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更加鲜明 目标更加宏伟 布局更加科学

2012-07-13 05:10乌兰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协商小康社会民主

乌兰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这段时间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党经过九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伟大实践,成就更加辉煌,旗帜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宏伟,布局更加科学,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立足新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第一,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的新成就。报告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十个方面,全景式地展示了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鲜明提出“四个特色”、“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是首次完整提出“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项制度”。在原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道路是“现实途径”、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们党的旗帜方向更加鲜明,“中国道路”更加清晰。二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三是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响亮提出“两个百年”宏伟目标。报告提出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将“建设”改为“建成”,并强调“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目标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人民愿望,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四是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构建起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崭新布局,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战略部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这些重大论断,为我们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三,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部署。报告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个方面,就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对既定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量化。报告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特别是提出“两个翻番”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有“工业化基本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等,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清晰具体。二是提出了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理论。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提出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三个平等”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三是揭示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报告强调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首次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强调对非公经济、民营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支持,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主题、主线”的战略思想。四是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观点。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同步发展,表明我们党对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

第四,拓展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认识。报告从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权力运行、统一战线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和措施。一是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阐述“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有条件地方探索省直管县市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等。二是依法治国方面提出16字方针,并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三是政治协商方面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提出来,这是报告的一大亮点。并首次提出“四个协商”,即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是对政治协商制度的一次大的突破。四是人大制度方面提出“两个比例”。即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并强调要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五是在制约权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即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并提出“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等等。这些新要求,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协商小康社会民主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人大协商研究综述
尼日利亚 民主日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