸分布,MVD与分布又直接影响结冰的冰形、种类、质量等,因此对喷嘴地面试验的粒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空气助力式气动雾化喷嘴,对其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喷嘴入口水压、气压等因素对液滴MVD的影响,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喷雾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喷雾实验的实验装置由雾化装置、气路系统、水路系统和测量系统等构成,如图1所示。喷雾实验装置的关键部分为自行设计的空气助力式气动雾化喷嘴,其结构示意及实物如图2所示。喷嘴主要尺寸为:混合室气体入口直径6×φ1mm,液体入口直径1×φ1mm,混合室长44 mm,直径12 mm,喷口直径8×φ1mm。其工作原理为,高压空气、水分别由不同通道进入喷嘴混合室,在混合室经湍流扩散充分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再由喷口高速喷出,实现高效雾化功能。
图1 喷雾实验系统图Fig.1 Experiment system for spray
通过调节水路和气路控制阀,使水压分别为0.2 MPa、0.3 MPa、0.4 MPa时对应不同的气压,再通过调节喷嘴位置,使马尔文粒度测试仪距喷口轴向距离分别为50 mm、100 mm、150 mm、200 mm、300 mm时测量液滴粒径。本次实验共测得21组数据。
图3示出了不同水压、气压与粒径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到,水压固定时,随着喷嘴入口气压的升高,喷雾液滴的粒径减小,雾化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喷射压差越大,液体从喷口喷出时的速度越大,空气对液膜的扰动作用就越大,于是液膜破碎得越细,形成的液滴颗粒越小。
图4为不同水压、气压时所测量的距离喷口100 mm处的喷雾液滴粒径分布图。从图4(a)、图4(b)可以看出,水压不变、水气之间压差增大后区域分布的最高百分比由58.0%升高到75.8%,液滴粒径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图4(b)、图4(c)、图4(d)中粒径区域分布最高百分比分别为75.8%、83.2%、92.0%,水气之间压差不变的情况下,液滴的均匀性随喷嘴入口压力的增大而提高。
图5示出了喷雾液滴粒径沿喷口轴向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距喷口轴向距离的增大,液滴粒径的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原因为,液滴刚从喷口喷出时速度较大且相对密集,互相碰撞产生二次破碎粒径减小;随着距喷口轴向距离的增大,液滴速度下降,加之重力的作用及颗粒本身的脉动,使得不同颗粒碰撞后出现聚合现象,从而导致液滴粒径变大[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随着距喷口轴向距离的变化,液滴粒径的最小点并不固定,其随气压的增大距喷口的轴向距离变长。因为气压越大,气流速度越大,液滴的惯性越大,从加速到减速的过程越长。另外,虽然三条曲线的水压、气压不同,但水压与气压之间的压差不变,故其液滴粒径变化不大。从整体上看,高入口气压较低入口气压得到的雾化粒径小,雾化效果更好,但压力过高又会造成喷雾流场不稳定,液滴运动速度均匀性变差,与实际云雾规律不太相符[3]。从实验所测粒径尺寸上看,该气动雾化喷嘴能满足冰风洞试验中对液滴粒径(20 μm左右)的要求。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气液比(流入喷嘴的气流和液流的质量之比,ALR)与喷嘴入口气压和液滴粒径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气液比一定时,液滴粒径随着水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水压一定时,气液比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随着水压的增加而减弱,并且液滴粒径随着气压和气液比的升高而减小。这一实验结果与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机理理论一致[4]。
根据实验中喷雾锥角及所测距喷口轴向距离的需要,建立底面直径为100 mm、高为300 mm的圆柱体模型,其网格总数为760 853,如图8所示。
喷雾过程中,将气体流场设为连续项,假定喷雾流场中的气相为不可压非稳态湍流流动,并可忽略其粘性。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输运方程,且不考虑用户自定义的源项及浮力项[5]。
将喷雾过程中的液相水滴看作离散项,采用三维不可压非稳态雷诺时均N-S方程。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假设液滴颗粒为球形,通过积分拉氏坐标系下颗粒作用力微分方程求解离散相颗粒轨迹。
选择Fluent软件中提供的空气辅助雾化模型,并选择液滴聚合及WAVE破碎模型;在液滴颗粒模型中选择液滴随机游走模型[6]。整个计算过程中,通过SIMPLEC算法求解压力速度耦合,采用分离式求解法求解控制方程,使用二阶非定常流动进行计算。
以入口气压0.3 MPa、水压0.2 MPa为初始条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测量结果与仿真趋势一致,但在距喷口轴向距离约300 mm处仿真液滴粒径明显小于实验值。原因为,由于仿真所选液滴破碎模型的限制,使得碰撞后聚合的颗粒比实际的少。但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所用的流场仿真方法合理有效,可以用此方法对冰风洞试验云雾流场进行仿真预测。
(1)喷嘴入口水压在0.2~0.4 MPa范围内时,喷雾液滴的粒径随气压的升高而减小,即随压差的增大而减小;液滴的均匀性随着压差的增大和入口压力的增大而提高。
(2)同一工况下,在距喷口轴向距离50~300 mm范围内,液滴粒径随着距喷口轴向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水压与气压之间的压差不变时,液滴粒径变化不大。
(3)喷嘴入口水压在0.2~0.4 MPa范围内且气压一定时,水压越高,气液比越小,液滴粒径越大。
(4)该气动雾化喷嘴能满足冰风洞试验中对液滴粒径的要求。
(5)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所用仿真方法可用于冰风洞试验云雾流场的仿真预测。
[1]Kind R J,Potapczuk M G,Feo A,et al.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In-Flight Icing Phenomena[J].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1998,34:257—345.
[2]曹建明.喷雾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甘晓华.航空燃气轮机燃油喷嘴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62—65.
[4]王贞涛,岑旗钢,罗惕乾.双流体喷嘴雾化特性实验[J].化学工程,2010,38(2):26—30.
[5]阎 超.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6]Fluent Inc.Fluent 6.3 User’s Guide[M].Lebanon:Fluent In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