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永
“在新疆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也就是说,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
《中华儿女》: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努尔·白克力: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2003年至201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经济总量先后跨过六个千亿元台阶,2004年突破两千亿元,2006年突破三千亿元,2009年突破四千亿元,2010年、2011年连续跨越五千亿、六千亿元关口,经济增长的跨越式特征日益凸显。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20.43亿元,比2002年增长5.2倍,年均增长22.4%。2003年-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86.52亿元,年均增长21.6%,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比2002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9%。
尤其是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坚持自治区党委确立的具体战略选择,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大力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奋力推进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天山南北正在掀起一场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大团结的热潮。
两年来,新疆生产总值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全疆生产总值的增幅。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5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全口径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38.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1亿元,增长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均达30%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分别增长13.7%和17.2%。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们确定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主基调,全力促进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全区经济亮点纷呈,许多经济指标处于国内前列。上半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2601.04亿元,同比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15.81亿元,同比增长33.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8.77亿元,同比增长8.45%;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264.73亿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80元,增长13.4%。
对于新疆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我认为有几点原因非常重要: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祉;第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旗帜,是方向;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动力;第四,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五,必须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第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使新疆经济社会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现阶段而言,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我们工作的一条主线。最后,必须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新疆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也就是说,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
《中华儿女》:新疆提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努尔·白克力:2010年5月,自治区党委召开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新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基于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基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新疆长治久安的工作搞扎实,是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强调要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央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是基于缩小新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的现实需要。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到2009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与东部差距拉大,而且在西部也不占优势。其中,人均GDP的位置从1999年的全国第13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2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年的全国第17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3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位次虽然变化不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额由1999年的737元扩大到2009年的1148元。在西部省区,我区人均GDP从第1位退到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第6位退到第11位。
同时,新疆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和边远山区、高寒山区相对贫困,农牧民生活艰苦,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1990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92:1,到2009年全区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06:1。全区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227万人,占全区农牧民人口的22%。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大。2009年,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人均GD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三地州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全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4%以上。
三是基于新疆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基础。新疆的能源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陆上安全通道。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水土光热资源以及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等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开发潜力巨大。
新疆地缘优势突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处我国内地和周边国家两个13亿人口大市场的结合部,也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和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和市场最为便捷的前沿阵地。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15个国家级园区。新疆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央出台大量政策,从产业、财税、金融、投资、贸易等多方面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使新疆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
四是基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新疆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新疆各族人民真心希望、热切期盼新疆能够稳定、经济能够发展、生活能够更加富裕,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五个始终”——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这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把握的基本方向。
《中华儿女》:新疆实施“民生建设年”两年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哪些亮点?
努尔·白克力:民生连着民心。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首先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和巨大支持,转化为一件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的好事实事,转化为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干部群众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希望和信心。我们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下决心解决干部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凝聚人心,激励精神,调动各族干部群众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2010年开始,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民生工程,努力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开展“民生建设年”, 实施了22类8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1670.5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3.2%。今年我们继续实施“民生建设年”,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的连续性、普惠性、基础性、针对性,实施了25类90项重点民生工程。
其中,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计划通过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一些、对口援疆省市支持一点等途径,帮助广大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150万户农民安居和8.5万户游牧民定居目标任务,覆盖全疆675万人。其中,富民安居房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80平米,保证水电气、厨卫浴等设施齐备,房屋内部功能齐全,附属设施配套。通过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广大农牧民不仅能安居、定居,而且有家业,能就近就业,提高生活品质。两年我们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富民工程50.74万户、定居兴牧工程2.9万户。
尽管我们的财力比较拮据,但是一定要把每一笔资金统筹好、安排好,想方设法、全力保障民生方面的开支。把其它一般性开支压到最低,比如楼堂馆所,这几年我们没批一个。
可以说,这几年,我区民生建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受益之多、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极大地提高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振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信心,激发了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感恩之情,形成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合力和良好局面。
《中华儿女》:新疆是如何处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的?
努尔·白克力: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自治区党委将“两个可持续”放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而重要的位置,确立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和核心思想,要求一切开发建设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更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现在,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这几年,自治区党委中心组织专题学习讨论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问题,邀请国家环保部、能源局的专家来疆作专题报告,从自治区层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先后在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召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自治区资源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资源盲目圈占和乱采乱挖问题,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中,我们强调,一切开发建设必须以保护现有的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区域经济规划与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对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饮用水源、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良好区域、风景名胜区和人群密集区等生态敏感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严禁进行任何资源勘探和开发。对伊犁、阿勒泰等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风景名胜区,要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提升。保护好珍贵物种资源,保护好优美自然景观,保持原有生态,造福子孙、造福人类。
《中华儿女》:请您谈谈援疆工作进展情况。
努尔·白克力:实施对口援疆工作,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方针政策,深化和拓展了援疆工作的内容,并确定全国19个省市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关心支持,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和激励。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两年多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19省市对口援疆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主体作用,主动衔接、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19个支援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呈现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援疆投资力度加大、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各方衔接协调有序的良好工作格局。对口支援省市把受援县(市)当作本省特殊县(市)来看待,把新疆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抓,倾情倾力支援。
到今年上半年,各对口支援省市已累计实施了1627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53亿元。先后启动了一批条件成熟的、受援县市急需的、百姓迫切需要的对口援疆项目,在当地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受到广泛赞誉。各对口援疆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对新疆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给新疆各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援疆干部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给新疆各族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口援疆是中央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新疆的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实现最终还要依靠新疆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
我曾经打比方说,第一次对口援疆会议是集结号,第二次会议是进军号,第三次会议是冲锋号。号声一吹,在队伍最前面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山顶的应该、也必须是新疆各族人民。
《中华儿女》:为什么自治区党委提出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新疆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努尔·白克力: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巩固各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以现代知识、现代制度、现代理念为基本标志,通过大力发展和传播现代文化,从思想文化层面解决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问题。
特别是我们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由此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和法制精神,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不断强化新疆各族人民的祖国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